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凌随笔:门卫夫妇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散文、小小说被选入中、高考试卷及各种模拟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回眸凝望》《心似花开》《时光深处的柔软》《岁月,芬芳了记忆》《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为你摇响一串风铃》《努力,只为不辜负自己》《味道》等。作品曾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杜鹏程文学奖”“首届谢璞儿童文学奖”“全国儿童文学创作(短篇小说)优秀奖”等奖项。】
有些人,会走进你得生命里。
门卫夫妇
文/张亚凌
一向身体硬朗的门卫大伯生了场病,住了三天院,出院后的那个周末,被委婉告知辞退了。大家都不舍,大伯倒很通情达理,没有一丁点抱怨,说我要真的在这里出点事,人家单位也不好处理。
十多年前,家属院刚建成,大伯就是门卫。三十平米的门卫室,就是大伯和老伴的生活范围。外面里面,经常坐满了家属院的老人,退休职工少,多是从乡下来给子女照顾小孩的,或被子女接进城养老的。特别是冬天,地上老头们,床上老婆婆,喝茶的,拉家常的,一时兴起玩几圈纸牌的。
欢声笑语一年四季都在门卫室内外流淌,轻盈又响亮,琐屑又温暖。进进出出,却一点都不显得吵闹。自己可以随时融入的,
上班前,有人将老人用轮椅推至门卫室前,冲里面喊声:婶,我妈陪你来了。大婶的声音差不多跟人是同时出来的,就将老人推进去。有时年轻的妈妈将小孩往门口一放,说,姨,帮忙照看一下娃,马上回来。大婶就应声出来,将孩子接进去。
好在需要费心的老人孩子也不多,否则,小小门卫室哪里容得下?
我呢,似乎更过分。上班前留一句,“大婶,门口来了卖豆腐的给我买两块。”下午溜达到门口,“大伯,水龙头坏了能收拾不?”
说白了,对大家来说,大伯大婶看门的功能早已退居其次,随意亲切得更像没住在一起的家人。
有次已经过了门卫室,大婶在后面喊住了我。
“刚蒸出来的,给娃端回去尝尝。”手里端着一碗蒸饺,还冒着热气。“我一直门缝里瞅你过去没,给娃在热锅里放着,不凉,回去赶紧吃。”
那时,我是单身妈妈,每天匆匆忙忙接送孩子,风风火火上下班。许是大婶看着心疼吧,就惦记着照顾照顾我们娘俩。烙的饼子,炸的油糕,从乡下捎来的新鲜菜,总忘不了分些给我。
还有一次刚进门,正寻思着下午饭吃啥,听到敲门声,我家在没有电梯的六楼,很少有人串门的,还是这个时间段?纳闷着拉开门,是门卫大伯。他端着一盆蒸饺,说你婶子听见娃想吃蒸饺,放冰箱里,能吃几天。
立马想起来了。下午送小家伙去学校,快出家属院时他突然说想吃蒸饺。我拍了一下他的脑袋道,周末做,现在没时间。那会儿大婶刚好在门口坐着。
大伯大婶人很厚道,对大伙都热情,只是我的处境更让他们同情罢了。
旧衣物曾让我很头疼。扔了,多可惜,仅仅是人不争气地变胖了,它们才显得小了;放着吧,显然成了衣柜里的摆设,无法上身又占地方,空间与资源的双重浪费。整理一次就送给大婶,让她散给乡下的亲戚邻里穿。大婶因此很是不安,好像她沾了我很大的便宜。
她给我送来一袋子莲菜。说我把你给的衣服分给人家几件,是人家过意不去捎给你的。
给我送来一袋小米。说你那么好的大衣送给人家,人家给你的。
…………
大婶经常送我些地里产的,总有说得过去让我不得不接受的理由。
也记得母亲去世的前几年,身体已经不方便了。每次来看我,必先在门卫室休息半天,等我下班搀扶她上楼。大婶招呼着,吃呀,喝呀,如同亲戚。
自大伯大婶走后,门卫换了好几任。有时几个月就换,不等熟悉又成了陌生,而对我的影响就是——自行车丢了几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