想哪儿说哪儿---再多一些“交流”

资质相近,一样苦挣,为什么有的人进步快、成就大?原因自然很多,但善于交流、勤于交流,一定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原因。

譬如身边一些艺术家,几乎一起成长的几位,讲技法几无差距,声望、地位、影响却有天壤之别,因我熟悉,就看出些端倪。

私下说话,我说过我的感觉。得交流,得全方位交流,其他几乎旗鼓相当却有如此巨大差距,应该就是交流少了,或者窄了。

近几年微信火爆,原先闻所未闻一些“文体”,或叫“调侃”,竟然就甚嚣尘上,作者写得快活,读者读得过瘾,蔚成风气。

譬如有一篇“调侃”,叫《齐白石的“朋友圈”》,行文活泼,全是“跟帖”,但有据可依,绝非胡编乱造的“八卦”文字。

齐白石的“朋友圈”给我一些启示。其一,老头儿有交往;其二,交往够分量;其三,交往是相互促进。有“酒肉”?不多。

一说“交流”,人们马上能想到这种“志同道合”的人和人之间的“来往”。这当然很重要,或者就是“交流”的真谛所在。

不说人和人之间这种“来往”的能量有多大罢。从社会学角度,只要有利于书艺、画艺、印章艺长进并成名,为什么不办?

除了人和人之间的“朋友圈”交流,还有一种极其重要的交流形式,就是读书。书,其实是“物化了的人”,读书也是交流。

读书重要论之外,我读出一些规律性现象。第一,大艺术家都是大学问家;第二,学问多来自读书;第三,治“匠”靠读书。

心浮气躁是当下艺术圈最让人看不惯的状况,“朋友圈”变了“关系网”,“好读书”成了“口头禅”,把交流的真意丢了。

把玩老五册页,一幅款字“我已醉倒在阳光里”的画,让我生出几多感慨。假如艺术家是这鸟儿,他们的“阳光”该是什么?

经常看艺术家作品集,扉页“流行”《读书图》或《与名人名家交往图》。多多读书,多多交友,咬牙坚持,何愁大名不得?

2021-01-18 23:50:13 于镂月裁云轩

想哪儿说哪儿---又上一幅藏品

想哪儿说哪儿---人家玩儿得精致!

想哪儿说哪儿---今天拔了一颗智齿

想哪儿说哪儿---读图是惬意的事儿

想哪儿说哪儿---抢到一幅好画的感觉

想哪儿说哪儿---美好无处不在,好好享受!

想哪儿说哪儿---玩出点动静

想哪儿说哪儿---玩的事抱玩的心

想哪儿说哪儿---胜多多许的少少许

想哪儿说哪儿---认真读一册书

想哪儿说哪儿---生日这么过了

想哪儿说哪儿---心态平和其实很难

想哪儿说哪儿---2020年最后一天的话

想哪儿说哪儿---世界正给我们机遇

想哪儿说哪儿---一直不舍得卖的两幅画

想哪儿说哪儿---艺术最要紧是煽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