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草莓
一颗草莓
图:来自网络
文:风荷
草莓几乎是水果界的小公主,甜美娇贵。
草莓还很可爱,以至于几乎所有小女孩都喜欢草莓,喜欢它的外形,它的味道,还有它的各种变形——草莓形象、草莓味的一切,包括牙膏之类。小朋友还喜欢摘草莓。
草莓这个物种简直就是为小公主们而产生的。
小时候我们唱一首歌:“风儿轻轻吹,草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吆红草莓,好像那个玛瑙坠……”美丽的小姑娘,美丽的草莓,美丽的画面,关键还有着美丽的心灵,这草莓不是小女孩自己吃,是送给军属老奶奶的。
每次唱着这首歌,心里就痒痒,真希望自己是那个摘草莓的姑娘啊。真希望我们村的山上也有草莓啊,若是有,就算踏遍大山也要把它找到啊!真希望我们村也有军属老奶奶啊!可惜都是空想,连一点现实依据也没有的空想,我们压根不知道草莓长什么样子,只知道它是红的。
草莓不属于我的童年,我们不是公主啊。我们没生在公主时代。
带孩子去摘草莓,几乎是每个冬天的必备节目。
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深圳这气候太适合草莓了。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土壤松软,这样的地方是个天然的大温室。孩子们摘草莓也不费任何周折,只需要摆pose伸手即得。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这种果实来得太容易了。
就好像草莓只需要种在地里,我们就能很快吃到果实一样。
当然,在现有条件下,不否认它积极的一面,孩子们能接触到草莓生长的环境,体验采摘的快乐,也是很幸运的,比在家里透过屏幕或书籍的了解要直观得多。
对于自然,对于农业,对于原生态,现代人都存在着向往。所以,这些年,农家乐和生态游玩非常火爆。透过李子柒的视频,很多人看到了原始古朴生活的美的一面,以为那就是全部。
前些天在海南五指山区,连绵起伏的巍峨青山之巅,淙淙流水间,我们隐约看到有农人在田间劳作,有妇女背着柴从公路上走过,感到画风美好,心生隐士之念。再如那些画上画的渔翁垂钓、樵夫打柴等的渔樵耕读画面,无不安闲隐逸,画中人好比世外飞仙。
人终究不是神仙,不能渴饮朝露,饥食夏果。吃饭穿衣是基本的问题,而且在原始环境中可能成为极大的难题。陶渊明固然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多鲜明的对比啊!同样在南山下,采菊是自然的馈赠,也是诗人性灵之所向,但“种豆”这种生产实业,却举步维艰。种豆固然得豆,不会得瓜,但没有深入去研究种豆,兢兢业业去种豆的人,恐怕所获无几。陶渊明意不在种豆,而在采菊,所以留给世人的是淡远宁静、隐逸出世的精神财富。
在家乡,农人起早贪黑,竭尽全力种几十亩地,不可谓不勤劳,不可谓不呕心沥血,最终也只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在外人面前呈现的那一幕,比如耕田插秧、斜阳牧归,一派安宁的田园景象,是真相也是假象。
我们的时代不同于陶渊明生活的晋代,心中有南山,处处可采菊,但人人有地,种豆还需下功夫。若生活在表面,掘不出深处的泉。
草莓好吃,好吃不是偶然,也不是所有的草莓都一样好吃。
草莓的果实甜酸度,大小,软硬度,营养成分,跟很多方面有关系。
首先是育种,这个要说起来太深奥了,连我这个学农学的也搞不懂基因育种的步骤,没有操作过。
其次是种植。在靠天种田的时代,种植的成败基本上取决于天气、土壤等自然条件,现在不一样了。要想改变果实的营养成分,改善甜度,甚至大小,可以控制土壤结构、化肥、光照、灌溉等各个方面。
了解褚时健种褚橙,他就是深入地把种植技术、条件控制与管理,一点点学习、钻研和琢磨出来的。学农的我,也是通过看褚时健才知道,原来一颗橙子可以精细地被打造出来。
褚橙是一个作品,是农业科学的作品,也是商业作品。
草莓也是。如果好吃,基因和天然环境可能只占一部分原因,更多的还是种植者付出的劳动与智力密集度的体现。
好看是作品,好吃也是作品。不只是一个人,很多人努力打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