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

在家庭教育中,养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心理发展的路径首先是情感教育,孩子每一次呼唤是是不是家长能够有所回应,如果家长能够即使对孩子的呼唤有所回应,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就能建立。通过对家长呼唤的反馈建立一定的心理安全机制,通过记住家长的声音和样貌来对世界有初步的认识。

孩子从4个月到1岁的时候,能够形成依恋关系,这就是情感最初的起点,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的情感得到了满足,孩子才能开始对外界开始想形成信任,然后逐渐蔓延成亲情,友情甚至是对陌生人的信任感。这也是人性最初的起点。

等到孩子3-6岁的时候,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性格是后天人为社会行为方式的建立的关键,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有第一次,如果孩子想要一样东西,一开始都是要通过父母来满足的,怎么去要,如果是通过哭闹的方式,这就是一种性格方式。如果孩子能够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他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找父母要,都是一种人格方式,在这个时期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是很关键的。
很多时候孩子长大之后做的行为家长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其实根源就是在他们幼年时期没有养成很好的表达方式,等到孩子青春期再想要纠正他们的行为习惯,其实已经无法实现了。这就是因为早期,尤其是6岁之前,家长没有对孩子形成良好的管教,所以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建议越早越好。也就是在孩子反抗能力小的时候就立好规矩,不然越到后面越难管教。
在幼年给孩子建立行为模式的过程中,就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就能形成最初孩子的观念,这也是养育的一种心理现象而并非只是通过教育。很多教育孩子的知识是需要时间和过程才能够见到成效的,很多时候观念能够彻底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如果家长错过了观念教育的最佳时期,后面再进行弥补也是没有用的。孩子一旦不良行为重复三次之后,基本就会形成习惯,这种行为定式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孩子在3岁之前的养育是很重要的,随时指正很重要。
这就涉及到陪伴的话题,孩子从0-3岁是由父母陪伴长大的和老人陪伴长大的会有根本上的差别,3-6岁如果有家长陪伴的话最好,等到孩子6岁之后上学了,这个过程中如果前几年家庭教育得当的话,孩子上学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家长就可以开始着重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除了遗传之外,还有很多是来自于后天环境影响,其中智力相当的一部分来自于遗传,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学习一部分不能够靠智力获得优势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孩子是不是有其他部分能够获得优势。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不能只靠普通的标准来限定孩子的能力,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将来是否能够成功的唯一标准,对于能力问题,是要靠孩子的个性才能甄别,这个过程需要父母帮助孩子找到只属于他们的能力特长。
家长如果能够找到孩子的能力特长,就是找到了属于他们的能力价值,这也是孩子在将来社会中的定位。
如果以上家长都能够引导孩子做得很好的话,孩子在成年之后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才能更准确,虽然修养是需要靠自我才能逐渐进步,但是早年的养育引导也是很重要的。
先养育才能后教育,父母辛苦的付出是积累教育孩子的资本,家长想要获得更好的对孩子的控制力,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就是早年的亲自养育,养育需要的是稳定的一对一的相处,如果早年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对于父母的说教自然就是不认同和反抗的。
依恋关系是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良好的表现,如果早年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到成年之后就会很容易没有安全感,焦虑和紧张。
养育也是人性被唤醒的过程,很多冷酷的犯罪者都是早年没有被疼爱过的孩子,如果他们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被善待过,他们就不会懂得如何去善待别人,所以在一个孩子童年时期就要建立好人格,这样他们将来才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正直的人。
人的一生关键期就在于6岁之前,之后对他们的教育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比不过童年时期的教育。情感抚养有助于家长立威并且管教孩子。
早年家庭教育就相当于给孩子“立法”,孩子成年之后自然有社会和法律来规范他们的言行,但是这都是基于早年家庭教育之上的。
6岁之前的教育,让孩子收益一生,这是孩子幸福和快乐的来源,孩子对人友善,他们今后才能够从正面思考社交和与人交往的一切事宜,社会性发展才能顺利。
现在家长疲于工作,忽略了早年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期,当父母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时候,也是孩子教育失败的时候,这都与家长不重视孩子6岁之前的亲自养育有关。
学校虽然可以传授孩子知识,告诉他们怎么做人,但是这个时间已经很靠后了,教育更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知识文化方面的教育,但是对于他们的生活能力还有情商的培养,大多数还是要靠家庭和父母来实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