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8.15【2017-1-22】
#每日学论语#8.15【2017-1-22】
【原文】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序曲开始,到乐器齐奏《关雎》终了,音乐美好盛大,充满双耳啊。”
【微言微感】
夫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句话,对于个人修行可以,对于学校发展可以,对于社会治理也可以。
诗言志。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
礼塑形。人人是谦谦君子,言谈彬彬有礼,举止温文尔雅,社会尊卑有序,文明社会自然而然。
乐养心。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口 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劳动号子 ,给人力量,军歌嘹亮,让人振奋,禅音袅袅 ,洗涤灵魂,靡靡之音,让人消沉。
周能安享江山800年,和周的分封制度有关,和周的重视礼节有关,不管怎说,尽管春秋无义战,尽管战国很混乱,尽管周最后已经是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但是毕竟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有一定的基础,国家还没有坏透。恢复周礼,像子游在武城那样,对百姓实施礼乐教化,浮躁的人心安定了,社会治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
孔子一生都在寻找社会治理的最佳途径。恢复周礼,是他梦寐以求但事情,于是,孔子一生都在学习礼和乐。他曾先后拜访老聃学礼,拜访苌弘学乐,向师襄学习击罄、鼓瑟、弹琴……最经典的应该是夫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我的童年在沙河岸边的乡村度过,就读的小学都是本乡本土的民办教师。似乎有个一个数学张老师,兼任过我们一年音乐老师,弹着脚踏琴,教我们咿咿呀呀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但我是不会唱歌的,似乎没有张过嘴。
村上办剧团,许多人都去学戏,他们让我试了一下,五音不全,从此羞于张嘴。
初中贾老师教音乐课,倒是学了一些歌曲,但我从来没有在人前唱过。
师范时候,弹过几天琴,仅仅是《龙的传人》《小草》什么的,但依然不在人前唱歌。考试时候,音乐老师说,你唱得很好啊,怎么说不会?给了我90分。我也从此知道自己也会唱歌。
女儿小时候学钢琴,我陪伴了十年,会辅导,知道对错,说出来一套一套,连专业老师都很认同,就是不会自己弹。
后来做老师,做校长,做教育,一直觉得一所学校应该少不了三种声音:带着情感的读书声,开心自由的说笑声,爽朗豪迈的唱歌声。
我的心里,常常浮现这样的场景:在红旗招展的解放区,劳动的人们满头大汗,歌声此起彼伏,一群群弃暗投明的学生,顺着歌声找来。
其实很多青年喜欢军营,也是被嘹亮的军歌吸引,如果军营无号角,无歌声,那该多么乏味无趣啊!
我们的教师电影分享会,曾经专门赏析《放牛班的春天》,然后规划了用名曲和古诗做铃声,每天中午听着音乐练字后,起立唱一首歌,组建学校的合唱社团,举办校园歌手大赛,红五月合唱比赛……
我们认为:校服之美、校园之美,可以让人举止自信而优雅;音乐之美、艺术之美,可以净化灵魂,自觉改变人的气质。一所学校,如果流行的音乐是靡靡之音,我们很难想象会有好的学风;如果是积极向上的红色歌声,昂扬大气的经典音乐,放心,这学校差不多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