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教学中的攻防技术教学研究
章守干
【摘要】拳击是一项综合型运动,能够强化人体力量,提升人的灵敏程度与反应能力,有益人的身心健康。在拳击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习者的拳击攻防意识,加强拳击运动专业技术训练,重点发挥学习者的个人优势,通过综合攻防技术教学来提升学习者的拳击攻防能力。
【关键词】拳击教学;攻防技术;防守教学
拳击运动的攻防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拳击对抗中的输赢。在拳击教学中要明确攻击与防守同等的重要性,意识到攻击与防守的作用。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攻击技术的教学,同时还要进行基本的防守教学,利用科学的防守动作顺势进行攻击,以获得良好的攻击机会,从而对抗对手获得胜利。
一、拳击运动的作用
拳击运动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来说不仅仅具备普通运动项目的特点,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拳击运动的特殊性在于该运动是双方运动员通过拳头进行的对抗,是双方运动员身体机能、战术水平、攻防能力、反应速度、心理战术等方面的较量。进行拳击运动的训练能够显著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改善心理状态。
(一)拳击运动可以强化人体力量
拳击运动是双人对抗项目,在实战过程中需要依靠运动员的爆发力来完成。即需要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爆发人体内的力量,以完成攻防。在拳击运动教学中需要对运动员肌肉的爆发力与弹力进行锻炼强化,以提高出拳速度与力量。经过长时间的拳击运动训练,能够有效强化肌肉力量,提升身体爆发力。
(二)拳击运动能够提升人的灵敏程度与反应能力
运动员的灵敏度与反应能力是拳击运动中最为关键的基础素质之一。在拳击训练教学中要求运动员能够熟悉不同攻防技术,并且将其熟练运用于拳击实战中。通过视觉观察感知动作,进入大脑进行分析,从而采用有效的方式,灵活变动各种动作组合,在拳击场上及时调整攻防战术,完成不同攻防动作的组合。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需要运动员具备高水平的灵敏度与反应能力,以应对在拳击对抗中的各种情况。因此,开展拳击运动训练能够大大提升人体的反应能力与灵敏度。
(三)拳击运动有益人的身心健康
拳击运动是大脑与肢体同时产生反应的运动。在拳击运动的训练与实战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训练中,并且具备高强度的耐力。拳击运动从开始到结束运动员都始终处于持续运动的状态。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重点强化有氧耐力,改善自身呼吸系统与神经运动系统,以强化身体机能。同时,拳击运动不仅仅是强化体能的运动项目,更是锻炼大脑思维的运动项目。在拳击运动学习与训练中,运动员需要凭借坚毅的精神、智慧的大脑来赢得比赛。运动员在场上随机应变的能力可以健全运动员的心智,磨练运动员的意志,形成健全的心理。
(四)拳击运动增强自卫能力
拳击是一种对抗性运动,能够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攻防技巧。学习拳击攻防技术能够切实运用到实战对抗中,强化人们的击打与抗击打能力,强化自身防卫意识,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二、拳击教学中的攻防技术教学实践
(一)培养学习者的拳击攻防意识
首先,要强化学习者的判断能力。在拳击运动中如果能够提前洞悉对手的想法,就能够预判对手的动作。要培养学习者在拳击运动中的攻防意识就需要强化其预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对手的进攻动作进行反应。强化学习者的判断能力需要熟悉对手的体形与动作,通过试探性的动作来判断对手的进攻防守套路,做好防守的充分准备。其次,帮助学习者建立先发制人的意识。在拳击运动中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在拳击运动比赛中如果长时间处于防守状态则会让对方处于心理制高点,从而表现出超出常态的实力。并且,在长时间被对手压制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畏惧心理。如果在比赛中能够做到先发制人,就能够打击对手对抗的士气,获得心理上的优势,从而通过有力的攻击来进行防守。再次,强化学习者的综合意识。在拳击运动中攻击与防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不能只攻击不防守,也不能只防守不攻击,而是要根据赛场上的实际情况来巧妙地运用攻防技术。拳击运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众多,教师在日常拳击攻防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习者的综合意识,让学习者掌握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日常学习的攻防技术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对抗中,以便在遇到类似攻击或防守时能够做出最佳的反应动作。最后,培养学习者的应变意识。在拳击运动比赛中如果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比赛将会陷入胶着状态。在这一情况下运动员会消耗大量体力,反应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生理与心理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在日常拳击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习者形成随机应变的意识,对比赛情况进行冷静分析,放慢比赛节奏,调节体力下降速度,同时调整呼吸,保持肌肉的兴奋性,再寻找机会反击。
