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羲之“安”字最难写!

热剧《知否知否》中,有一段与王羲之书法有关的戏,不知大家看过没有:

这位小公爷说自己从小就揣摩右军《平安帖》,可是至今都没有能领悟到其中的万分之一。

所谓右军《平安帖》,即王羲之《平安帖》。此帖与《何如帖》、《奉橘帖》两帖连为一纸,称为“平安三帖”。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平安》帖

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 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 当复悉来无由同 增慨

因为是尺牍,王羲之在书写《平安帖》时,可以说是随意挥洒,行草交替十分精彩。

至于戏中所提到的“安”字,小公爷说的意思,怕是最难写的一个字了。

不过呢,这位小公爷倒是说了一句关于技法上的话:

“侧锋下拱,粗细合宜。”

“粗细合宜”很直观,这个很容易理解。那么“侧锋下拱”又该如何理解呢?

在网上看了看,一般提到这篇《平安帖》时,都引用的是这段解读:

《平安帖》结字一般是取正局的,即不作作过多的欹侧,这容易形成排布,排布也就是状如算子,所以,处理好变化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取正局又给人以多变的感受,一般来说,细微部分的变化要求就要高些。此帖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轻重变化。整体上看,帖右上部分轻,左下部分重。逐行看,第一行的轻重变化不大,但,每个字的内部是很有味道的。如“安”字,每一笔都用曲,中横的弯曲更是明显,整个字又稳如泰山。

这是讲字形,并未讲到笔法(写法)。其实,王羲之他们写字,都是“侧”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善用侧锋,书友须知,侧锋是打开魏晋唐古典书法之门的金钥匙。我们前面讲到过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其次,上文所引用的解释,“中横的弯曲”即为“拱”。这个“拱”其实很简单,手腕一动,笔锋旋扫过去,自然就“拱”了。

但是,如果不明白侧锋,而固执的采用所谓“中锋运笔”外加提按去描写这一长横,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就真的是“没能有其万一”了啊!

亲爱的书友,您是怎么理解这个“安”字的呢?

分享给大家,让评论更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