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书法太“丑陋”,被“批评声”气死的书法家...

20世纪50年代的赵冷月
出生于1915年
名亮,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
他的书法有一股“山林气”
不求繁,不求华美,而求简,求质直
海派书法在近现代一直是以帖学为中心的,其中代表书家有沈尹默、白蕉等。但也出了一位晚年变法,将书法写成“丑书”的赵冷月。

赵冷月书法作品(一)

赵冷月的书法,追求的是“大巧若拙”式的朴实,而并非书法史上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娴熟、流丽、潇洒。在他的眼中,表面上的“完美”是浅显的,是通俗的,他所孜孜以求的,是“险远”“内蕴”
赵冷月书法作品(二)
当然,他的书法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支离破碎”,有些“丑陋不堪”,但具体到书法的内涵,我们仍能找到其书法探索的价值:
第一,赵冷月的书法对笔画做的是减法。
对字的外表也不求华美,这种视觉上的简化,实际上非但没减少艺术表现力,反而和他追求朴实、自然相协调。
赵冷月书法作品(三)
赵冷月在没有“衰年变法”前,书法是很传统且有功力的。正是有了这个前提,他的变法才不是无本之木。一个书法家的养成,不是一下就能到达终点的,而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稳步前进。
赵冷月书法作品(四)
在一个阶段内,能够熟练掌握技法、技巧,并不代表书法家全面成熟。而许多人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自认为写得“完美”之后,便停步不前,所作的不过是一直在重复自我。
从这一点看,赵冷月先生在达到相对“完美”后,仍敢于推翻自我、甘于冒险,精神是可嘉的。
赵冷月书法作品(五)
第二,赵冷月的书法写得简单,但不单调。
比如在用墨上,大胆地使用涨墨,同时也常用枯笔写出飞白的线条,作品中墨的浓淡对比十分强烈。
用墨是营造视觉冲击力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墨用得好,作品就精彩纷呈;用得不好,作品会一塌糊涂。赵冷月先生的用墨,体现了一个老书法家创作经验的老道,既能冲击力十足,又能和谐圆融。
赵冷月书法作品(六)
第三,赵冷月书法的根源是清晰可见的。
在他的书法中,有颜真卿行书的意趣,也有六朝碑版的直率。他抛弃了规范、整齐之美,转而去寻求自然质朴的美感,不同于人,独出机杼。
赵冷月的书法没有“庙堂器”,也少见“书卷气”,而是有一种“山林气”,就像隐逸的高士一样孤傲清高。作为一个从碑版出来的书法家,能够写成这样已经相当不易了。
赵冷月书法作品(七)
大凡善于学习的艺术家,无不走的是与古人先合后离的路子。在赵冷月先生眼中,那种被寻常人看起来弥足珍贵的书法理念、技巧,一旦被他掌握便果断抛弃。什么圆笔方笔,什么藏锋露锋,一概不去理会。
“绚烂之极,复归平淡”,赵冷月先生和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一样,经受过“绚烂”的阶段,所以才会有“真平淡”。反观当下的很多书法家,都在做着“假平淡”——一些书者起手就盲目追求稚拙,自以为写得有趣味,实则是一种恶趣味。
赵冷月书法作品(八)
在书法界,赵冷月的书法越来越被认可,但普通人面对他的书法,仍存在极大的争议。其实,这种情况在他变法开始更为明显。上海书法家胡传海曾撰文透露,赵冷月就是因为批评的声音太多,而被气死的。
赵冷月书法作品(九)
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对于自己变法后的书法,赵冷月先生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便组织了一个研讨会。在会前他对一些批评是有心理准备的,不想会上一些书法家的言辞激烈远超预想。
不被理解的郁闷,让他在接下来的日子久久不能释怀,最终郁郁而终。
赵冷月书法作品(十)
也许赵冷月先生的书法并未达到妙不可言的境地,但一点都不妨碍他成为20世纪最出色的书法家之一。他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超迈绝伦。他的书法夹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我们应该多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