(二)加强拳击运动专业技术训练
拳击运动比赛激烈而复杂,对学习者综合技术能力要求极高。拳击运动的攻防技术教学需要以强大的攻击与抗攻击能力为基础。为了强化学习者攻防技术的实用性,在攻防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练习拳击运动的动作节奏、速度、耐力与爆发力。拳击需要按照对手的状态、位置、姿势做出应急的反应动作,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脑分析判断,因此会延长反应速度。在攻防技术教学中需要对专业技术进行重点练习,力求实现应对动作的自动化,不假思索地做出拳击动作反应。反应动作的自动化是需要经过大量练习实现的,其需要在提升动作速度与反应速度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开展连击练习、实战练习等技术组合动作,才能提升在拳击运动中的自动反应能力。例如,在专业攻防技术的教学中进行拳击外挡防守动作教学。外挡防守是拳击中十分实用的一种格挡防守方法,主要用于防守对手的后手重拳。不论对手使用的是直拳还是摆拳,都可以利用外挡的方式来进行防守。面对力量强大的对手,外挡比挂挡更具有防守优势。外挡动作较为简单,从格斗式开始,前手握拳从身体中线向前顶出,边向前顶前臂边向内拧转,带动肘关节外撑,到大小臂夹角120度左右停止,拳头与额头同高。在进行外挡这一动作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手部需要从身体中线打出,以在对手前抢占中线,将对手的攻击从中线中挤出;二是前臂在肘关节的带动下要始终保持往外撑的力量,以对抗对手的重拳,从而达到严密防守的目的。在进行外挡格挡时要注意对于对手并不是进行点对点的对抗,而是面對面的对抗。不论对手是采用了直拳还是摆拳,其手臂角度通常都是与地面平行的。外挡成型时与对手攻击手臂接触时也是与地面平行的,而不是与对方手臂处于垂直关系,这样一来能够化解对方手臂的力量,避免承受对手拳头的最大冲击力,使用较小的力量就可以化解对方的重拳。在运用外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到“迎上去挡”,而不是等着对方攻击后再来格挡,主动上迎并且抢占中线就可以将对手攻击排挤在手臂外侧,在有效防守的过程中切入对方中线,不管是要进行迎击还是反击都十分便捷。在运用外挡的过程中如果害怕对手的重拳攻击,总是往后闪躲,不敢向上迎,不仅无法抢占中线,更加无法顺势攻击,做到通过小力化解对手的大力。
(三)重点发挥学习者的个人优势
在拳击运动攻防技术的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个人技术特征与身体条件差异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例如,身材较为矮小的学习者可以运用近战技术;身材高大的学习者可以发挥自身身高优势进行练习。进攻技术方面,短距离时可以运用上勾拳、平勾拳等攻击方法;长距离时可以运用摆拳、直拳等方法。防守技术方面,短距离时由于对方出拳的时间短、速度快,如果运用后闪、俯闪等方式可能无法完全避过,因此可使用阻挡、格挡等方式;长距离防守时如运用阻挡则会出现阻力不足的情况,如运用击拍又会由于距离过长而受到影响,因此可以选择躲闪与格挡。从学习者的体能特征来看,学习者的体能可以分为力量型、速度型、灵巧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學习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攻防技术:力量型选手可以运用强打型攻防技术;速度型选手可以采用快频型攻防技术;灵巧型选手则可以采用技巧型攻防技术。不同类型的攻防技术各有优劣,通常需要与学习者攻防技术的水平以及自身的心理状态相匹配。例如,运用强打型攻防技术的拳击运动员通常自信心较强大,会过于迫切地寻找攻击时机,但是在对抗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急躁的情况;运用快频型攻防技术的拳击运动员斗志充沛,但是抗击打力与耐力相对较弱;运用技巧型攻防技术的拳击运动员攻防技术多元化,但是攻击力量不足。基于上述三种类型攻防技术的优缺点,在实际运动过程中需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压制对手的特长,以获得胜利。在拳击运动的对抗中要实现有效打击就需要实现速度、力量、节奏的统一,使得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联系越紧密攻击效果越理想。
三、结语
拳击运动不仅仅是力量运动,更是智慧运动。拳击运动中在与对手进行对抗时,不仅仅要以强大的力量获胜,更加需要运用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随机应变的攻防技术来获胜。因此,在拳击教学中攻防技术教学十分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习者的拳击攻防意识,加强拳击运动专业技术训练,重点发挥学习者的个人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攻防技术教学,以切实提升拳击运动学习者的实力。
参考文献:
[1]鲍善军.浅析拳击运动中攻防技术的
教学及训练[J].时代教育,2011(8):164.
[2]周涛,张成林.高校业余拳击教学中
攻防技术的教学及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15 (3) :81-82.
[3]马灵娟.对目前武术套路教学中运动
员的攻防意识训练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 (14) :161-162.
[4]李长龙.拳击教学中攻防技术的教学
与训练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4) :83-84.
[5]孙峰.现代拳击比赛攻防战术分析研
究[J].武魂,2013 (9) :75.
(作者单位:合肥市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