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维也纳历史中心

奥地利 维也纳历史中心

维也纳历史中心区物化了欧洲所有杰出的才能,体现了欧洲人高超的艺术品位。

奥地利国家地图

中文名称: 维也纳历史名城

  英文名称: Historic Center of Vienna

  国家: 奥地利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2001

  遴选理由:

  标准(ii):维也纳古城历史悠久,城中风格迥异的的历史建筑述说着20世纪维也纳社会不断发展,价值观不断转变的历史进程。

  标准(iv):欧洲三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发展阶段:中世纪时代、巴洛克时期和“创建期”(Grunderzeit)在维也纳的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中得到充分展示。

  标准(vi):从16世纪开始,维也纳就成为举世公认的“欧洲音乐之都”。

中世纪(Medieval或Middle Ages,约公元500到1450年)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约公元1450年到1600年)

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巴洛克时期在18世纪随着它的独特风格转变为洛可可(Rococo)式风格而告结束。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coquilles则是贝壳。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繁琐的装饰的厌恶,罗马庞贝遗址的发掘,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名称,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建筑装饰设计界,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具设计界。

从法国开始,革新派的设计师们开始对传统的作品进行改良简化,运用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工艺,但也保留了古典主义作品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这一风格很快取得了成功,欧洲各地纷纷效仿,新古典主义自此成为欧洲家居文化流派中特色鲜明的重要一支,至今长盛不衰。

  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建筑、美术、音乐、文学……维也纳历史中心区物化了欧洲所有杰出的才能,体现了欧洲人高超的艺术品位。维也纳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它无愧于“欧洲宝石箱”的称号。风格协调、堪称艺术品的维也纳历史中心区,2001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维也纳的历史始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罗马人曾经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278年,哈布斯堡家族于奥地利开始其长达7世纪的帝国,定都维也纳,使之迅速发展。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利亚·特蕾西亚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艺术的繁荣。维也纳的19世纪为其最辉煌的时期,版图日益扩大,但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来临,即为王朝历史划上了句号,奥地利帝国及维也纳亦随之失去昔日光彩。二次大战期间,维也纳遭受战火严重破坏,战后更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了十年之久。1955年,奥地利签定条约成为中立国后,维也纳再度发展起来,并成为奥地利最重要的商业及交通中心。

  在维也纳的历史建筑中,最负盛名的是霍夫堡皇宫(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宫廷城堡的意思。这座皇家的城堡座落在维也纳内城。1696年动工,1713年落成,历时10余年。皇宫的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有18栋楼房、54个出口、19座庭院和2900间房间。它是奥卡尔六世皇帝为欧根亲王建造的。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庞大的奥匈帝国的。霍夫堡皇宫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在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这里记载着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记载着约瑟夫二世继承母业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辉煌业绩,当然也记载了弗兰茨一世皇帝为了平息和拿破仑的纷争而下嫁女儿的耻辱,记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它、下它两部分,各有一个花园。上它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它作为起居借宿用。拿破仑曾两度住进这座皇宫,这里还保存着他的真容画像和他的遗物。宫殿内的“奥地利画廊”珍藏着中世纪到现代的绘画和雕塑名作,这里实际上是奥地利宫廷美术博物馆,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今日的霍夫堡宫殿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

奥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离宫,又称“美泉宫”(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夏宫)位于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丽泉”。70多年后,即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罗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宫内有1400个房间,有44间是洛可可式,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罗克式。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等。

美景宫是一座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历史性的建筑群,由两座巴洛克宫殿(上美景宫和下美景宫)、橘园和皇宫马厩组成。该建筑在城中心的东南边第三区一个巴洛克式公园景观中。美景宫中包括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下美景宫是中世纪艺术和巴洛克美术馆。上美景宫是十九和二十世纪美术馆。庭院建立在缓坡上,其中包括装饰层的喷泉、瀑布、巴洛克风格的雕塑,雄伟的铁门。

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高136.4米的双塔教堂以及其他宫殿建筑,是维也纳的建筑艺术杰作。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纳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欧洲最高的几座哥特式古建筑之一,带有东欧教堂的浓厚地方色彩。在教堂顶盖外面,绘有大面积的色彩缤纷的图案纹,有“维也纳的精魂”之称。公元1304年始建,两个世纪后竣工,被认为是积几百年建筑艺术大成之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战后重建,历时10年,于1958年基本恢复旧观。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以南塔最为壮观,高136.4米,成锥体形直插云天。

