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5【2017-5-18】
#每日学论语#13.5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把国家政务交给他,办不好;派他出使别国,不能独立应答酬对。虽然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微言微感】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马谡、赵括也都是熟读兵书,口若悬河的人,但是又如何呢?赵括把赵军40万带到了绝地,让秦将白起包了饺子,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马谡张口兵法云,闭口孙子说,把坚持正确意见的王平批评得张口结舌,结果失了街亭,破坏了诸葛亮的北伐大计。
读书有什么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百无一用是书生。
是不是读书错了?不是的。是读死书,死读书,生搬硬套,书读错了。
孔子在中都任一年,便把整个的中都,治理得百废齐举,全邑民众皆知居仁由义,因此声名远播,四方皆来取法。
一年后,孔子即升任为司空,不久便由司空策任大司寇,后来还兼宰相的职务三个月,在这段期间,路过的政绩非常好,即使是路上有人遗失了东西,也不会被人拾了去,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更有“明朝一哥”王阳明,“格物致知”如痴如狂,博学多才,善于为官为政为帅。特别是带兵打仗,那些奇招怪招,让对方猝不及防,防不胜防。平定江西大帽山的匪徒那一段,我都看呆了。
那天我就想,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思维力。我们学习数学,学习科学探究,学习归纳推理,就是在训练思维,有了思维力,就像有最尖端的航天技术,核弹头一安装,谁敢不怕?
读书和不读书,会读书和不会读书,这是有很大差别的。
孔子主张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应用,理论的目的是实践;检验学习的效果也是应用,是实践;不应该为学习而学习。
孔子主张博学,主张广泛学习,但从本章看,孔子还主张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不知用,学不会用,读得再广,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并不是孔子主张的博学。
有人和我说:“你读的书,大多我也读过,怎么就不能像你那样和自己工作结合在一起呢?而且你在工作中、教学上,很多移花接木的东西,自自然然,浑然天成。”
我笑笑,仔细想来,得益于这些习惯。
我笨,学习时候,记得慢忘得快。于是就有了马上重复记忆三次的习惯,就有了在手机百度搜索信息来龙去脉的习惯,就有了把关键句子记到手机备忘录上没事反复诵读咀嚼的习惯,就有了没事就琢磨有了灵感马上写下来的习惯。
我工作27年,听课不计其数,最多一学期听课200多节。而且我听课有一个习惯,用双色笔做记录,黑色记录人家的过程细节,红色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悟,好的为什么好,如何上升到理论,不赞同的为什么不妥当,我的思路是什么。我的听课记录密密麻麻,往往是万里江山一片红。现在听课,喜欢用手机备忘录,直接拍照,直接批注,非常方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自己开悟不如马上上路,马上上路贵在坚持如故。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智慧,是为了更好生活。乐读书,读书乐,知行合一,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