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烈士”坚持36年为自己的无名碑扫墓,他说自己1979年牺牲了
真正的一线战场,只有军人。
在1979年,我们面对的敌人是越南,由于边境线十分绵长,无论是进攻或者防守,要考虑的成本问题都非常高,可当时越南在苏联的撑腰下不断侵扰我国领土,也是时候打一场反击战了。
云南军区和广州军区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战争一触即发。
我国想要速战速决,所以士兵们不顾劳累、饥饿甚至是死亡,拼了命地向前方进发,不到10天的时间,就已经冲入越南20公里。
在这些战斗过程中,也伴随着无数英雄和烈士的诞生。
就有这样一位“活烈士”,他坚持36年为自己的无名碑扫墓,他说自己1979年牺牲了,这中间,究竟是何瓜葛?
战争老兵:没牺牲回来就能光宗耀祖
一位名叫何元海的战士回乡后不久,当地为他修建的纪念碑上的字,已经被刮掉了。
三十多年时间过去了,这里已经没有了往日“荣耀”的感觉,到处都布满了杂草和荆棘,即便是当地人,都很少有人来到这里。
而何元海则经常自己来到这里,每当心里有什么烦心事,他就会在这块为自己修建的纪念碑旁痛哭和倾诉。
这块无字碑,似乎早已被人遗忘,而何元海也觉得,他自己也是被遗忘的。
可是,他的战友还记得曾经“同生共死”的誓言。
2013年,何元海的家中突然来了几个跟他年龄相仿的人,当他们刚刚走进门,何元海便认出来了,这些就是自己当年的战友,几十年没见面,此番突然找来,何元海才明白,昔日战友为了寻他的故事,也知道了自己不曾被遗忘。
这件事还是要追溯到1979年3月3日的那个清晨。
当初,在激烈的战斗过后,不少战士们都牺牲了,干部陈晓成带着士兵返回战场抢运烈士遗体,在记忆中何元海的位置上有一具体态和他相似的遗体。
由于战争非常残酷,很多遗体的面部都在炮火下遭到了损坏,所以大家也无法百分百确定这是不是何元海本人。
所以,陈晓成只能通过分析来确定,这具遗体是何元海本人。
因此,便有了那块墓碑。
而主人公何元海出生在湖北黄山村,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因为意外去世了,家中的母亲又是哑巴,含辛茹苦带大了他和哥哥,可这个不幸的家庭注定有着很多不幸,他的哥哥有点智力残疾,没有办法充当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也正因为如此,何元海从小都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想要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也能让母亲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所以他一心想要参军入党,这样在以后回来了也能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1978年,何元海终于如愿。
刚刚进行了简单的系统培训,对越自卫反击战就爆发了,此时论资历,何元海还是一个实打实的新兵,从来没有体验过真实的战场,当时部队的领导前来挑兵点将,一眼便看上了人高马大的何元海。
自己在部队里算大高个,身体各方面都非常不错,部队领导当时就决定让他去当机枪手,而且,领导还注意到了,别看何元海入伍才一年左右,他还荣立过一次三等功。
可,承担家庭的重任,又该怎么办?
出发的那天,他就突然想通了:自己的哥哥虽然有点智力残疾,可照顾母亲还是完全够用了,自己本身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死了就是为国捐躯,家里也能受到政府的照顾,如果没死那就更好了,皆大欢喜。
想到这里,他每一顿饭都吃得很香,相比之下,很多入伍没多久的新兵都由于紧张吃不下饭。
在当时的行动当中,他一直跟随着自己的班长。
在3月2日那天,部队突然遇到了一股劲敌。
因为前期的行动比较顺利,不少战士觉得越南不过如此,可他们遇到的那支越南部队显然是训练有素,何元海向着对面疯狂举枪射击,可自己的班长突然倒在了自己的身边。
这下,仇恨感瞬间点燃了何元海,现在根本顾不得那么多了,很多战士都是一样,在上战场前会有各种紧张担心的情绪,可当看到自己的战友在身边倒下后,愤怒将会充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什么父母、家庭突然会被抛之脑后,大家的共同想法只有一个:报仇。
在机枪扫射下,何元海顺利击毙了三个越南敌人。
就在他调整好角度,准备继续射击的时候,一颗手榴弹从前方飞了过来。
接下来的事情,何元海已经不知道了,只能由其他战士继续回忆。
他们回忆道,当时还要继续作战,所以连队只能把伤员就先带走,待到战后再回来运送牺牲战士的遗骸。
其实,部队是已经发现了受伤的何元海了,只不过大家在摸了他的脖颈后,发现其已经“牺牲”,所以就将他先行留在战场上,等部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会在战后回来处理牺牲战士的遗体。
而按照何元海本人的回忆,在那天清晨四处都横列着两国军人的遗体,他本人也躺在上面,已经没有办法再感觉到痛苦了,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想要翻个身,看看旁边的情况,可身体却怎么也动不了。
好不容易,他用余光瞥见了自己的班长就躺在自己身边,能看出他已经牺牲了,此时的何元海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听到一阵狗吠声。
可当那一群人走近后,何元海才清晰地听了出来:这不是中文,是越南语。
他赶紧闭上眼睛,让越南军队不要发现自己,可有一个越南兵将手放在他脖颈的位置,发现竟然还是热的,也就这么将他抬上了担架。
何元海在这一瞬间突然意识到了:自己被俘虏了。
当年,何元海也仅仅只有21岁,他不知道这个结局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在当年报名参军的时候也想过要为国捐躯,也知道自己如果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那也绝对是战斗英雄。
