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卜算子》流传千古,他用最寂寞的月夜,写出最孤傲的人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 ◆
内容来源 | 苏轼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公元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初贬黄州,他在定慧院小住,留下了许多诗词,以一首《卜算子》最为出名,又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句最为人称道。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前有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慧院是一座古刹,本来也没啥名气,但架不住有东坡老师加持,一下就火了,名扬天下。我们知道,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但刚刚脱离囹圄之苦,内心自然充满了寂寞愁绪,何况他还有一肚子“不合时宜”呢。
这首词借用月夜孤鸿,写景抒情,托物怀人,上片是一幅寂寞清冷的月夜图,幽人独行、孤鸿缥缈,正是他内心苦闷的抒发,起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漏”是古人计时的漏壶,“漏断”指深夜,漏壶滴尽,东坡还未入眠,抬头望月,却看到了“缺月”的光辉从“疏桐”中透出,月亮像是挂在桐树的枝丫间,这两句词啊,哪怕你对诗词一窍不通,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孤寂。
这份孤寂自然而然地就引出“幽人”和“孤鸿”,“谁见”一作“时见”,“幽人”是谁呢,就是幽居的孤独之人,指苏轼本人,也代指孤雁,说自己在这月光下寂寞孤单,就像夜空中时不时单飞而过的那只鸿雁,“幽人”和“孤雁”,不仅是孤独的,他们缥缈不定的形象,又给人一种孤高的感觉,啥意思呢,苏东坡说自己,虽然独自一人被贬远方,但内心依然像单飞的鸿雁一样,是孤高的,这点小磨难就想让我苏东坡变得没有节操没有底线吗?没门儿!
下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如果你体会过孤独就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无论外表多么坚强,内心总会想找个能说话儿的人,于是便四处寻顾,找来找去一个能说话的人也没有,找了个寂寞,你说苏东坡这人缘多差啊,不是的,是因为“有恨无人省”,“恨”不是仇恨,古文一般可以简单理解成遗憾,这里也可以理解成苏东坡内心有许多遗憾、孤独,但是没人能“省”,读作xǐng,明白、理解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没有人能够理解我,颇有知音难觅之感,谚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就是这句词最好的翻译。
最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是不幸的,它可能掉队了,或者被排挤了,一只鸟心怀忧惧,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始终不肯栖息,最后宁愿选择寂寞荒冷的沙洲来度过这个寒夜。看似写孤鸿,实则写自己,孤鸿为什么要“拣尽寒枝”,因为良禽择木而栖,当时朝廷中可供苏轼栖息的寒枝都在新党,而苏东坡是反对新党的急先锋,所以他不肯留下来向大佬低头,这样的结果就是遭遇一场乌台诗案,差点丢了小命,最终被贬到边远的黄州,当个有名无权的小破官,黄州就是苏东坡这个孤雁的寂寞沙洲。
所以你看,为什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千古名句,为人称道?苏东坡在整首词中,自己与孤雁或分或合,语语双关,相互映照出孤高凄凉的景象,这是苏东坡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惊起回头、拣尽寒枝、寂寞沙洲又体现了他品质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王国维说词有三重境界,坡仙此词,不仅有写作手法的高妙境界,更有他内心那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境界,如没有这样的境界,坡仙又怎能称之为坡仙?
———— / END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