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182):安老怀少——释“老”
朱英贵
“安老怀少”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公冶长》:“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意谓对老人要照顾,对朋友要信任,对少年要关怀。其中的“老”与“少”分别代表人生的终老阶段与初始阶段,故要“安老怀少”。本篇就来说说这个代表人生的终老阶段的“老”字。
一、“老”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在上一篇《心长发短——说“长”(長)》中我们曾经论及,“長”、“老”二字的甲骨文字形,尽管有些相似但是基本可以划界,那就是“老”字既有头发长的特征,又有持杖或拄杖的特征,而“長”字只有头发长的特征,没有持杖或拄杖的特征。下图为“老”字的甲骨文形体:
图1:“老”字的甲骨文字形
可见,“老”字的造字本义就是指人的年纪大,它的构字理据是表现老人拄杖的依附象形字,下图是“老”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的大致情形:
图2:“老”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老”字的三个甲骨文形体均像老人持杖之形,金文則改杖為“匕”,小篆字形是对金文的直接继承,然后小篆形体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就形成了今天的“老”的写法。
《说文解字》卷八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凡老之屬皆从老。”
许慎所解释的意思大致为:“老”,也就是“考”的意思。人到七十的年纪就叫“老”。它的字形采用“人”、“毛”、“匕”三个构件来会意,这是说须发都变白了。大凡跟“老”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老”作为表意偏旁。
除了在字形中看不出“须发变白”的意思之外,许慎的解释是大体不错的。至于后来的字形中那根标示手杖的符号为什么会被“匕”字所替换,“老”为什么就是“考”的意思,至今也还众说纷纭。愚以为,这要涉及到所谓“转注字”的问题,也还要涉及到跟“老”相关的一些字的构字理据,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故拙论准备在下一篇《说“考”》中再来加以论述。
二、“老”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综上所述,“老”字是一个表现老人拄杖的依附象形字,它的造字本义就是人的年岁高龄,与“幼”或“少”相对。例如:“嘉我未老,鲜我方将。”(《诗·小雅·北山》)再如:“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九章·涉江》)又如:“树木老,叶儿稀,人老毛腰把头低。”(老舍《茶馆》第三幕)
“老”字也是一个字义家族成员众多的字,它由年纪大的造字本义可以朝着多个角度产生众多的联想引申义,统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一些分支义项以及深层的引申意义:
其一,表示老年、晚年的意思。例如:“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刘宝楠正义:“计夫子时年六十三四岁,故称老矣。”再如:“解心累于末迹,聊优游以娱老。”(晋·陆机《叹逝赋》)又如:“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唐·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一)
在这种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产生如下几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老年人的意思。例如:“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墨子·非命上》)再如:“今我一贱老,短褐更无营。”(唐·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又如:“他们谁不知道这一去就是肉血飞灰,丢着老幼在家里忍受饥寒,肥沃而油润的田土干瘠下去?”(方令孺《信》八)
二是表示告老、致仕的意思。例如:“桓公立,乃老。”(《左传·隐公三年》)杜预注:“老,致仕也。”“致仕”亦作“致事”,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大夫七十而致事。”(《礼记·曲礼上》)再如:“吾与萧昕子齿,而同昕老,坐宰相余忿邪!”(《新唐书·鲍防传》)又如:“平南王尚可喜请老,许之。”(《清史稿·圣祖纪一》)
三是表示迟暮、老去的意思,多用以指自然景物。例如:“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唐·李贺《拂舞歌辞》)再如:“只嫌春已老,此景也应稀。”(宋·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之三)又如:“山空雪老,早春满翠禽啼处。”(清·郑沄《一枝春》词)
四是表示敬老、养老的意思。例如:“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礼记·大学》)郑玄注:“老老,长长,谓尊老敬长也。”按:“老老”前一个“老”字为敬老养老之意后一个“老”字是老年人的意思。再如:“归此老吾老,过当日千金。”(唐·张九龄《荆州怀始兴林泉》诗)
五是表示终老、度晚年的意思。例如:“成请老于崔,崔子许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杜预注:“成欲居崔邑以终老。”再如:“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唐·杜甫《为农》诗)又如:“挂冠何日老江南,短褐纶巾上渔艇。”(元·萨都剌《练湖曲》)
其二,表示历时长久的意思。例如:“老师费财,亦无益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杜预注:“师久为老。”按:“老师”指出征日久的军队。再如:“我师已老,将士疲劳,历岁相持,恐非良计。”(《陈书·高祖纪上》)又如:“必这样,也才显得你的资格老。”(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一章)
在这种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产生如下几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衰老、凋谢的意思。例如:“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诗·卫风·氓》)孔颖达疏:“老者以华落色衰为老,未必大老也。”再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又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第二七回)
二是表示疲惫、困乏的意思。例如:“且楚师老矣,必败,何故退?”(《国语·晋语四》)韦昭注:“老,罢也。围宋久,其师罢病。”再如:“今据大江之险,以老彼师,则有可胜之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又如:“贼兵已老,可一战走也。”(《明史·高名衡传》)
三是用作死的婉辞。例如:“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唐·子兰《城上吟》)再如:“芙蓉花,为谁好,洞房昨夜将军老。”(元·萨都剌《如梦曲·哀燕将军》)又如:“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停灵。”(《红楼梦》第十五回)
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引申指把话说死,不留余地的意思,例如:“倘或说些话驳了,那时候老了,倒难再回转。”(《红楼梦》第六十回)再如:“刘爷,请你莫把话说老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七章)
其三,表示对老人的尊称。例如:“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再如:“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李善注引《楚国先贤传》:“楚老者,彭城隐人也。”又如:“惟恨世间无贺老,谪仙长在没人知。”(唐·张祜《偶题》诗)
在这种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产生如下几种引申义:
