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有一个治疗慢性胆囊炎效验方,寒热并用,效果不错,方名为,柴胡桂姜胆草汤

柴胡桂姜胆草汤

【组成】柴胡、桂枝、干姜各10克,瓜蒌仁18克,生牡蛎30克,龙胆草、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嘱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黄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草。

【功用】平调寒热,通降气机,消炎利胆。

【主治】 慢性胆囊炎之寒热错杂、胆热胃寒证。症见右胁闷胀不适,隐隐作痛,或阵发性加剧,背部恶寒,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清长;或四肢厥冷,往来寒热,呕恶时作,甚或周身皮肤黄染。

【主治】慢性胆囊炎之寒热错杂、胆热胃寒证。症见右胁闷胀不适,隐隐作痛,或阵发性加剧,背部恶寒,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清长;或四肢厥冷,往来寒热,呕恶时作,甚或周身皮肤黄染。

【方义】方中柴胡、牡蛎,一升一降、一散一收,柴胡善治往来寒热,牡蛎能除骨节营卫之留热,故两药相伍,外感内伤之热皆可用之。两药合用,更有疏肝利胆,化痰去癖,理脾消积,退肿止痛之功。既宣阳气之不达,又展阴气之不舒,潜浮阳,镇真阴,疏肝郁,软坚癖,且有双向调节之妙,此乃仲景“柴胡桂姜汤”之制方妙意也。

干姜、桂枝同用,可振奋胃阳,宣化停饮,又可解散少阳往来之寒。妙用蒌仁易蒌根之意,乃因瓜蒌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能擅也,《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均有单用瓜蒌治内黄、面目皆黄和小儿黄疸的记载。

更妙在反佐龙胆草,盖柴胡疏肝,龙胆草泻肝,且除下焦湿热,龙胆草得柴胡清扬之力,合牡蛎潜行之性,可令湿热浊邪外透内泄,上下分消也。植物之胆草,虽不及动物之胆汁,而中含苦味汁浓厚,可涤荡燥火,涵濡阴液,培育生气,但必须适量少用,因多用败胃,少用强胃。不可不知。

按  用生吴茱萸嚼服,意取温中止痛,温肝降逆止呕,开郁化滞之功,有直达病所,药到痛除,复用又效之妙。

朱老取仲圣“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自拟“柴胡桂姜胆草汤”,乃融清胆热、温胃寒于一炉,妙拟平调寒热之法以应胆腑喜通降和顺的生理特点,俾寒热平调,升降复位,脾复运化,胃得温煦,此乃仲圣组方用药的阴阳配伍法则也。

病案

张某,女,56岁。右胁下胀痛不适,时发时止已5年,伴疼痛向右后肩背放射,恶心纳呆,厌食油腻,常因情志抑郁或食油腻之品而使病情加重或复发。曾多次住院。均诊为胆囊炎并胆道感染,遍用各种利胆抗炎止痛西药,均初用有效,继用乏效。

此次复发胁下痛胀,阵发加剧,大便偏溏,呕恶时作,往来寒热,四肢厥冷,周身皮肤已有黄染,舌淡苔白腻,脉沉弦。

证属寒湿内阻,土壅木郁。即投“柴胡桂姜胆草汤”原方2剂,剂量如上,加嚼服生吴茱萸,一剂即痛胀大减,再剂痛胀除,诸证均平,唯黄疸如前。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各10克,瓜蒌仁18克,生牡蛎30克,龙胆草、生甘草各6克,茵陈、金钱草各30克。

续服7剂,黄疸消失再投“慢胆除根散”(邱志济经验方):当归30克,生白芍60克,柴胡15克,郁金30克,茯苓、白术各60克,吴茱萸15克,制香附30克,薄荷10克,炒栀子、生甘草各15克

共打粉(1个月量)每日量11克,分2次饭前服。嘱守服6个月,B超复查未见异常,随访5年无复发。(《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

盖肝胆之疾多生于郁。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胆失疏,气病及血,久病入络,痰瘀积于胆腑;或肝气横逆犯土,痰火湿热互阻;或寒湿困脾,土壅木郁,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故治疗当着眼气滞、郁火、痰湿、瘀血诸因。

此例拟通、降、和之法,平调寒热治标之后,乘胜追击,妙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少量久服,收到根治慢性胆囊炎的目的。这又是有人不能相信和无法解析的事实。

点评:以上仅为治疗胆囊炎一种方法,适应症已经明确:胆热胃寒证。我再加一条,服用这个方子必须还要满足肾气不虚,肾气比较虚的人,这个方子升散与寒凉并用,可能拔动根气,导致寒热不调,或者虚寒四肢乏力等。 除此,以上方子只是针对脾胃寒而不虚,若脾胃虚寒证不可服用,需加入补中益气方药。

这方子其实就是张仲景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原方为:柴胡, 桂枝, 干姜,瓜蒌,黄芩,牡蛎, 炙甘草。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神经官能症,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