要么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要么就像英雄那样回乡。
偏偏被敌人抓去当俘虏,他是绝对没有想到的,况且,自己在部队接受的教育中,也绝对没人教你如何做好一名俘虏。
可在四肢都没有办法反抗的情况下做俘虏,也说得过去,可何元海不愿意,这也跟他之前接受到到的教育环境有关。
他想要和越南士兵同归于尽,可身体已经不再愿意这么做了。
在担架的颠簸中,他再次昏了过去。
等他再度醒来的时候,已经被送到越南的医院当中,他知道,如果自己做了俘虏的事情被传回去,别说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了,就连乡亲们都会非常看不起自己的家庭。
他没有办法反抗,最多也只能选择自杀,因为当时战友们没有把他带走,就说明大家觉得自己已经牺牲了。
所以,他想要挣脱输液管去自杀,可越南将这件事当作一件值得宣传的事,对他严加管教,还用铁丝将他的手给捆了起来。
不少当地平民都听说医院里来了一位中国战俘,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激动,还会趁着医护人员不备进入医院中,对着何元海的脸上就是几巴掌来泄愤,这段时间,何元海总是想着要找个机会和他们同归于尽,可被铁丝绑住的手没法让他作出任何反抗。
就这样,时间过了一个月,他的病情一点点恢复,在越南士兵的押解下从病房转移到了监狱。
对于何元海来说,他认为一切都要到头了,这里肯定有更加残酷的惩罚等着他。
不过,一切都要比预想的平静,除了来送饭送菜的看管,没人再接近他的房子。
按照他本人说:“这段日子是我人生最难熬的时光。”
独自为无名碑扫墓多年,他是真正的战士
与此同时,家乡还以为他已经牺牲了,战友和亲人都不知道他其实还在人世,没人知道此时的何元海正在一间漆黑的越南牢房之中。
部队给已经“牺牲”的何元海颁发了一等奖功勋章,还追认其为“烈士”,要知道,在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乡村中,能出现一个烈士,已经非常厉害了。
村子里的人纷纷赶到何元海家中慰问他的家人,村委会还进行了全村广播,他们觉得这还不够,专门在后山一处没人的地方修葺了一处高两米的石碑,还将这里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何元海的英雄故事在当地得到了广泛传播,他们并不知道,何元海没死。
漆黑的监狱,让这位21岁的少年慢慢产生了巨大的阴影,他想要彻底解脱,所以使劲用脑袋去撞墙,撞得头破血流,可军医每次都及时赶来救治,为他的伤口止血,在这种情况下,何元海努力了几次,最终都没有成功。
有一天,牢里来了一位越南女记者,想要采访一下这位战俘。
通过双方的交谈,何元海得知,双方交换战俘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他是非常有希望回到自己国家的。
不过,想到这里,何元海更是心如死灰。
自己已经牺牲了那么久,部队肯定会追认他为“烈士”,如果让大家知道了,自己是去了越南当战俘,大家该有多么难过。
不过,想到自己的哑巴老娘,何元海顿时又产生了新的希望,他说:“我父亲走得早,我母亲到处给我讨吃的,才把我给拉扯大,不然我的心里已经没有牵挂了。”
他也多次提到过,自己的生命就是母亲给的,不能自己做选择,如果自己的哥哥能经常保持神志清醒,那么家中还是有一个依靠的。
终于,何元海盼来了回国的那一天。
一切如他预想的一样,不过这些他当时也没有过多考虑,只是想好好照顾自己的老娘。
纪念碑的上面没了字,而这么多年以来,它都是何元海唯一能够倾诉的地方。
他所在的部队54军也是一支光荣的部队,当时参战命令下达后,陈晓成就被派去组建一支新七连,由他担任连长。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部队总体上荣立了集体二等功,还有五个官兵一等功、六个二等功、几十个三等功,这支部队的表现已经足以被记录在军队史册当中。
因为参战,部队组建,战争结束,部队减编。
对于陈晓成来说,部队的生存历史只有三年,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人和事。
得知何元海还活着,陈晓成的心里同样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他非常悲痛,却也始终觉得自己欠了何元海一个交代,他想找到何元海。
每次和战士们聊天的时候,他总是会打听何元海的消息,除此以外,他还多次通过公安户籍查询功能,看看何元海究竟在哪里。
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何元海,不过此时已经过了三十多年。
没人知道何元海这三十年来到底是怎么度过的,大家只知道那块无字碑是他最大的寄托,在陈晓成找到何元海的时候,何元海刚刚下岗,家境十分窘迫,听说他这样的现状,陈晓成内心的愧疚之情也越来越强烈。
当初,如果自己检查烈士遗体的时候再细心一些,可能何元海一生的命运就不会这么坎坷,他也曾是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小伙子。
陈晓成希望通过找媒体、找政府或者其他各种途径来帮助何元海的生活问题。
他住在成都,带着北京的今日主播的记者们往返于湖北的城乡报道何元海的问题,后来还陪着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走访了七连很多战士们的家乡,去看看他们现在的情况。
当老连长看着眼前这位“活着的烈士”,嘴角也渐渐有了笑容。
只要人还活着,那么一切都还要希望。
后来,当初的七连战士们在河南商城有一次聚会,大家相拥流泪,也表达着共同的意思:“七连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宛如一颗流星,一闪而过,燃尽了全身”。
战士们的经济大多不宽裕,可相互之间的资助也让大家都度过了难关。
何元海也终于明白:战争虽然很快结束,但这种友谊却伴随着大家的整个人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