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2.20【2017-5-9】
#每日学论语#12.20
【原文】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
子张问道:“士人怎样做,那就可以称得上显达了啊?”
孔子说:“那你所说的显达是指什么呢?”
子张答道:“在国家朝堂上一定知名,在士大夫家办事一定知名。”
孔子说:“你说的这个是出名,不是贤达。我所说的达,是指贤达,是说人要秉性正直,喜好正义,能察人言语,观人行色,从而反思自我,谦让他人,这样的人,在邦国一定是贤达,在官家也一定是贤达。你说的闻,是指出名,是说那种在外表上讲求仁道在行动上违背仁道,反而以仁人自居,自以为是的人,这种人,在邦国一定闻名,在官家也一定很闻名。”
【微言微感】
“闻”与“达”,闻者闻名,达者显达。“闻”不一定有真本事,但是却有大名气,比如“神医”张悟本,“气功大师”王林,所以,大家说闻名不如一见,看景不如听景。有没有真本事,不看噱头,看功夫,不看广告,看疗效。“达”不仅仅是大家听说过,还要看过走势,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行而察其心。
有些人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名声在外,但是身边的人并不知道,或者不认可。某国学大师,据说出场费27万,车站到处都是他的演讲录像。我看过他的录像,也亲自听过他的演讲,确实有一些激动人心,一度还有一些对他小崇拜。
后来,听梁宏达批判过他是“伪大师”“学术骗子”,我还有一些愤愤不平。再后来,认识一朋友,说认识那个“国学大师”。朋友的评价是:“那人很聪明,懂得营销,搞过传销,住过监狱,买过图书,博闻强记,胆大敢说,至于国学大师吗,大家都是熟人,我就不知道了!”
我明白了,相信你懂得。
“闻”这个字,就是门里有耳,听说、传说、据说、大家都说……真的假的,不知道。
“说”,这件事,空口无凭,信口雌黄,姑妄说之姑妄听之,当不得真的。
于是有了“卖老鼠药的”“卖狗皮膏药的”,有了说媒的,有了传销的……
看起来,“闻”这件事是靠不住的。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又能如何?
你冠名为名师就是名师了吗?你名片写上名医就是名医了吗?你说自己是著名作家就是著名作家了吗?
现在,一间房子开一个小卖部就是“超市”,夫妻两个开一个煎饼摊就敢叫老板甚至酒桌上就成***总。总经理满天飞,专家满街跑,著名学者成车拉。
不可当真!
“达”呢?货真价实,实践验证,权威认真,老百姓有口碑的。不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旦被定义出来,喊出来,马上就会变味。现在“达人秀”不是满天飞吗?换一个频道就是在秀”绝技“,什么管理达人、数字达人、英语达人、厨艺达人……
孔子说:“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什么意思?“达”是需要内秀的,需要美德在心,仁义在心,通达事理,明礼在道。
我们做教师的,选择做教师,就意味着选择淡定,选择平和,选择自我修炼。如果太势力,太急功近利,是做不好老师的。
而当下的家长,当下的教育,当下的官场,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只有“闻”,不重“达”,心浮气躁,好大喜功,唯利是图,拔苗助长。
农民的闻而不达,出现了膨大剂、催熟剂、瘦肉精、三聚氰胺……工人的问而不达出现了假冒伪劣,粗制滥造;教师的闻而不达,出现了应试教育,教育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