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把蒲扇度盛夏
一把蒲扇度盛夏
王兰生||河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说起蒲扇,自然并不陌生,甚至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打我记事起,蒲扇就是千家万户消夏纳凉的必需品。每年入夏之前,父母都会提前备好蒲扇,往年能用的,擦洗修补后继续用,若不够人手一把,就是省吃俭用也要添置几把新的。左邻右舍莫不如此。于是乎,一时间集贸市场和小卖部的蒲扇生意都会红火一阵子。每当盛夏来临,饭桌上土炕上、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会闪动着蒲扇的身影。遇上村里开会或办红白喜事,数以百计的蒲扇,如美丽的蝴蝶上下翻飞,那场面美丽又壮观,至今令人难忘。若亲朋好友或邻居来家里做客串门,父母会顺手递上一把蒲扇,随后沏茶倒水,大家摇着扇子喝着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扇者,善也。长大后我才明白,蒲扇是由南方的蒲葵树叶制作而成的,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蒲扇如同竹扇、羽扇、团扇一样,既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也是寻常百姓消夏的最爱。特别是蒲扇工艺简单,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经济实用,既能驱赶炎热、强身健体,也能驱赶蚊虫、遮阳挡雨,还可当坐垫、挠痒痒。真可谓,一扇在手,方便多多。
也许没人相信,蒲扇还能帮人治病。1987年盛夏,参加边境防御作战的我,因天气闷热潮湿、加之蚊虫叮咬患了虐疾,身体忽冷忽热,时常“打摆子”。恶劣的战场环境,又不便就医治疗。每当我高烧不止时,猫耳洞的战友们,都会用自制的“绿色蒲扇”,轮番煽动,帮我降温,终使我减少了痛苦,战胜了疾病,恢复了健康。从此,我对蒲扇充满感激,更加钟爱。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使用蒲扇不仅绿色环保低碳,还能避免患上“空调病”。尤其是妇女儿童及老弱病残者,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空调。有个耄耋老人曾风趣地说,空调不是个好东西,要想活得好,尽量避空调。这话虽有偏颇,但也不乏经验之谈。“能开电扇不开空调,能用蒲扇不用电扇”,这在我们家已形成共识、成为习惯。这样做不只是为了节能省钱,更主要的是养生保健。我和老伴都年近花甲,户外活动散步总是蒲扇不离手,就是出差旅游,也会随身带一把折叠扇。如今,幼小的孙子辈也学会了使用蒲扇,还时不时给我们老两口扇上一阵子。一把蒲扇度盛夏,健康自在又潇洒,何乐而不为呢?对一些人的不解,我们总是以笑作答。
无疑,电的横空出世,掀开了人类文明新的一页。然而,自从电扇空调先后走进城市乡村,蒲扇便淡出盛夏,逐步失宠,直至退出历史舞台。如今,蒲扇已成为束之高阁的“文物”,这不能不说是喜忧参半啊。
摇啊摇,一把蒲扇,摇出的是清凉的夏日,摇出的是悠然的生活,摇出的是快乐的人生。在回归自然、追求简慢渐成生活时尚的当下,蒲扇啊,叫我怎能不爱你!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王兰生,河北故城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多次参加重大军事行动,曾任承德军分区政治委员,爱好文学、书法,著有诗歌散文集《白杨情深》,现为河北省某军休所休干。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