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1.典型症状:起病急骤,有寒战、发热(呈弛张型)、剧烈头痛、乏力、纳差、全身痠痛、肌痛(以腓肠肌最明显)、颜面充血(常见结膜显著出血);有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皮疹;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有接触和饮用疫水或进食被鼠尿所污染的食物史。
2。实验室检查:血自细胞增多,以中性多核细胞为兰,血小板减少,逮沉加快;鱼清凝集溶解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望啊性反应(发病后l~2周出现)。
3。本病多属中医“暑温挟湿”、秋温疫毒、湿温、咳血、吐血”等范畴。
(一)流感伤寒型
基本方
蒲公英30克 银花l 2克 连翘12克 藿香10克 黄连3克 黑山栀9克 鲜芦根30克
加减法
1.全身痠痛明显:加羌活9克、独活9克、秦艽9克。
2.头痛项强明显:加葛根9克、龙胆草9克。
3.腿胀痠痛明显:加木瓜9克、晚蚕砂12克 (包煎)。
4.恶心呕吐:加制半夏9克、姜竹茹9克。
5.尿短尿黄:加淡竹叶9克、木通9克。
6.目赤涩痛:加生地12克、木贼草9克。
7.颈部痰核:加海藻1 2克、夏枯草1 2克。
8.咳嗽较频:加光杏仁9克、江剪刀草15克。
9.腹痛腹泻:加煨木香6克、焦六曲12克。
10.舌红津少:加川石斛9克、麦冬1 2克。
11.湿热重:加生苡仁1 2克、滑石l 8克。
12.热重:加生石膏307克(打碎先煎)。
13.痰中带血:加白茅根30:克、藕节12克。
方义
基本方用银花、连翘、鲜芦根清宣卫、气热毒;黄连、山栀、蒲公英清热解毒;藿香芳香解暑化湿,又可和中。
(二)肺出血型
基本方
生地30克 广郁金l 0克 生侧柏叶30克 仙鹤草30克 白茅根30克 鱼腥草30克 鲜荷叶60克
加减法
1..高热烦渴:加生石膏30克 知母12克。
2、内热炽盛:加炒黄连3克。
3、咳嗽频繁:加光杏仁9克 川贝粉3克(吞服)。
4、出血量多:加制大黄9 或三七粉3克(吞服),每日2次。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郁金凉血清热,开肺郁,理肺气;鱼腥草、白茅根入肺经以清热解毒,协同生侧柏叶、仙鹤草凉血止血;鲜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
参考
1.本病多由暑热蕴结,内热炽盛,疫毒上迫于肺,损伤血络所致。早期可见咳痰带血丝,继则大量出血,而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汗多,手足厥冷。此时宜用独参汤、参附龙牡汤、生脉散,并结合现代医学方法抢救。缓时治宜凉血止血、养阴润肝为法。
2.冰血止血药如紫珠草、生蒲黄、水牛角、小蓟、玄参、丹皮、旱莲草、茜草根、生蒲黄,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紫菀、阿胶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黄连解毒汤(清肺解毒),四生丸(凉血止血),白虎汤(涤暑、清肺胃),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祛瘀),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解毒)等。
(三)黄疸出血型
基本方
生地1 5克 丹皮l 0克 水牛角45克(先煎) 茵陈3 0克 蒲公英3 0克 黄连4。5克 炒山栀1 0克
  1.尿少:加车前草3 0克。
2、出血较多:加生地榆l 5克。
3、神志恍惚:加石菖蒲12克、莲心l 0克。
4、神昏抽搐:加紫雪丹9克,或安宫牛黄丸1粒(温开水溶化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茵陈、山栀利胆、退黄、泻火解毒,生地、丹皮、水牛角(代犀角)凉血止血,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
参考
I.本型类似中医学的“急黄"或“瘟黄";多因暑湿热毒交蒸,郁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或热毒充斥,迫血妄行;治法以清热利胆、凉血解毒为主。
2.清热解毒药如生石膏、黄芩、银花、板蓝根、紫花地丁,利胆退黄药如金钱草、玉米须、连钱草,凉血止血药如仙鹤草、白茅根、地锦草、旱莲草、茜草根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茵陈蒿汤(清利湿热、退黄),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营泻火),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
四)脑膜脑炎型
基本方
水牛角3()克(先煎) 生地1 5克 玄参1 2克 板蓝根l 5克 广地龙1 2克 黄连3克 钩藤1 5克(后入)
加减法
1。抽搐频繁:加全蝎粉1.5克(吞服、),每日2次。
2.神昏谵语:加石菖蒲12克,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
方义
基本方用水牛角(症重宜用犀角)1.5~3克,磨汁冲服)、生地、玄参清营凉血,黄连、板蓝极清热解毒,地龙、钩藤熄风止痉。如黄连缺乏可改用龙胆草9克。
参考
1. 本型类似中医的“暑痉",多出热毒炽盛,燔灼营血,内陷心包而致,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止痉为法。
2. 清热养阴如竹茹、竹卷心、连翘、白芍、菊花、甘中黄,重镇熄风药如珍珠母、生石决、生牡蛎、山羊角等均可选用。本型后期有因湿热内郁,弥留肢体,脉络痹阻,出现半身不遂或语言不清等症者,可用活血通络法。药如当归、川芎、丹参、赤芍、鸡血藤,郁金、石菖蒲、地龙、茵陈、忍冬藤等。
3。常用方有清营汤(清营解毒),神犀丹(清营,凉血、解毒),羚羊钩藤汤(清肝、化痰、熄风),熄风清营汤(清心开窍、镇肝熄风)等。
(五)肾功能衰竭型
基本方
党参12克 炙黄芪12克 茯苓12克 泽泻12克 丹参1 2克 益母草l 5克 制大黄9克
加减法
1.气虚较甚:党参改用生晒参9克(另煎冲入)。
2.尿少明显:加将军干3克(研末,温开水送服)。
方义
基本方用党参、黄芪益气;茯苓、泽泻淡渗利水;丹参、益母草、制大黄祛瘀泄浊,使血液循环改善,排尿通畅。
参考
1.本型可见于后期,系因肾气不足,气血郁滞,水湿不行所致;治宜益气利水为主,兼用祛瘀泄浊以助肾功能的恢复。
2。益气药如白术、黄精,利水药如木通、防己,生米仁、车前草(子),活血祛瘀药如王不留行、川芎、茺蔚子、马鞭草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八正散(清热利水),猪苓汤(养阴利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