一是指称父母或父兄。例如:“以其财养死政之老与其孤。”(《周礼·地官·司门》)郑玄注:“死政之老,死国事之父母也。”孙诒让正义:“老,郑谓其父母。《吴子·励士篇》云:‘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着不忘于心。’”再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朱熹集注:“吾老,谓我之父兄;人之老,谓人之父兄。”
二是用作对公卿大夫的总称。例如:“属于天子之老二人。”(《礼记·王制》)郑玄注:“老,谓上公。”再如:“国君不名卿老世妇。”(郑玄注:“卿老,上卿也。”)又如:“天子之老,请帅王赋。”(《左传·昭公十三年》)杜预注:“天子大夫称老。”
三是指大夫之家臣。例如:“授老弊”(《仪礼·聘礼》)贾公彦疏:“大夫家臣称老。”
四是指群吏之尊者。例如:“主人降,授老雁。”(《仪礼·士昏礼》)郑玄注:“老,群吏之尊者。”
五是用作诸侯上大夫的自称。例如:“诸侯使人于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礼记·曲礼下》)郑玄注:“此谓诸侯之卿上大夫。”
六是用作敬词或尊称,多不表示年岁。例如:“乡老,二乡则公一人。”(《周礼·地官·司徒》)郑玄注:“老,尊称也。”再如:“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祗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全唐诗》卷八六九载《回波词》)按,李老指皇帝。又如:“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红楼梦》第六回)
其四,表示陈旧的意思。例如:“然屋老且败,景瞻又修补其漏缺,特立门巷,黑白绚好矣。”(宋·叶适《龟山杨先生祠堂记》)再如:“老茶馆,破又烂,想尽法子也没法办。”(老舍《茶馆》第三幕幕前)
在这种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产生如下几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原来的。例如:“回老地方去罢!”(茅盾《子夜》三)再如:“先生,就是去年的老价钱,七块半吧。”(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二是表示娴熟、老练。例如:“其父奢,赵之名将,老于用兵者也。”(宋·欧阳修《为君难论》)再如:“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宋·姜夔《续书谱·行书》)又如:“此皆老于词学、文人善歌者能之。”(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
三是表示不嫩。例如:“已预备下稀嫩的野鸡,请用晚饭去罢;再迟一回就老了。”(《红楼梦》第五十回)
四是形容颜色深。例如:“老翠香尘下才熟,搅时绕箸天云绿。”(唐·秦韬玉《采茶歌》)再如:“老蓝毡笠,遮烟盖日果稀奇;毛皂衲衣,乐以忘忧真罕见。”(《西游记》第三二回)又如:“栗色汽车像匹骄马休息在老绿阴中。瞅着他自身的黑影,连动也不动一动。”(闻一多《晴朝》诗)
五是表示厚的意思。例如:“后来被兰仙催不过了,只好硬硬头皮,老老脸皮,同文七爷商量。”(《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再如:“有几次他曾老着脸到种田人家去探问要不要‘忙工’?”(吴组缃《天下太平》)
六是表示老是、一直的意思。例如:“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唐·杜甫《述怀》诗)再如:“你这一进去,好歹偷几个杏儿出来赏我吃。我这里老等”(《红楼梦》第六一回)又如:“喂,博士,你别老这么叽哩呱啦地翻洋话好不好”(曹禺《日出》第二幕)
七是表示大的意思。例如:“秦人谓大为老。有张老嘴者,又号老胆。以口大胆大而得名也。”(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回煞五》)再如:“我已成竹在胸,当然不致上他们的老当。”(邹韬奋《萍踪忆语》二五)又如:“一个高大的庄稼汉,一只手端着老碗,另一只手端小菜碟,肩膀上搭着庄稼人吃饭时揩汗的毛巾,从昏暗的街门进来了。”(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
八是表示排行在最后的。例如:“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西游记》第十八回)再如:“她是妈妈的‘老’女儿,所以比姐姐得宠。”(老舍《四世同堂》七)
九是形容程度深,相当于很、极。例如:“怎么也要一年一会,做这般老远的期约也。”(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摺)再如:“那梅玖戴着新方巾,老早到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又如:“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张天翼《华威先生》)
其五,用作构词的前缀或后缀。大致有如下几种引申义:
一是用作前缀,放在名词前,构成名词。例如:“老鼠入饭瓮,虽饱难出头。”(唐·寒山《诗》之二六八)再如:老虎、老鼠、老鸦、老鹰、老师、老百姓……
二是用作前缀,放在姓氏前,用作自称或称人。例如:“此是老石机杼,聊以奉赠。”(《北齐书·儒林传·石曜》)再如:“共作洛阳千里伴,老刘因病驻行轩。”(唐·元稹《与太白同之东洛予至华岳寺望山》诗)又如:“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西游记》第十五回)
三是用作前缀,放在“大”字或者二到十的数字前,表示兄弟的排行。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再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唐·白居易《琵琶行》)又如:“杨家四兄弟,老大死了几年,其余三个好像都在省里,老二、老四做生意相当赚钱。老三素来不务正业,是个出名的败家子。”(巴金《憩园》五)
四是用作后缀,放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泛称或敬称。例如:“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唐·元稹《连昌宫词》)按:贺老指贺怀智,善琵琶。再如:高老、谢老、赵老……。按:古时一般表示泛称不含敬意,现代则为敬称,多用于称呼有知识有涵养的文化人。
五是用作后缀,表示人体的某部分。例如:“胡伶渌老不寻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摺)王季思注:“渌老,谓眼也,亦作‘睩老’。老是衬字,如身为‘躯老’,手为‘爪老’是也。
其六,用作老子及其哲学的省称。例如:“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再如:“又读庄老,重增其放。”(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如:“抵排异端,攘斥佛老。”(唐·韩愈《进学解》)
根据上面对“老”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老”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老”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老”字成语很多,“老”字在成语中的含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
其一,成语中的“老”字表示老人、老年人的意思,例如:
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源自《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村夫野老——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语见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周文襄公忱巡抚江南时,尝支驺从入田野间,与村夫野老相语,问疾苦。”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语见《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贵少贱老——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同贵壮贱老”。源自《史记·匈奴列传》:“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