  维也纳还被称为世界音乐的圣殿。她象一块巨大的磁石,不仅把众多的音乐家吸引到此地,而且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指挥家和演奏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一连串辉煌的名字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整个维也纳城,犹如一座巨型的音乐圣殿,在这里体验到的心灵交流是不必用语言沟通的……音乐之友协会于1867年责成特奥费尔·翰森设计一座音乐厅。两年之后,一座仿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诞生了。在线条清晰的暗红色立面的背后,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大厅内有三十座镀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乐大厅也常常被人称作金色大厅。音乐厅落成之后,就成了世界最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地点了。这座音乐大厅专门上演大型音乐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了。

谷歌地图

霍夫堡皇宫大门,彼得诺比勒(PeterNobile)设计,建于1824年

霍夫堡皇宫大门

霍夫堡皇宫大门与旁边的建筑

霍夫堡皇宫大门旁边的建筑

美景宫

1700年,欧根亲王在皇帝赐给他的土地上,责成鲁卡斯·冯·希尔德布兰特以凡尔赛宫为蓝图,为他建造夏宫。这座美景宫的建造历时24年。根据自下而上的地势,希尔德布兰特共设计了两座宫殿,其中下美景宫是供欧根亲王自己起居用的,竣工于1716年。上美景宫的落成典礼在1724年,这里是欧根亲王迎宾设宴的场所。在上美景宫的设计中,欧根亲王又把自己的司令部、兵营和哨所等象征性地设计到宫殿的屋顶上去。连接上下两个美景宫的,是一座华丽的花园。对称设计的梯阶和轴向设置的喷泉水池被草地和树木所环绕。喷泉中的海神塑像和巴洛克的斯芬克斯雕像把人带进一个奇幻的世界。站在上美景宫远眺内城,维也纳市内建筑和维也纳森林交相辉映,构成一片独一无二的美丽景色。

上美景宫

上美景宫

上美景宫

上美景宫

上美景宫

上美景宫

上美景宫

上美景宫对面广场

美景宫里的建筑

美景宫里的建筑

上美景宫 Carlone Hall 壁画厅

上美景宫 Carlone Hall 壁画厅

下美景宫里的一幅著名的油画《吻》(The Kiss),Gustav Klimt,1909年

下美景宫

下美景宫 镜子与瓷器厅

下美景宫大理石厅

美泉宫

美泉宫(德语:Schloss Schönbrunn ,又音译作申布伦宫)是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Vienna )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

美泉宫

美泉宫 全景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内一景:镜厅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楼梯细部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大门

美泉宫 凯旋门

美泉宫 凯旋门

美泉宫 凯旋门 侧

美泉宫 凯旋门 侧

美泉宫 凯旋门 正面

美泉宫 凯旋门与海神喷泉

美泉宫

在花园的尽头,是一座1780年修建的美丽的喷泉,名曰海神喷泉(Neptunsbrunnen)

美泉宫 海神喷泉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美泉宫

霍夫堡皇宫

皇宫分成新(上图中的兰色区域)、旧(上图中的红色区域)两部分。旧宫是哈布斯堡家族得主要居所, 而新宫建于19世纪末, 主要目得是为了与卢浮宫媲美。新宫后来主要成为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旧霍夫堡皇宫 弗兰兹皇帝广场 对面建筑是阿玛利堡 右侧是皇帝寝宫 中间是弗兰兹一世铜像

皇帝寝宫

旧宫 皇帝寝宫 整体呈白色, 绿色圆顶, 巴洛克式风格

旧宫

旧宫

旧宫 旧宫的米歇尔拱形门入口处, 两侧各有两组大力神雕像。拱形门上方饰有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茜茜公主丈夫)的盾徽。

旧宫

旧宫的屋顶:穹顶和鹰雕

现在的总统府,靠在旧宫的旁边

现在的总统府,靠在旧宫的旁边

现在的总理府,与旧宫紧邻

现在的总理府,与旧宫紧邻

从霍夫堡皇宫大门进来就是英雄广场。

广场上有两位奥地利英雄的骑马铜像, 一个是在和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得欧根亲王,一个是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

