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的清华教授,1500万捐款,缺席的“朗读者”让人泪奔
教育·美文·感悟
-1-
央视最新一期朗读者节目,最后一位嘉宾缺席,没有能够来到现场。
但他的事迹,却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泪奔。
他一生节俭,1998年退休后在美国高薪任教,却一家人只吃超市里最便宜的鸡腿,全家每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只有100美元。
一件花几美元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毛衣,一穿就是十几年。
但他却向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捐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1500万元。
他就是已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家和。
-2-
很多人都肯定会纳闷,一位普通的教授,怎么会有那么多钱?
这个问题,在他的学生那里找到了答案。
赵家和退休之后,应邀去美国,担任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两年多以后,他执意回国,带回了省吃俭用攒下的20万美元。
他将这些钱交给了投资行业的学生,让他们打理。
并把平时几千元、几万元的讲学、兼职收入节省下来,一笔一笔地汇聚。
也许是出于经济学者的敏感,也许是历史的机遇使然,赶上了港、陆两次投资潮,完成了不错的资本积累。
到了2005年,投资账户里的钱变成了500万元。
此时,赵家和说了一句话:可以做点事儿了。
2006年,他开始做那件思虑已久的事情:捐资助学。
他以“一位退休清华老教授”的名义,为贫困学生捐款。
之后3年间,他先后捐出200多万元,让数百个孩子从中受益。
-3-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赵家和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他决定,捐出自己所有的积蓄。
他舍不得用这些钱给自己治病,舍不得买500元一片的进口药,而是托人从印度买50元一片的仿制药,使得自己浑身过敏,日渐消瘦……
而此时,他想得最多的,仍然是贫困学生。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找到了多年的同事,当时经管学院快退休的党委书记陈章武教授,请他做基金会的发起人。
在陈章武和一些热心清华校友的帮助下,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在2012年正式成立。
这一年的6月,他捐助的一个班级,创造了奇迹,全班高考最高分677分,一本的录取率高达88.37%。
而就这一年的7月,赵家和教授溘然长逝。
临终前,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
-4-
可以让赵家和教授欣慰的是,兴华助学基金后继有人。
几年来,基金吸引了更多的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奉献出自己的点滴爱心。
一些青年学生尽管没有经济能力,却纷纷加入爱心社、成为志愿者。
教了一辈书的赵家和教授,不仅在讲台上教给了学生们知识。
他捐资助教的义举,同样是在教育,而且,是更大的教育。
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了更多的人,洗涤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
-5-
赵家和教授的大爱,超越亲情,超越生死。
正如光明日报的评论说的那样,生与死都是人生必然,我们无法评价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但那些最后被人们记住的人都有着和赵家和一样的人生标准——做有意义的人和事。
赵家和教授,就是有意义的人,赵家和教授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事。
这样的人,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他燃尽自己,了无遗憾;而他的精神,烛照世界,永不熄灭。”
遗体捐赠者墓碑上的这段话,是赵家和教授一生的写照,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共勉。
作者:遗君明珠,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