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读三国15】蜀汉君臣一体 超越生死的情义

“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刘备自桃园结义、代理徐州、依附荆州,历遍坎坷,却在三顾茅庐后得遇卧龙诸葛亮,不断取得联吴抗曹、收取荆州、坐拥益州之功,最终建蜀称帝,建元章武。赫赫帝业,大半源于诸葛亮之谋。

君有识人之明、礼贤之德,臣有忠贞之节、效死之心。诸葛亮以其超凡的远见卓识与神机妙算,辅助刘备白手起家,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成就宏图霸业。他还是蜀汉的护身符与明灯,不仅有望实现君主“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理想,更带领蜀汉进入鼎盛时期。

刘备、诸葛亮君臣,于微末中跻身三国大舞台,共同演绎一段君明臣贤的传奇,其间最为动人的,正是知遇与感恩、爱重与忠义交织的君臣大义。

桃园盟誓 生死相依

所谓“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历史的布局注定魏蜀吴鼎足而立的命运,三国英主都无法实现大一统的壮志。自关羽败走麦城而殒身东吴,蜀汉亦盛极而衰。甫称帝的刘备,为顾全同生共死的兄弟情义,决意御驾亲征,倾一国之兵力讨伐东吴,为关羽复仇。

而此时,先有急报兄仇的张飞,因鞭笞将士而遭暗害;后有通晓玄机的仙翁,作图谶而预示征途凶险。然而,刘备连续痛失两位义弟,悲愤交加,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不顾满朝臣子的劝谏,执意率七十余万精兵,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浩浩荡荡直趋吴国。

面对蜀汉的复仇之师,吴主孙权登坛拜将,封年轻有为的儒将陆逊为都督,统领吴兵,主持吴蜀的彝陵之战。陆逊先是以逸待劳,拒不出战;待刘备筑寨连营七百里,犯下兵家大忌时,便以火攻计策大破蜀兵。幸得诸葛亮及时救援,布下八卦阵,逼退陆逊,刘备才得以安然脱身,投白帝城永安宫休养。蜀汉从此元气大伤。

章武三年,即公元223年,深居永安宫的刘备,承受着丧亲之痛与败兵之辱的双重打击,心力交瘁,竟于郁郁忧愤中染病不起。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唯独放心不下不成器的太子及辛苦创立的蜀汉基业。他必须把新帝与国家,托付给一位德高望重而又足智多谋的圣贤,才放心驾鹤西去。这时他想到了忠心追随他二十多年又屡出奇策的丞相诸葛亮。

一封来自永安宫的诏令疾入成都,诸葛亮等人星夜赶来,听受遗命。在刘备的寝宫中,诸葛亮坐于龙榻之侧,君臣二人谆谆絮语,殷殷话别,留下感人至深的一幕。

临危授命 举国相托

刘备、诸葛亮君臣甫见面,便涕泪满面。刘备抚其背而感慨,他因得诸葛亮辅佐才得以成就帝业,只因自己见识浅薄,不听忠言,才致彝陵大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诸葛亮闻之感伤,也只得善言劝慰。刘备复召群臣入殿,写下遗诏,亲手交于诸葛亮。

刘备临终之际,对诸葛亮寄予最深切的希望与最诚挚的信赖:“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交待过后事,刘备一手拭泪,一手紧握诸葛亮,将一番肺腑之言,倾心吐露。“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可知刘备不仅把未成年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更将一国君权衷心相托!

早年时,亦有陶谦让徐州、刘表让荆州的慷慨之举。他们出于对治下臣民的大爱与对刘备仁德的推重,不惜打破父传子的世袭制度,将辛苦经营的封土让与贤达。他们身为一州长官,或许不难做此决定;而刘备已是帝君,竟也甘于将帝业拱手让贤,远追上古三代的禅让制,这份无私更是可贵。纵观历代君王,临终之际委任顾命大臣者有之,但有几人能够拥有刘备那样的胸襟与胆气,敢于把子嗣与整个国家的命运交付于一人?

刘备这样做,非是不惜帝业,不爱幼子,而正是出于千万分的珍爱,才会做出这般“惊世骇俗”的决定。诸葛亮深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殊遇,唯报以竭忠尽智,早将毕生志向融入蜀汉的事业,与蜀汉君臣荣辱与共。若非秉承君臣之义拥立刘备之子为帝,诸葛亮如能主持蜀中大局,蜀汉或将有一番新貌,或能真正守护刘备君臣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并将刘备振兴汉室的遗志延续下去。

君臣一体 出师表名世

然而最优方案并不等于最正义的抉择。主上大义若此,臣子应如何回应?诸葛亮同样道出一句千古名言:“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最后,刘备复对诸皇子、群臣叮咛再三,这才安然长逝,寿六十三岁。

之后,刘禅继位,是为蜀汉后主,追谥刘备为昭烈皇帝。诸葛亮从此将蜀汉国运系于己身,为报偿厚恩、兑现重诺而事必躬亲,昼夜操劳。他不顾征战风尘与身体劳累,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六出祁山矢志北伐,在蜀汉后期再创战争奇迹。托孤一事亦见诸正史,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诸葛亮君臣之义,有句极为精当的评价:“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在诸葛亮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奏请北伐时呈于后主的《出师表》,更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时值诸葛亮南征归来,曹丕驾崩,权臣司马懿削职回乡之时,诸葛亮立即上表请战,誓讨汉贼。

