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庙会哪家强?鲁迅过年去这里…… | 凤梨·早茶夜读215
215丨鲁迅与北京风土
凤梨金句
这个平凡,当然不只是他所谓的生活经历的平凡,他的故事的平凡,或者网络恶搞表情包的那种平凡,而是他一生生活在不同地方,都市也好,乡镇也好,他在其中的生活的细节,在这个文化场域里面呈现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面貌,那是一个什么样子。
中华书局
2015年06月
北京庙会哪家强?鲁迅过年去这里
文/ 凤梨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今晚的说书人凤梨。
本周的主题叫做回乡,在这一周里面,我们每个人都会讲一本自己过年会带回家的书,我要讲的这本书叫做《鲁迅与北京风土》,作者叫做邓云乡,邓云乡是一个民俗学者,从他的这本书的名字你也可以看得出来,这本书是一本写鲁迅的书,但与其他讲鲁迅的书不同的是,这本书还是一本讲北京的书,是以北京的民俗风土来观看鲁迅的这样一个独特视角的书。
我们知道,鲁迅在北京的这段生活,是他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从无论知识分子还是文人的角度来说,北京都是很适合鲁迅的。之前学生看完鲁博展览,也大都有这个感受。
学生用一段话替北京留住鲁迅
但是鲁迅在北京的生活究竟什么样子呢?其实我们对他的很多生活的细节并不了解,另一方面,鲁迅在北京的这段生活,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一个为我们今天这个现代都市北京所掩盖、淹没,被大家所忽略的旧京氛围。旧时的生活情趣、生活场景,缺失了太多细节,以至于我们很难产生真切的理解。
邓云乡先生以鲁迅日记中的片语只言为基础,补充了大量的历史民俗风土细节。所以,读这本书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一方面,你可以对鲁迅的很多生活细节有一个更丰富感性的了解,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借着鲁迅在北京的生活对北京的生活场景有一个更淋漓生动的想象。
嗯,我举个例子。到今天,琉璃厂这个地方还在,一直都是文人喜欢去的,现在还是卖笔墨纸砚古董文玩的地方。
1914年北京地图
初到北京的鲁迅住处和单位,离琉璃厂都不远。那时还没有和平门,新华街也没有拓宽
我们今天一说,那当然从和平门往南边,就是琉璃厂,但是鲁迅初到北京的时候琉璃厂的样子和今天又有不同了,我给你念一段邓云乡的描绘,他说:
琉璃厂后来习惯说在和平门外,这样说是不确切。因为和平门是1924年左右才开的,南北新华街也是同时才展宽的。在鲁迅先生去琉璃厂买书、访帖的大部分时间里,由城里去琉璃厂,还是不出宣武门,就得出前门,中间全有城墙挡着,是过不去的。鲁迅先生在1919年之前,住在菜市口南半截胡同山会邑馆,在宣武门里教育部上班,不论星期天或平日,去琉璃厂都是很方便的。走大路从菜市口经骡马市到虎坊桥,从梁家园斜穿过去,顺新华街往北不远就到厂桥,就是东西琉璃厂的中心了。如果走小路,从菜市口东边一点,进铁门穿小胡同到南柳巷,那就更没有多少路,便到了琉璃厂厂西门了。
——《琉璃厂气氛》
游人进了厂东门,不远就到了有名的火神庙,路北的大门,进去逛逛那些珠宝玉器摊、古玩摊、书画摊。出来往西,跟着人流,不到半里路,经过卖酸梅汤的老店信远斋门口,前面就是海王村前门,也就是厂甸的中心了。先不必细看,从人堆中挤过来,折而南,沿新华街东侧,看看那些古玩摊;慢慢往北走,又到十字路口,往西,看看那临时所设的著名哈记风筝铺的大风筝。然后回过头来,再沿新华街西侧书摊间穿行,到土地庙门前,进去,参观书摊和字画;再出来往北走,边走边看,等到书摊看完,已到过去师范大学门前了。过马路,再到新华街东侧,进画棚,已到海王村公园西门了。进去,看那些数不清的玩具摊,四圈兜一转之后,在园中那些高台茶座上吃壶茶,把买到的点心如“爱窝窝”吃一些;略事休息,然后出东门,到吕祖庙看那些烧香祈福的善男信女,和那特有的喷着火焰的“火判”。再弯到海王村公园南门,也就是方才已经到过的所谓厂甸中心,在人堆中,拥挤着买上“大风车”、“大糖葫芦”,如果不买其他东西,就可以回去了。
顺着这条路线下来,从路程来讲,大约总有十几华里吧。如果各样都看到,总得多半天时间,从早上八九点钟逛起,一般都要过午才能逛完。像鲁迅先生逛厂甸,常常是午后去,游览完了,就要到吃完饭的时候了。这还是走马观花地看,如果逛书摊,逛古玩摊,拿起一本书、一件古物仔细看看,那就所花时间更多,一个半天就万万逛不全了。余兴未尽,势必要多去几次。所以鲁迅先生到北京的第二年——癸丑年,初次逛厂甸,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一共去了七趟。有时逛的很晚,二月十八日(正月十三)记道:“历览众肆,盘桓至晚方归”,字里行间,很可以想见先生当时游兴之浓了。
——《厂甸游览路线》
所以你会发现,邓云乡先生在写《鲁迅与北京风土》的时候,不只是对琉璃厂的历史沿革做一空泛的介绍,而是试图用这些材料给我们描画出鲁迅在北京的生活轨迹、场景细节是什么样子。特别是那些在我们今天已经被现代都市改造过的那些城市景观,会被我们遗忘,甚至会被我们误解的那些生活的细节,在当时是个什么样子?
