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速度也越来越快,知识面拓宽许多,但知识力却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大量无序且碎片的内容堆积,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陷入「越收藏越焦虑」的陷阱之中。
每个人都急需高效管理信息并将其内化为系统性知识的能力,才能迅速提升个人成长速度。
而这种能力最直接的落地方式就是构建个人知识管理库!
每天主动或被动接受大量信息,但越来越焦虑;
需要某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却找不到;
书籍刚看完就忘记,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何在;
工作内容有大量重复性的事,每次都重新造轮子。
学会管理你的个人知识,把琐碎繁杂的信息汇聚到一起,通过整理、组织、应用和输出将其转换成高价值的知识点。然后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点与点连接成线,组成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仅能把知识记得更牢固,更关键的是你拥有了一个可以随时调取的知识宝库,给大脑开了外挂。你不必记住每个知识,需要的时候在知识库中「按图索骥」即可。选择一个固定的管理工具,将分散在手机、电脑、平板、网页、微信等不同渠道和平台上的信息汇集到一起,这个阶段不必过于纠结结构、分类等问题。我就建立了一个简单的 Inbox ,按照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划分为微信、网页、纸质。最开始,我选择的方式是手动汇总,定期把移动端的内容通过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发送到电脑,再保存到统一位置;遇到超过微信大小限制的文件,就先上传到网盘,再下载到本地。除了有点繁琐外,还有个问题我接受不了:内容虽然聚集到一起了,但使用不方便,必须随身携带电脑。坚果云作为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有比较多的输入通道:散落在微信中的重要文件可以通过坚果云收藏汇集到坚果云中,避免时间长出现文件失效、丢失的问题;坚果云收件箱可以优化对外收集的流程,自动将收集的文件存到指定位置,省去下载和整理的步骤;纸质文件则可以用坚果云扫描来备份,扫描成功后直接同步到云端。而网页上的内容,除了加入浏览器收藏夹,我会直接「Ctrl+S」将 html 保存到本地。完成这一步骤后,找东西时就不会出现“好像在哪见过,但是找不到”的困惑。这时坚果云的全平台支持优势就更明显,汇集的信息通过云端能同步到任何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调用。整理的目的在于减少大脑的压力,提升效率,让自己能够快速的从知识池中找到需要的东西,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去做?相较于在层层嵌套的文件夹找东西,我更喜欢关键词搜索,所以规范文件的命名,保证一搜即得。这类文件一般和日期是有关联的,比如工作周报、日报和月报等,可以在文件末加上具体的日期。你可以采用 yyyy-MM-dd,也可以使用更简单的方法,直接输入拼音「RIQI(日期)」,就会出现对应的日期,目前包括 Win 10、Mac OS 原生和各大输入法均支持这种方式这类文件可能需要不断的修正和改进,我们也可能需要保存中间的某一个版本文件,方便日后用到。例如「XX设计图1.0」「XX设计图2.0」等顾名思义,就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完成对文件的命名。比如「XX设计图(2020年4月13日)2.0」,不过适用于此种命名方法的场景一般很少,上面两种已经够用了。除了养成规范命名的习惯外,掌握一些搜索技巧和工具也尤为重要。例如定位格式搜索,只要知道该文件的格式就可以搜索,对于保存数量不多的特殊文件格式,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坚果云里的「知识地图」功能也能辅助知识管理,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存放在坚果云中的文件。
知识地图
收藏≠学会,应用是知识库搭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使用将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坚果云有丰富的免费工具,进行深度创作时比较便捷,这是我选择它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