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其术,才能理解事物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 ;真人者,与天为一。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 ;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 ;神其一长也。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

秋山红树图

道,是神明之源,是造化的开端。圣人以德来养五气,心能得一,是说心能与道相合为一,就会获有道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本经阴符七术》里的七术,全是通过对心气的运用来造化和改变世界。这便是心气之道。所由,是说心气源于道。要运用心气,得先有心气,气怎么来呢?在于合道修德。有了心气怎么运用?用在什么地方上面呢?神灵舍于心,心气所专注之志虑思意,所行之事,便是所舍。

怎么才能从道转化为心术呢?在于神可以居中作为道的使者,以心气化物。

九窍,双眼,双耳,嘴巴,两个鼻孔,阴门,魄门,为九窍。十二舍,指五脏六腑,加上心包,为十二舍。九窍十二舍,都是心来总摄。

人心中之神,和天之神,一一对应。人身所行之化气,与天地之化气,互相对应。心之神,身之气,皆生而与天同应,这样的人是真人。真人,是指能够与天为一,神气与天相通之人。

圣人通过修炼,可以使人与天复能相应,复合而为一,这样的人则是圣人。真人是生而知之,原本就与天相通,而且后来也没分开过。圣人则是分开过,后来又通过修炼重新天人合一。真人是生而知之,圣人并非生而知之,而是通过感官之窍,观察理解万物,最终做到周知万物,自下而上地感而遂通,人与万物通于一,进而获得以类知之的能力。所以,圣人对道的感知,是通过把握万物的变化,和生生不息的运行,感而通物,智识都源出于对万物的认知和理解。

认识万物的关键,在于人身的九窍。人以九窍与物相接,再反馈到心中,如果心中无术,就无法理解事物。

人和人,同样都是九窍,同样都是以九窍感知外物,为什么有的人聪明,无论感知到什么都能很快理解,并做出合理的应对呢?因为心有其术。为什么有的人很笨,虽然感知到外物,心里却不能理解呢?因为心无其术。心有其术,在于心舍神,心无其术,在于心不舍神。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通是指通于一,通于一,则五气得养。通道之后,再内守精神,可得化气。道生之,神化之。人得之,复运之化之。化气,是神化之气。化气,再进一步分化为五气。

化有五气,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用通俗的话来说,五气是人的志,思,神,心,德。神是五气的主宰。五气的机能我们之前说过,志是存储信息,思是计算信息,神是负责感应、连接、反应、化合等各方面的统摄工作,心是负责提供处理信息并进行反应化合的场所。德是虚静守一,让气旺盛到最大值,负责无限输入摄入信息,和无限输出处理后的信息,并对现实世界实施塑造和转化。好比说,电脑重装系统,恢复出厂设置,里面什么都清空了,性能就会提高,类似于德为之大的效果。我们通常理解的信息,是数字信号,大自然的信息,是自然所造化出来的万物。是三维的带有物理维度的信息。

现在的脑科学,用形式逻辑的数字信号,来研究人脑的工作原理,研究方向就错了。人是有生命的东西,需要通过《黄帝内经》和《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这样的理论,来研究人是怎么计算怎么处理信息的。

静和者,指圣人抱神以静,精神内守。神静,则能养气。养气得其和,心养气,与天地万物通于一气,与万物处其和,则志、思、神、德四者不衰。四者不衰,则能四边威势无所不为,把四者存而舍于心中,这便是神化,以神明之能,运化万物。

能以神化归于身,运化万物者,这样的人便是真人。具体的来说,真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他与天同一,与道相合。执道之一,而衣养天下万物。怀天心,施德养,真人以天心为心,以天德为德,衣养万物。他能够以自然无为虚静自守,包宏志虑思意,而以威势施于天下。这样的人,便是真人。

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为士之人,能够通达真人之道,抱一内守,其神全盛,故可以养志。

韬略明堂

关注了解更多内容

三辰书院

关注进群一起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