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互联网沦落为一个十亿人的村庄

我最早上网的时候,还是通过电话线,一个钟头,需要四块钱的说。
隐约记得,老公盯着我和电话机,好象盯着一个败家娘们,和一个教唆犯一样,认真地跟我说:听说上网的都不是好人……
我一听贼兴奋:蒸的煮的呀?若是真的,那我可得赶紧上,我就喜欢坏人搓堆,我要不上,坏人们多寂寞。
没成想,二十多年后,上网没有门槛了,好人全都上网了,这互联网,它就变味了。
变成了坏人被游街批斗,好人,全成了王小波笔下,《黄金时代》里,斗王二和陈清扬破鞋的革命群众——当然王二认为他和陈清扬是伟大友谊。
但是革命群众不这么认为。
你看看他们对霍尊的咬牙切齿,对沪上清欲流的义愤填膺,就可以明白了。
用蛋蛋对许知远的话,什么时候,都不能冒犯大多数。
是啊,大多数,都在金字塔底端。
当互联网没了门槛,它就变成了一个十亿人的村庄。
十亿网民,八亿初中文凭,六亿月可支配收入一千——你说他们不咬牙切齿、不义愤填膺又何为?把你们浸猪笼么?
十亿网民,最喜欢男女老幼窝里斗,最喜欢的是,男人没穿裤子,女人没穿裤头,就斗大街上了。
广大革命群众流着哈拉子,高叫斗得好。
甚至,还可以帮女人,给男人脱裤子。或者帮男人,给女人扒裤头。
直到俩人穿裸,重回伊甸园风光。
杨万里有首诗写得贼好:
毕竟中国互联网,风光不与四夷同。
接天狗血无穷剧,硬核批斗别样忙。
我小的时候在村庄,目睹过诸多别样批斗。
最深的印象,是女人哭诉男人各种不良,然后围观的大爷大娘各种帮腔,有些帮腔,似乎不是帮正忙的,,浇油的,总之,大爷大娘不数耙还好,一数耙,男人被激怒,当场把半碗面条扣到女人头上……女人哭诉升级。大爷大娘又劝女人,咱先把头上的面条,弄下来,咱再接着哭诉好不,但是女人扭着身子就是不同意。头顶面条,更能渲染气氛,并且增加控诉的力度不是?经常是,我都该上学走了,这边批斗会还未结束,经常是,我们背着书包,恋恋不舍地上学走了,最后,连批斗会的结局都不知道。回来还得现问剧情。
像现在的女主,我就要个道歉,就要不来么?
闺房里的事,床头打架床尾合的,大庭广众之下,要什么道歉。
假装不知,一旦诉诸大庭广众,战争只能升级好不。
还目睹过,狗血超过现在互联网的。
一个娘们,在街上边走边哭诉,后面跟着一群孩子,兴奋的点赞,然后各家门蹲上,都蹲着诸多吸溜称稀饭啃红薯的互联网观众……大家大眼瞪小眼的,纷纷点在看,终于听明白了女人的剧情。
女人哭诉的是,自己男人太冤了,自己的娘家妹子,明明是被自己的爹和哥搞大了肚子,结果现在,娘家非得让她男人背锅,而她的意思是,俺家男人坚决不背这个锅,坚决不背这个锅,坚决不背这个锅……
这个女人还剧尾。
很长时间后,甚至N年了。
她给别人介绍对象,前一句是:那闺女长得可好看了。主家一听,眼睛一亮。那可以。接着听到了她的后一句:就跟我一样。
主家一听,眼睛直接瞎了。说,那就算了吧。
那就算了吧。
现在的中国互联网,就这么个现象。
一是当事人互撕。
二是家丑外扬。
三是闺房外泄。
本来都是受害人,结果在广大网民帮助下,直接成了比杀人凶手还可恶。比如江歌案。
本来应该两家亲,结果在广大网民帮助下,亲情见背,互为反目,到现在主角死了,配角还在撕裂,比如错换人生28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诡异的现象,就是很多事件,似乎都逃不脱闺蜜的推波助澜。
你看看霍尊事件。女主就是被闺蜜推动的。
用我们老香帮里一个哥们儿的话。
男人都是兄弟。不会卖你。
但闺蜜就难保了。
世界上有一种闺蜜,唯恐你下场不够更惨。
但我觉得闺蜜太冤了。原话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有一种互联网群众,唯恐你下场不够更惨!
你越狗血,他越兴奋;
你越悲惨,他越满意。
当然,他装得很正义。
比如那些深切代入江妈事件、错换人生28年事件之中的,各路人民群众。有些人的代入,还不是正面,而是各种侧切,犹如余则成一样,卧底到,自己当事人对面——问题是这些当事人,原先曾是亲人,至少同是受害人,结果这些人侧切的结果,就是当事人之间更对立,直接升级为敌我关系。
至于最后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千,就不在人民群众的考量之中了。他们只管点火。不管灭火。
反正他浪费的,不过是正义。
而正义这种东西,都不用从义乌批发。他自产自销。
他头上顶着正义,胸中装着正义,脚下踩着正义,甚至上个厕所,一屙一堆正义,一尿一股正义,然后他就手捧肩挑的出街了:正义,热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