老迈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那知如今老迈龙钟,如同一场春梦。”
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源自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老态龙钟——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源自唐·李端《赠谢戴》:“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
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语见《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女老幼——泛指所有的人。语见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
妻儿老小——指父、母、妻、子等全家人。语见明·梁辰鱼《浣纱记·见王》:“你一向远出,可速与妻儿老小相聚。”
其二,成语中的“老”字表示老年、晚年的意思,例如:
白头偕老——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语见《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
沧浪老人——指隐者、渔父。源自《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语见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
冯唐易老——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语见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告老还乡——年老辞职,回到家乡。语见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
老当益壮——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语见《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老而不死——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语见《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语见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源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老牛舐犊——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语见《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语见《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谈。”
老朽无能——老朽:衰老陈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源自郑愚《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以耽沈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
老之将至——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语见宋·陈亮《谢胡参政启》:“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羐网罗。”
人老珠黄——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语见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生老病死——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鸡猪鱼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未老先衰——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语见清·汪琬《与参议施先生书》:“琬殷忧(车感)轲,未老先衰。”
徐娘半老——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源自《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倚老卖老——卖:卖弄。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语见元·无名氏《谢金梧》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说个不了。”
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源自《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语见《宋史·蔡挺传》:“(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月下老人——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泛指媒人。简称“月老”。源自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其三,成语中的“老”字表示历时长久的意思,例如:
宝刀不老——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老于世故——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源自唐·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青山不老——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地老天荒——指经历的时间极久。源自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老成持重——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源自《汉书·韦元成传》:“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语见《宋史·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
老成练达——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老奸巨滑——奸:奸诈;滑:狡猾。形容世故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语见《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开元二十五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宋史·食货志上六》:“老奸巨滑,匿身州县,舞法扰民。”
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语见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九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军事家。”
少年老成——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源自汉·赵岐《三辅决录·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斫轮老手——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源自《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其四,成语中的“老”字表示对人的尊称或泛称,例如:
江东父老——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文章宿老——宿:年老的,长期从事的。指擅长文章的大师。语见《新唐书·李峤传》:“李峤富才思,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长年三老——古时指船工。语见唐·杜甫《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