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二)
10、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长亭: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
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毛泽东《沁园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了。”后来多只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只文学技巧。李贺《南园十三首》:“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雕虫:诗句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作用的技巧。辽海,只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20、鸿鹄
《史记 . 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巧手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
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行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哭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戚的气氛或死鬼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
鹧鸪的名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余愁,深山闻鹧鸪。”
23、黍离
《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洲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黍禾,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等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