鲁迅手绘高颐阙图(国家图书馆藏)
通过邓云乡先生的笔墨,我们就能勾连出鲁迅当时从他住所,那其实就是我们后来说的绍兴会馆,到琉璃厂,他可能会经历过哪些地方,到这个琉璃厂街上又会看到一些什么场面,都会做这样的一个情景复原,这个非常有意思。
鲁迅研究和红楼梦研究,常被大家开玩笑,说这两拨人都是非常执着的,也都喜欢把研究对象特殊化。在很多人看来,鲁迅研究做的非常精彩的是对鲁迅的思想,鲁迅的精神的阐发,以及对鲁迅小说文本的研读,都非常的精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深邃,特别与众不同,特别复杂深沉,能够想到别人所不能想到,针砭时弊一眼能够洞穿人性内心的民族性内心的鲁迅。这个鲁迅当然很了不起,但总也给人以距离,以至于这样的鲁迅从学界下沉到中小学语文教学场域中,就更让人敬而远之。那么读鲁迅可以不那么沉重吗?生活里的鲁迅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平凡的人的鲁迅是个什么样子?
这个平凡,当然不只是他所谓的生活经历的平凡,他的故事的平凡,或者网络恶搞表情包的那种平凡,而是他一生生活在不同地方,都市也好,乡镇也好,他在其中的生活的细节,在这个文化场域里面呈现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面貌,那是一个什么样子。
之前杨早老师组织过一个读书群叫“从鲁迅认识民国”,就是把鲁迅看作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在民国时期的这样一个知识分子、文人,在鲁迅身上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民国,而这样的民国里的鲁迅又是什么样子,有了生活史的眼光,鲁迅呈现出的面貌也就不再只是批判旧社会,横眉冷对或俯首甘为的样子了。那同样,邓云乡先生所写的《鲁迅与北京风土》,当然就是鲁迅在北京生活的这段经历里面,他与北京的文化民俗,与北京那个历史时代的生活细节之间的关系,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丰富的想象以及别样面孔的鲁迅。
这本书除了琉璃厂,还会讲到鲁迅的吃吃喝喝,酒楼饭店,还有一些名胜古迹,一些公园,他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几乎都在里面了。从这个角度看,北京鲁迅和绍兴鲁迅、东京鲁迅、上海鲁迅的那个味道是很不同的。
再有两天就过年了,初一庙会要开了,以前我去厂甸庙会,也是看个热闹,海王村现在盖了楼,除了中国书店卖旧书卖碑帖,海王村还恢复了一些文玩古董的商铺,二楼定期还有中国书店的收藏品拍卖。海王村旁边,过年还会有个大台子,有些说相声的,有说快板的,琉璃厂沿街的铺面会摆一些小玩意儿出来,这些当然是很有趣的。
但是今年我打算再去逛厂甸庙会,我们就来走一走鲁迅当年从绍兴会馆一路走到厂甸的路,想象一下他所能看到的去过的那些街道,看到过那些店铺建筑。来体会那个北京鲁迅的心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约一下。
好,这就是今天的早茶夜读,关注我们的公号,与有趣的书相遇。我是凤梨,我们下周再见。
扫码购课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本期主题
说猪
下期主题
有戏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 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