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联之后,中国男篮战术该如何调整?看完分析,豁然开朗

易建联之后,中国男篮战术该如何调整?看完分析,豁然开朗。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男篮能够一对一,在世界舞台上形成的强点易建联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么国家队在世界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其实我觉得我们有时候想问题会想的比较简单,把阵容当成了个人实力的堆砌,其实现在国家队选人也有这个误区。包括之前世界杯拿了第七的美国,同样有这个问题。美国账面实力应该是绝对的第一了,那么为什么还是会滑铁卢,同样是这个道理。举个例子,现在国家队按照两后卫两前锋一中锋的位置来划分,首发应该是郭艾伦,孙铭徽,周鹏,胡金秋,周琦。下面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阵容,郭艾伦相较于投射,他应该更擅长在外线制造空间突破。这点球队可以通过双掩护帮他制造单打机会。但是同时此时防胡金秋的内线,可能因为胡金秋中距离威胁不够大,而选择过来协防。

防守孙铭徽的球员也可能对郭艾伦采用延误,这对郭艾伦而言无异于增加了大半难度。那么我们把孙铭徽换成吴前,把胡金秋换成恢复地差不多的阿布都试试。吴前在弱侧,就注定了对方两个后场球员无法通过包夹来阻截艾伦。而阿布的投射能力,则可以满足艾伦平时和大韩喜欢打的二人转,甚至可以让周琦和阿布打牛角来实现双挡拆,内传内就不要求了,至少能够提升一个档次的效率,这些都只是非常简单的一些想法。我想说的是,其实篮球有时候是一项非常靠化学反应的运动,它对团队之间的配合的确有非常高的要求。犹记得19年世界杯,国王替补博格丹犹如扎伊采夫般精准的射术大杀四方,投中五记三分球斩杀美国队。但是这需要这个团队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让团队弥补各自的缺点,这是需要很长时间合练的结果。但是我相信咱们联赛里面拥有这么多特点鲜明的球员,我们应该发掘他们的特长并让他们发扬光大,而不是砍得队伍需要什么就用什么。

也许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去年易建联要三分线面框单打这种尴尬局面了。不是郭艾伦,周琦,孙铭辉这些人不努力,而是他们作为cba明星,只能打出cba的水平,这个水平在对阵亚洲以外的球队时,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男篮趁早放弃打内线这一套,战术单调的要命死路一条,世界篮球的风格早变了,即便姚明在这个时代,作用未必还有从前那么大。因为咱们球迷只看NBA和CBA的关系,不少人总觉得NBA球员水平再往下就是CBA球员。其他国家联赛球员水平都不高,不认识就是不厉害,以至于出现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说真的,很多犄角旮旯联赛的球员水平都很高的,比如委内瑞拉联赛,再比如西丙联赛,天津外援爱德华兹两年前在那里场均4.6分。现在能适应国际对抗强度的锋线国内屈指可数,况且有些年轻球员有投篮能力还有国内锋线第一身体素质,就是防守需要调教,不进国家队概率真的小。

内线是姚明时代以来中国男篮的核心位置,移动长城的称呼从姚明到王治郅,到易建联,但中国队长都已经36了 下一代移动长城 很多人以为是年少成名的大魔王周琦,本赛季沈数据大涨,并不逊色于周琦,没有周琦从小就那么耀眼,年龄更小的大鸟能成为未来男篮内线的答案吗?不好说。易建联之后,中国男篮战术该如何调整?看完分析,豁然开朗。当一个人天赋异禀时,普通人不是参考的依据,老詹都快四十了,还是联盟的统治者,而且他们两个不是完全吃身体,更多偏向于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不会出现断层式滑倒,国家对于要老人带,为何不能是他们?郭艾伦随着年龄增长速度会下降,原来半步就能过去五年后就不好说了,然后横移体力下降,防守端也下滑,五年后郭艾伦真的不应该再出现在国家队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