霍夫堡皇宫的英雄广场 奥地利国立图书馆

霍夫堡皇宫的英雄广场,奥地利国立图书馆,铜像是欧根亲王

霍夫堡皇宫的英雄广场,铜像是欧根亲王

霍夫堡皇宫的英雄广场,铜像是卡尔大公

霍夫堡皇宫的英雄广场,铜像是卡尔大公

在约瑟夫广场上和霍夫堡皇宫连在一起的奥地利国立图书馆。巴洛克式建筑,费舍·冯·埃尔拉赫设计,内豪华大厅堪称巴洛克风格的一部杰作,大厅长78米,宽14米,高19米。

霍夫堡皇宫 奥地利国立图书馆 大厅中间是卡尔六世皇帝的等高全身雕像

霍夫堡皇宫 奥地利国立图书馆 大厅中间是卡尔六世皇帝的等高全身雕像

霍夫堡皇宫 奥地利国立图书馆 内

新堡博物馆(Neue Burg Museums)

新堡博物馆位于霍夫堡皇宫英雄广场右侧

新堡博物馆 内

新堡博物馆 内

新堡博物馆 内

新堡博物馆有三个展览馆:音乐收藏馆Collection of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s、兵器馆Collection of Arms and Armour和希腊馆Ephesus Muse。

新堡博物馆 兵器馆

新堡博物馆 音乐收藏馆

新堡博物馆 希腊馆

新堡博物馆 希腊馆

新堡博物馆 希腊馆

新堡博物馆 希腊馆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座

霍夫堡皇宫 弗兰兹皇帝广场 对面建筑是阿玛利堡 右侧是皇帝寝宫

霍夫堡皇宫 弗兰兹皇帝广场 弗兰兹一世铜像

霍夫堡皇宫 弗兰兹皇帝广场 皇帝寝宫房顶上的雕塑

霍夫堡皇宫 弗兰兹皇帝广场 是弗兰兹一世铜像

霍夫堡皇宫的弗兰兹皇帝广场的右侧是瑞士人大门

瑞士人大门

霍夫堡皇宫 约瑟夫广场 西班牙骑术学校

西班牙骑术学校 沿着霍夫堡皇宫后门的围墙西行数十步,就来到了维也纳著名的西班牙骑术学校。西班牙骑术学校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五七二年。

西班牙骑术学校

西班牙骑术学校

霍夫堡皇宫 米歇尔广场

霍夫堡皇宫 米歇尔广场

霍夫堡皇宫 约瑟夫广场 奥古斯丁天主教堂 正面朝向西北方,长85米,宽20米。

霍夫堡皇宫 约瑟夫广场 奥古斯丁天主教堂 内

霍夫堡皇宫 约瑟夫广场 奥古斯丁天主教堂 内

城堡花园Burggarten

建于1818年,当时这里是作为皇帝的私家花园,这里面积38,000平方米。

城堡花园

城堡花园

城堡花园 莫扎特纪念碑

城堡花园 莫扎特纪念碑

城堡花园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所罗门雕像

城堡花园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骑在马背上的骑马雕像

城堡花园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日)

城堡花园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与涅米亚狮子搏斗雕像,雕像是在一个小喷泉中。

城堡花园 小爱神

维也纳音乐厅

新由建筑大师奥菲尔·汉森设计,1867年至1869年建造,希腊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

大厅内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

大厅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总占地面积932.08平方米。

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

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

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

金色大厅 维也纳音乐厅 夜

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 门口

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 内

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 内

维也纳分离派会馆的所在地

在著名的金色大厅西侧,这座金顶白色的建筑是维也纳分离派会馆的所在地。分离派,是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支。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宫廷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内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内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内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内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内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内

格拉本大街上的雕塑: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式黑死病纪念柱,上面有浮雕和碑文:永远不要忘记上帝给这座城市带来得惩罚