表文中,诸葛亮谈及蜀汉国势、忠谏三策,并追忆早年与刘备的创业经历,表达出“报先帝”“忠陛下”的主旨,发出两朝老臣救亡图存的铿锵之音。诸葛亮出征在即,蜀汉安危便系于后主刘禅之身。他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敦促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公允、亲贤远佞,以维系庙堂正义,保障蜀汉大业。

诸葛亮是相父,更是忠志之士。他随后自述早年与先主相识相知,自己由布衣隐士一跃成为三军主帅、一国之相,皆因感于刘备三顾茅庐之诚而舍命驱驰。慷慨深沉的笔调,既是诸葛亮缅怀先帝的沉痛,更是他对后主继承先人之志的殷切期望。最后,他回顾先帝托孤一幕,阐释连年征战的原因乃是“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表达效死一战的决心。

“出师表”本是主将出征前写给君主的奏章,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克敌之策。历史上,以灼灼功勋传世者不可胜计,而以铮铮出师奏表名世者,似乎唯诸葛亮一人而已。出师一表,存着于典籍,灿然于文苑,堪称千古至文。

只因天运自有定数,蜀汉终无法统一中原,诸葛亮也在积劳成疾之后,于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然而,他用一生忧劳,完美诠释与先主刘备间的君臣大义,书写蜀汉历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

(0)

相关推荐

  • 神机军师诸葛亮的传奇人生(三):鞠躬尽瘁,效忠贞之节

    导语: 成都有一个很美丽的别称叫做锦官城,据史学家考证,这也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时期蜀国,尤其是成都的丝织业最为发达,这里出产一种灿若云霞的丝绸产品,人们把它叫做蜀锦.而管理织锦业的官员就叫做锦官,所以 ...

  • 刘禅真的是白痴吗?他到底有没有能力?

    栉风淋雨,筚路蓝缕,创业之路总是艰难的.有道是:"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先帝创业未半而碰上城管,先帝创业未半而上街要饭,先帝创业未半而二级伤残,先帝创业未半而精神紊乱,先帝创业未半而全身瘫 ...

  • 【义读三国1】品读《三国演义》之“义”

    <三国演义>谱写一段段交织忠义.信义.情义.道义的慷慨壮歌.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撷取百年片段,演绎三家帝王,这是一部开篇便已透露结局的<三国演 ...

  • 【义读三国2】刘备三辞徐州牧

    徐州乃古中国九州之一,尧帝时彭祖在此建大彭氏国,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即徐州),汉武帝时置徐州郡国.汉末乱世,徐州更以"五省通衢"之地利,兼之陆路辐辏.水路畅通,成为各路诸侯必争之 ...

  • 【义读三国3】美髯公关羽 降汉不降曹

    桃园结义的誓言犹然在耳,三英纵横沙场的酣畅似乎就在前一刻.自涿县.平原.徐州,甚至小沛,刘.关.张三兄弟素来形影不离.生死与共,却在此刻迎来命运的第一场考验.曹操进攻,刘备败投袁绍,张飞逃亡芒砀,而赤 ...

  • 【义读三国4】关羽过关斩将 千里寻兄

    关羽乘赤兔,英雄驭宝马,有日行千里.风驰电掣之神骏.关羽执偃月,壮士配长刀,有光灿霜雪.力压千钧之威仪. 这一人.一刀.一骑,身后护卫着二位嫂夫人的车驾,迤逦徐行于苍山古道间.他才抛却堆金积玉的富贵侯 ...

  • 【义读三国5】曹操大战官渡 以一当十

    汉末乱世,那些意图称霸天下的各路诸侯中,似乎没有一位像曹操那样,为粮草日夜悬心,将粮草视为作战的最大顾虑.据淮南的袁术.自霸江东的孙策.镇守荆州的刘表,无一不是地广兵多,粮食充足. 实力最强大的袁绍更 ...

  • 【义读三国6】徐庶辞刘备 忠孝难两全

    颐和园长廊彩绘中的徐庶荐诸葛故事 他身长七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具君王之相:他宽和寡语,不露喜怒,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具君王之质.献帝遇之,立即检视宗族世谱,拜将封侯,尊奉他为"皇叔&quo ...

  • 【义读三国7】贤臣明主 千古传诵的遇合

    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绘:三顾茅庐 人生初见,金风玉露一相逢,看似偶然的际遇,往往决定了一生的命运,甚至是历史的走向.三国的故事,跨越短短百年光阴,世事变幻与兴衰荣辱,看似纷繁交错,这一切似乎在冥冥中安排的 ...

  • 【义读三国8】千古一策隆中对

    春雷乍响时,天地万物重现生机,命途多舛的刘皇叔也终于等到否极泰来的时刻.就在刘备笃志访贤,怀着极大的诚敬之心步入诸葛亮的草堂时,他与天下的命运即将出现不可思议的转折.而这一切,就在诸葛亮的谈笑风生间, ...

  • 【义读三国9】初出茅庐 火攻强敌

    颐和园长廊彩绘"诸葛亮大破魏兵". 卧龙初觉酣梦,诸葛初出茅庐,刘备君臣的命运即将改写.春去秋来,诸葛亮以军师之职入刘氏军营约有半年,期间荆州未起战事,他也不过以防御为主,召集.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