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麻仁丸

第六十三方——麻仁丸

阳明二十七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 ,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金匮》卷二,同。

阳明胃经,自头走足,行于足趺,动脉曰冲阳,故名趺阳。阳盛则脉浮,浮则胃气强壮也。血虚则脉涩,涩则风木疏泄而小便数也。浮涩相合,土燥水枯,大便则难,其脾气约结而粪粒坚小。此太阳阳明之证也。八章: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宜麻仁丸,麻仁、杏仁润燥而滑肠,芍药、大黄清风而泻热,厚朴、枳实行滞而开结也。

1  足趺之动脉,名曰趺阳脉,专候胃气,浮则胃阳强,涩则营血虚,胃阳强而必脾阴弱(阳强阴从),脾不能生化营血,所以血虚脉涩,风木疏泄而小便数,膀胱胱津枯,脾胃失润,浮涩相抟,大便则难。胃肠俱燥,所以脾气约结,是为脾约。脾约必不能生化营血,所以脉涩。麻仁丸,泻胃阳之强,滋脾阴之弱。营血生化,自不脉涩。

2 阳明八,自太阳来者,谓之太阳阳明也。此是太阳之阳,伤外寒表郁,则阳明之阳,内郁而里盛,阳明阳盛,则脾阴之弱,不能生化营血,所以脉涩,木枯而疏泄,所以膀胱津涸,脾胃失润,水枯土燥,则大便难也。因而脾气约结,粪粒坚小。

3 营卫生化:卫出于下焦,营出于中焦,就是脾气化精。脾为化血之源,外感胃阳强,则是本病之病源,太阳之来路,太阳阳明也。(《金匮》卷二,风寒十九,热在中焦)。

4   经阳外感,胃阳里盛,约其脾阴,麻仁丸证。阳明病,

经阳外感,胃阳里盛,烁手少阴,黄连阿胶证。阳明+手少阴病,

经阳外感,胃阳里实,克其三阴,大承气汤证。(阳明病+足少阴病)

1脾约证——许叔微医案

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臌胀。易数医,一医欲用大承气,一医欲用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余至。问小便如何?病家云小便频数。乃诊六脉,下及趺阳脉浮且涩。予曰:脾约证也,此属太阳阳明。仲景云:太阳阳明者,脾约也。仲景又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者,大承气、大柴胡恐不当,仲景法中麻仁丸不可易也。主病亲戚尚尔纷纷,予曰:若不相信,恐别生他证,请辞,无庸召我。坐有一人,乃弟也,逡巡曰:诸君不须纷争,既有仲景证法相当,不同此说何据?某虽愚昧,请终其说,诸医若何,各请叙述。众医默默,纷争始定。余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食顷间尽。是夕,大便通,中汗而解。[《伤寒九十论,证八十二》]

按语:许叔微云:“凡为医者,要识病浅深,探赜方书,博览古今,是事明辨。不尔,大误人事,识者宜知以为医戒。”《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伤寒数日,太阳阳明病。麻仁丸重要的辨证依据,就是小便频,大便硬结不下,是阳明病之常识,三个承气汤,皆是大便秘结不下。小便频数,是亡津之象,但通大便,津液自复。

小便频数为亡津,大便通后,小便少则津液自还胃中。

阳明二十五亡津便硬证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本自汗出,又重发其汗,热随汗泄,病已差矣,尚微烦而不了了者,此过汗亡津,胃中干燥,大便必硬。当问其小便一日几行,若小便前多而今少,则大便必不久出,以津液还入胃中,肠胃滋润故也。

2脾约不寐——曹颖甫医案

徐左,能食,夜卧则汗出,不寐,脉大,大便难,此为脾约。脾约麻仁丸一两,作三服,开水送下。(《经方实验录》中卷)《聂氏伤寒学》。

3脾约证——刘渡舟医案

刘某某,男,28岁。大便燥结,五六日一行。每次大便困难异常,往往因用力太过而汗出如雨。口唇发干,以舌津舐之则起厚皮如痂,撕则唇破血出。其脉沉滑,舌苔黄。辨证:属胃强脾弱之脾约证。因脾荣在唇,故脾阴不足,则唇燥干裂。处以麻仁丸一料,服之而愈。(刘渡舟,《伤寒十四讲》)《聂氏伤寒学》《经方指南》

解说:床子仁丸由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和蜜为丸而成,治疗“脾约证”。脾约有两个含义:一,约者,穷乏也。津液素亏,脾无津液输布而穷约。二,约者,约束也。脾之弱阴被胃之强阳所约束,津液不能还于胃中。为什么会形成脾约?在正常情况下,阳明与太阴相表里,脏腑之气相通,脾能为胃行其津液而使燥湿相济,以维持脏腑间的阴阳平衡。如果阳明胃气过强而太阴脾阴太弱,则胃之强阳反凌脾之弱阴,使脾阴受约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还于胃中,胃肠失于濡润而干燥,大便因此而难下。所以,脾约证仍属阳明腑实证之一,但是这种大便难有以下特点:经常性和习惯性的大便秘结,其粪块异常干硬,虽然数日不大便,但无腹满腹痛,潮热,谵语等证,所以不属于承气汤的治疗范围,而应该用麻子仁丸润下通便。

购书,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六经辨证治疗胃痛方法探讨

    导读:<伤寒论>中的辨治胃病方法的分析,以张仲景六经辨证的理论为指导思想,探索张仲景辨治胃病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胃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指导. 六经胃病的主要辨证论治 一.条文选取以病机 ...

  • 《伤寒论》——麻子仁丸专治便秘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趺阳脉[1]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2],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伤寒论:247)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 ...

  • (三)麻仁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14糖尿病--谭日强医案 巢某,男,43岁.起病已1年多,全身乏力: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小便频数,大便干燥,经某医院检查,尿糖(H),空腹血糖287毫克%,诊断为糖尿病,给服降糖灵,疗效不显.患者日渐 ...

  • 阳明经下篇

    ​凡外邪已趋,少阳未离阳明,谓之少阳,阳明列于此篇.凡属正阳阳明之证,病已入于胃腑,故下之则愈,其有胃不实,而下证不具者,病仍在经,在经之邪不解,必随经而传少阳,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胸胁满痛之证,必兼 ...

  • 麻子仁丸是治实证便秘的处方

    第247条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摶,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趺阳脉浮而涩",参<伤寒论·序>:"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 ...

  • 湿证,便秘的鉴别及辨证思路

    湿证,便秘的鉴别及辨证思路 寒湿在脾.胃强脾弱引起的便秘               寒湿在脾     热之气在胃肠能引起便秘(承气汤证),"热痰"在"心下"影 ...

  • 伤寒论113方速查(很强大)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五苓散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桂枝加附子汤 于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 桂枝加桂汤 于桂枝汤内加桂二两 桂枝人参汤 桂枝 人参 甘草 白术 ...

  •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1.桂枝汤 5味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 ...

  • 【中医】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导读:本文总结了<伤寒论>113方方药组成与煎煮方法服药禁忌等,且后附有汉代方剂剂量与现代的换算.值得收藏与分享!经方是我们中医人的财富,不可弃之如草芥,亦不可束之以高阁!有老师感叹,现在 ...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 经方派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伤寒论113方集锦

    伤寒论113方集锦

  • 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速查版:伤寒论113方(内含图片速查版)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五苓散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桂枝加附子汤 于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 桂枝加桂汤 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