格拉本大街 圣博罗梅奥喷泉,泉水是从雕像下得铜狮子口中喷出。博罗梅奥被定为是奥地利的守护神。

格拉本大街一座公寓楼前。莫扎特于1791年12月5日在这里去世,这位伟大得音乐天才才仅仅活了35岁。

格拉本大街 圣彼得教堂, 建于18世纪,巴洛克式风格

圣斯特凡大教堂

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罗克风格,将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人们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又是维也纳人折中调和才能的体现。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内 地下 哈布斯堡王朝的墓穴

克恩顿大街

克恩顿大街是维也纳最著名的步行区,该大街坐落在维也纳的第一行政区,位于市中心。由于它的形状很特殊,像个U字,在维也纳又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所以也被称为金色的U字。

环城大道

环城大道又叫做“戒指路”,就像个戒指似的将维也纳的中心老城圈起来。1857年弗兰茨皇帝下令拆除原中世纪的城墙,扩展城市,修建了环城大道。环城大道绿树成荫,大街两旁云集众多的各种风格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建于1861年至1888年之间,维也纳市政厅、沃蒂夫教堂(感恩教堂)、维也纳大学,城堡剧院、奥地利国会大厦、玛利亚特蕾西亚广场、英雄广场、维也纳歌剧院、卡尔教堂(圣查理教堂)、金色大厅、城市公园等,道路两旁的建筑从中世纪、巴洛克时期至现代主义,浓缩了维也纳的文化和艺术。

国会大厦,1874-1884年丹麦建筑师特奥费尔·汉森授命设计建造,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

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壁龛上树立了希腊诸神的雕像,从左边其依次包括阿波罗,雅典娜,宙斯,赫拉,和赫淮斯托斯;从右边开始是赫尔墨斯,得墨忒耳,波塞冬,阿耳忒弥斯和战神。

国会大厦,屋顶三角檐也雕刻着弗兰茨一世皇帝向十七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

国会大厦

大厦中殿立面是12支古希腊科林斯式巨柱头,屋顶三角檐雕刻着弗兰茨一世皇帝向十七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大厦前喷水池中是雅典娜女神雕像。

国会泉 Athene-Brunn

雅典娜女神

国会泉 Athene-Brunn

纪念碑有喷泉流水还有多个神像,称之为“众神之泉”,因为它坐落在国会大厦前面俗称“国会泉”。上方是雅典娜女神雕像,她脚下的雕塑象征着当年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

色诺芬(Xenophon,前440年左右-前355年),雅典人,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 。他以记录当时的希腊历史、苏格拉底语录而著称。

国会大厦前有许多这样的著名人物雕塑。

国会大厦南侧是第一共和国纪念碑(Republik denkmal zur Erinnerung An Die Gruendung Der 1.Republik),碑文是:der erinnerung an die errichtung der republik am 12 november 1918(纪念建立共和国 1918年11月12日) ,这个日子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终结,国家政体成为共和国。碑中是三个头像,为建立第一共和国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亚克布·劳易曼(Jakob Reumann),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维也纳市长;维克托·阿特勒(Victor Adler),《工人报》主编; 费尔南多·汉努施(Ferdinand Hanusch),共和国政府秘书长。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

城堡剧场(皇家霍夫堡剧院)

城堡剧场(皇家霍夫堡剧院),前身为玛利亚·特蕾西亚统治时期于1741年开业的老皇家剧院,号称欧洲第二古老的剧院。

城堡剧场(皇家霍夫堡剧院),1874-1888年,此前设计建造过自然史和艺术史博物馆的Gottfried Semper和Karl von Hasenauer两位建筑家重建了这座新剧院。

城堡剧场(皇家霍夫堡剧院)

城堡剧场(皇家霍夫堡剧院)

维也纳大学

维也纳大学 主楼 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所设计

维也纳大学 面积约3300平米的庭院

维也纳大学 长廊

维也纳大学。它由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于1365年创立,至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他死后弟弟阿尔布雷希特三世(Albrecht III,1349-1395)继承爵位,扩建了这所大学。如今的维也纳大学由8个学院约190个系组成,分别位于94个地方,分散在维也纳各区。位于环城大道西侧的这座文艺复兴式建筑为学校主楼,建于1877-1884年,由奥地利建筑家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设计,是维也纳大学的中枢。整幢建筑长161米、宽133米,由两幢对称的教学楼组成,通过一条华美的长廊连接。

