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一个人发狠读书?
光靠名言警句、励志书籍、老师的教导等等,来激发一个人发狠读书,这是不可能的事。
由于背景不同、环境不同,熏陶下来的人,性格各异、五花八门。并且,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面对读书这一块,呈现出来的现象也不一样。
难怪民间有“对牛弹琴”的典故,有些人在学习当中,一味的听不进教导者的良言。结果,教导者也恼了,居然对着“对牛弹琴”的人敞口而出:是牛依然是牛!
众多教导者反馈,读书的人要靠天赋加百倍的努力,才有所起色;一个既没有天赋、且还把教导者的良言当成耳边风的人,能让其发狠读书。如此的“对牛弹琴”,有谁能办得到?
换言之,人们都能发狠读书了,世间还会有职位高低的区别、工种优劣的区别吗?说句不该说的话,想读书的人,用不着别人去帮他发狠;而不想读书的人,即便你使出了洪荒之力去帮他发狠,不但激发不了他读书的斗志,反而会引发他对教导者的愤怒,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道理比你多比你懂。
那么,哪一类人可以靠别人的教导,能发狠读书呢?
据长期观察,想读书而思想不集中、中途受不良影响和目标不明确的人。这一类人不抵触读书,引导过来就是读书的料;反之,就变为“成龙上天、成蛇钻草”的无赖之辈。
当年,我有一位高一的同学,由于他贪玩,交上了一帮因不想读书、而又成了街上混混的人。如此一来,同学在街上打群架、抽烟酗酒、早恋样样会;其结果可想而知,同学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在这当中,老师找他谈心,也对他讲了不少的励志故事。老师用名言警句来鼓励他的时候,同学还与老师叫板,说他已经把这些东西倒背如流了。只是心里像着了魔似的,想过街上小混混的日子。老师的苦口婆心,对我同学没有用;于是,老师就把该同学的这一表现,以书信的形式寄到了该同学的家中。
没过几天,我看到了这位同学的父亲,他四十多岁的样子,神色愠怒。该同学的父亲简单的与老师交待了几句,就让他的儿子到寝室里收卷铺盖。就这样,他父子俩便从校园里消失了。
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准备上高三的那一年,该同学又出现在校园里了。当时,我既兴奋又感到好奇,待把名注册好之后,我便找他聊了天。
我走近该同学的时候,才发现他的双手背满是被荊棘划过的痕迹,掌心布满了老茧。咋一看,这哪里是学生的手,这难道不是一双长期劳动练就出来的双手吗?再放眼看同学的脑门及脖子,全留下了太阳爆晒后的光圈。我心里暗自琢磨,同学在家里肯定吃了不少苦头。
为了好奇,我便向同学发话:“你回去就是为了在阳光底下练铁砂掌吗?”同学被我的问话逗乐了。于是,他便把从学校回到家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了我。
“当天,我扛着行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父亲就在我的身后跟着。不知怎么搞的,我父亲的手里冒出了一根竹棍,他就用这根竹棍一路抽着我的屁股回到家。平时走路回家需要2个小时,可是,在我父亲的竹棍之下,我三步拿当一步走,大约1个小时就到家了。”
“第二天早上,我才感觉屁股越来越辣乎乎的疼,正想多睡一会儿觉,我父亲就凶神恶煞的把我从床上扯下来。我还没有系完纽扣,他就顺势递给我一根牛刷棍;并像摧命鬼似的摧我。我父亲当时还凶巴巴的说:读书过混日子,老子今天就教你犁田打耙。”
“就这样,我在家里干了两年的农活,闲下的时间,我父亲就把我带到石厂、沙厂、煤矿里面转。反正,哪里最艰苦的地方,我父亲就把我带到哪里。而且,途中不准我坐车,他也不坐,就全靠双腿来丈量要到的地方。”
“如此兜兜转转,我发现干农活不好干,那些开石头的、挖沙的人也辛苦得狠。特别是煤洞,我父亲把我带进煤洞的时候,还没有走多远,我就被吓得惊叫呐叫的。朦朦胧胧之间,我的前方出现了鬼,只看见身子在移动,而看不清他们的整张脸。从余晖中感觉到这些人黑乎乎的,露出的牙齿才知道他们是挖煤工人。”
“我当时惊叫呐喊的时候,我父亲不但不安慰我,反而还恶声恶气的吼我,说我不发狠读书,就把我带到多年的煤洞里,让我永远也找不了路回来……吃尽了这近两年的苦头,我害怕极了。”
“后来,我就哀求我的父亲,让他大人不记小人过,我发狠读书就是了。要不,今年我又重返了久违的校园。唉!对你说了这么多,你不要笑话我啊!特别是我又从高一读起,你就更加的别笑话我啊!”当时,我默默的向同学点了点头。
听完了我同学的这番话,当时只会为他的经历感慨万千,而不明白同学的父亲对孩子的用意。如今,我对同学父亲的这一行为有所体会了。
回想当年,我升大三之际,该同学也在某大学报读了大一。想起发狠读书的例子很多,但以这种方式发狠读书的例子,却第一次发生在我同学的身上。
因此,我认为,让一个人能去发狠读书,要因人而异。不同的背景和环境,发狠读书的行为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在整个过程中,从本质上就是看此人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