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无法消除,只能驯化
文丨张是之
写文章,免不了要评论时事,评论时事就免不了意见相左。
人类第一次拿出黑洞照片,不会有大范围不同意见。但黑洞把「视觉中国」暴露出来,以及背后的知识产权问题,就会有很多的争议。
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完全可能由不同的解读。
用经济学的柳叶刀来剖析问题,最起码的一点,要严格遵循逻辑的一致性。
虽然这个科学的形式,不是模型和公式,更多的是语言上的准确表述,但它的数学所追求的逻辑自洽是一样的。
这就有个问题,文章常常被人诟病说,不懂政治、忽视了暴力、最终暴力的影响,说的那就是乌托邦。
我曾经在《从来就没有什么政治经济学》和《为什么任正非说「不要和政治挂钩」》中谈到关于政治的话题,这篇来谈下暴力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暴力在过去和现在从未消失,是一种客观存在。
未来会不会消失?不知道。
但奥派的经济学理论,从未主张彻底消灭暴力,也从未主张说奥派的经济理论只有在没有暴力的「真空」环境下才成立。
如果拿这两条来批判奥派,只能说是先自己树了一个稻草人,然后说稻草人的各种不对。
有种观点说,正是因为有最终暴力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所以我们能够有今天的自由和市场。
说因为有最终暴力的存在,我们才不敢相互抢劫。认为没有了最终暴力,人类就会陷入霍布斯预言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对此,我有三点疑问,分别对应着空间和时间。
第一,所谓的最终暴力的空间范围在哪里?有人说是国家,但国家之上,目前也并没有一个最终暴力在统治着地球村。
有人接着说,美国就是那个最终暴力。但美国这个最终暴力,说话并不那么好使,地球上很多国家并不鸟它。
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美国的暴力之手,和美国开展更多的贸易往来,他们国家内部的国民,也并因为美国的航母就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这么明显的悖论,显然说美国是地球的最终暴力,完全经不起推敲。
我的第二个疑问是,如果通常所说的最终暴力对应的空间范围是国家的边界,那么地球上每个国家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最终暴力,为什么有的国家还是混的那么惨?甚至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比如委内瑞拉,比如 the North Korea,再比如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
第三点疑问,在时间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在每天的活动中,都是威慑于警察的存在,害怕进监狱才不去抢劫的?
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选择,是不是首先想到先打个劫?劫个色?然后才去考虑开展正常的劳动或者交易?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观察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两三岁的孩子在没有对错观念之前,有抢夺东西的天性,或者说是一种本能。
但通常情况下,懂事的家长都会告诉孩子,抢东西不对,你想要小朋友的玩具,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换,并且要得到对方的同意。
最开始孩子也许并不懂,但摄于大人的威严,通常也不敢再去抢夺。
当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对错的概念,非常明确的知道抢夺玩具是不对的,交换才可以,通常也就不会去抢夺了。
再大点直到成人,有没有内心依然跟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总想去抢别人东西占为己有呢?
有,但那不是常态,而是错误的非常态。
即便真的抢劫犯、飞车党,他们下手的对象,通常也都是柔弱女子,而不是五大三粗的壮汉,甚至都不是男的。
有的人知道抢劫本身不对,压根就没动过抢劫的念头。
有的人是有心没胆,也有的人是有心无力,不是害怕警察来抓他,而是害怕根本就打不过对方,到最后谁劫谁的色说不准、不一定。
孩子从小到大,再到成人,对以暴力的形式、在对方非自愿的情况下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件事情(简称抢劫)的认知,大致上是这么一个过程:从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想。
每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都会有成本的考量,小时候也许是摄于大人威严,受到惩罚,这就是他面对的成本。
长大后面对的成本,当然也有来自于更高暴力,比如警察的惩罚,但也还有其他方面的成本考量。
如果自愿交易能够获得更好的产品或者服务,同时付出的代价更小,为什么一定要去抢劫呢?
另外抢劫也是不可持续的,今天你抢别人,指不定明天你自己就是别人抢劫的对象。
于是大部分正常人都能够认识到,在今天市场占主导、金钱为导向的现代社会,买房、生娃、养老,干什么都要钱,努力挣钱养家糊口是正道,偷盗抢劫是旁门左道。
所以才会有「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偷个鸡蛋吃不饱,一个臭名背到老」,「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这些谚语,从小就被教育、被告诫不能偷东西,偷小东西也不行,偷家里的钱也会挨顿胖揍。
这背后不仅是伦理正义上的共识,更有经济效率上的考量。
如果杠精说,那就是因为有最终暴力的存在,你才不敢去偷去抢。
那我也只好杠回去,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别人内心的动机,你永远无法探知,永远无法知道一个人到底是为什么才没有去盗窃和抢劫。
是因为不敢、不能,还是不想?不得而知。既然无法探知,那就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暴力永远存在,抢劫永远存在,偷盗永远存在,但这并不能说明暴力、抢劫和偷盗就是正确的。
奥派的理论从来都没有说要彻底消除暴力,它尝试严谨论证的是,只有基于自愿的交易才是更有利于双方长远利益的,任何形式的抢劫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个逻辑,两个人之间成立,三个人之间同样成立。推而广之到整个人类社会,只有生产和交易这两种方式,才是符合正义和效率原则的,才是「合法」的。
但今天都是 21 世纪的第 19 个年头,文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目张胆的抢劫在各个国家都被明令禁止,但更隐蔽地、「合法」的抢劫形式却越来越多样化。限于篇幅和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这里不作展开。
最后,我们需要说明的是,现实中存在的,并不等于说逻辑上就一定是对的。比如现实中抢劫客观存在,但这并不能论证说,抢劫是对的。
同样反过来,逻辑上是对的,并不等于说现实就一定能实现。
欧几里得几何的出现,在逻辑上我们就可以盖百层高楼,但直到 20 世纪才实现。逻辑上,我们未来能盖千层高楼也并不违反欧氏几何、能登上火星却并不违反牛顿定律,但今天的技术还没到那一天。
技术条件没达到,那只是工程技术问题,但基本的原理和方向不能错。欧几里得如果错了,人类永远盖不起哪怕十层楼。
我国反腐界有个「三不」,也可以说是三个阶段: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
贪污腐败能够因为这个「三不」就销声匿迹?当然不会。但努力的方向和基本的逻辑不能错。
奥派是在底层的观念和逻辑上论证,任何形式的暴力抢劫都不对。
那么,对于暴力来说,「不敢」和「不能」,和反腐问题一样,同样是治标,更根本的是「不想」。
比「不想」更根本的,就是在观念上认识到抢劫不对,所以最终还是一个底层的观念问题,观念决定行动。
暴力无法消除,只能驯化,只能把它关进我们观念的牢笼里。
所谓科学远未普及,意思其实是说,很多人没有认识到逻辑一致的重要性。
奥派所普及的,也不过是告诉你,「不能」和「不想」抢劫背后,有着正义和效率的双重考量。
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人人喊打,而各个国家的产业政策、贸易保护、福利补贴,这种以立法的形式「合法」抢劫的做法,却很少有人坚持逻辑一致地去分析去批判。
另外,统治者说,必须保留最终暴力还可以理解,毕竟这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诉求做辩护,寻求法理依据。
而身为被统治者,却依然为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为对方立场辩护,这其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
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并不是痛恨既得利益者,而是痛恨自己没有成为其中一员。
当然,这个逻辑对所有国家的人都成立,并不是黑我们自己。
2019年06月05日
上一篇:我的第一套房子
延展阅读:从来就没有什么政治经济学
题图:Edward Hopper · Tramp Ste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