感恩教堂,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所设计,教堂1856年开工,1879年建成。

感恩教堂

感恩教堂

感恩教堂

感恩教堂

感恩教堂

感恩教堂 主祭坛由奥地利雕塑家Joseph Gasser von Valhorn(1816-1900)设计制作

感恩教堂

感恩教堂 讲道坛

市政厅,新哥特风格的市政厅建于1872-1883年,由付恩池·凡·施密特(Friedrich von Schmidt)设计

市政厅

市政厅 内

市政厅 内

市政厅 内

市政厅 内

市政厅南侧是卡尔·雷纳(Karl Renner)雕像。卡尔·雷纳是二战后第一位奥地利总统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 “华尔兹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塑像,俗称“小金人”

Burgring大街上的玛利亚·特雷希亚广场(Maria-Theresien Platz)

东南方向的建筑是艺术历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 Museum)。

西北方向是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historlsches Museum)。

广场中央是一座玛丽亚·特雷西亚的塑像,玛丽亚·特雷西亚是奥匈帝国的女王,并辅佐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治理国家。几个女儿嫁到欧洲多个国家君主,被称为“欧洲的丈母娘”。女王端坐在纪念柱宝座之上,脚下横幅镌刻着:der kaiserin konigin Maria Theresien(女王玛丽亚·特雷西亚)。下面有众多人物雕像,他们是女王信任的大臣和将军,正面的立像是首相文策尔·安东·菲尔斯特·冯·考尼茨-里特贝格(WenzelAnton Furst Von Kaunitz-Rietberg)。

玛利亚·特雷希亚广场

艺术历史博物馆

自然历史博物馆

玛丽亚·特雷西亚的塑像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兴建在被拿破仑摧毁的城防工事遗迹之上,在新霍夫堡皇宫西北方向,1820年对公众开放。

人民公园以其玫瑰园著称,还有彼得·冯·诺比莱的忒修斯庙(1819-1823)和弗里德里希·奥曼的茜茜公主雕像(1907年)。这里还有诗人弗兰兹·格里尔帕策和卡尔·冯·哈斯瑙尔,以及雕塑家汉斯·比特利希的雕像。

花园中间设置了文艺复兴式的喷泉,来自萨尔茨堡的石匠 Joseph Haslauer 用红色大理石修建了外框,完成于1865年7月15日。下部结构是安东·瓦塞尔布格的作品。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 彼得·冯·诺比莱的忒修斯庙(1819-1823)

人民公园 彼得·冯·诺比莱的忒修斯庙(1819-1823)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 彼得·冯·诺比莱的忒修斯庙(1819-1823)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 弗里德里希·奥曼的茜茜公主雕像(1907年)

人民公园 文艺复兴式的喷泉

人民公园 文艺复兴式的喷泉

人民公园 剧作家弗兰兹·格里尔帕策Franz Grillparzer 雕像

卡尔教堂(圣查理教堂)

由约翰·贝昂哈特·费舍·冯·艾尔拉赫于1716年至1722年间开始建造,于1723年至1739年由他的儿子约瑟夫·埃玛努艾尔完成。是维也纳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教堂长55米,宽40米,穹顶高约70米。拥有加长的椭圆形球顶。教堂正面是古希腊神庙风格,两个边厢采用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绿色穹顶和两侧刻有很多精美的浅浮雕的圆柱。

卡尔教堂(圣查理教堂)

卡尔教堂(圣查理教堂)

卡尔教堂(圣查理教堂)

卡尔教堂(圣查理教堂)

卡尔教堂(圣查理教堂)

卡尔教堂(圣查理教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维也纳是从早期的哥特和罗马人定居点发展起来的,到中世纪时期,已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的首都,带有浓郁的巴洛克色彩。从早期伟大的“维也纳乐派”到20世纪初叶的“创建期”(Grunderziet),维也纳一直在欧洲乐坛上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维也纳还是建筑艺术精华的汇聚地,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和庭院,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沿着这条壮丽宽阔的林荫大道散布着维也纳最重要名胜古迹:霍夫堡皇宫、博物馆和人民公园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