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探奇】七夕赋-方苞
七夕赋
//////////
一年中又到了秋季,夜色怎么样呢?夜空明净澄澈,好像擦拭过一样;更漏的水位默默地下移,计算着时间的流逝。仰望夜空,星河明灭,仿佛有人彻夜伫立在银河边。牵牛星和织女星在天空中各行其道,各自一方,相见的机会少而分别的时间长,心中充满相思之情。想要渡过银河去相会,却苦于没有桥梁;织机空鸣,却织不出布匹。牵牛星叩击牛角而歌,哀怨满腹;织女星停止织布,暗自伤怀,长恨不已。将漫长的四季加以平分,区区之心还是难以平静。感伤于冬夜的昏暗沉闷,迷乱于春朝的晴朗湿润,目睹着夏季漫长的白昼,盼望着秋天遥远的相会。
秋声淅沥,秋景明媚,太阳落下地平线,月亮升上天空。银河的形状更加清晰,夜色变得分外明丽。成群的乌鹊联缀成桥,像长虹一般出现在空中。快渡到天河的中央了,又好像已经等在云海之中。于是迈着纤纤细步快速行走,提起华美的衣裳涉水渡过天河。玉制的佩饰像露珠一般剔透晶莹,丝制的华服像冰雪一样洁净。摘下明亮的星星作耳珰,把月亮当镜子来天上的音响,如同笙竽奏出的美妙音乐,五彩祥云隐约映衬,就像挂起的帷帐。嫦娥好像一个媒人,青女翩然而至,来做伴娘。往日的欢爱更加凝聚,离愁别绪重新陈列。遥遥相望,更加觉得相隔太远;只有深情地凝视,难以亲近。幸好久别之后的相会没有差误,相见的情景总是充满了新鲜感。这个欢会的夜晚,的确比春梦还美妙。又有更鼓提示着时光的流逝,闪动的光催促着时间的行进。离别的日子那么漫长,相聚的时刻如此短暂。心念云端阻隔重重,回顾鹊桥遥遥无期。都希望这个秋夜像一年那么长,都怅恨这份深情如丝之细。
有那些闺中佳丽,在台阶上久久伫立,并排陈列出精美的供品。闲暇时耽乐于新时令的游戏,通过乞巧,让自己有一双和织女一样灵巧的手。秋月当空照耀,让人喜欢;微风送走暑气,令人爽快。美好夜晚的动人歌声,海誓山盟的柔情蜜意。惋惜光阴的流逝,担心欢乐无处可寻。
离开南国的家乡,长年戍守在幽州。望着眼前凄凉寂静的战场,想着远方荒草杂生的家中庭院。开始洗衣时便身体倦怠,写完信之后心中孤独。望着斗转星移的银河,惊叹日与月的相互疏远。正当天上牵牛织女双星约会之期,触动了人间征夫思妇的离别幽怨。站在冷冷清清的庭院里,感到百无聊赖,痛惜鹊桥竟成了有情人的永远的阻隔。内心如绞,似辘轳绞转绳索一般;情深意浓,像漫天飘飞的小雪珠。因心中悲伤而激扬长歌,演奏凄清悲凉的商声就变了调。
歌中唱到: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和有情人相厮守,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离别。这个美好的夜晚到此为止,晨光已经初现。再次唱道:秋夜如此美妙,银河如此皎洁,吹过的秋风年年不老,荪草一年一枯荣,双星一年一相会,便胜过人生在世一百年。
《七夕赋》是清代散文家方苞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以遥望星空发端,悄然引出牛郎织女,入笔自然。中间两段,对照描写天上佳期与人间别怨,时空交错,悲喜相融。状天上七夕相会的动人情景,境界优美而崇高;叙人间七夕乞巧风俗与思妇游子相思之苦,情致缠绵而哀婉。最后以歌作结,非但深化了七夕欢会的意义,也使人的感情拔俗而升华。全赋以四六言为主,短语与长句结合,行文活泼而多致,意丰而韵美。
据苏惇元《方望溪先生年谱》附录《文目编年》,此赋作于作者二十至三十岁之间。作者二十三岁与蔡琬结婚,三十九岁不幸丧妻,十六年间,多客居他乡,夫妻欢聚甚少。“归休于家,久者乃三数月耳”;“入居私寝,久者乃旬月耳”。痛定思痛,方苞深情回忆道:“妻常从容语余曰:‘自吾归于君,吾两人生辰及伏腊令节、春秋佳日,君常在外。其相聚,必以事故不得入室。或蒿目相对,无欢然握手一笑而为乐者。岂吾与君之结欢至浅邪?’(《亡妻蔡氏哀辞》)”此赋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美丽传说为题材,通过对天上佳期与人间别怨的生动描述,寄托了作者这种离别相思的真切感受与悲苦情怀,有别于一般的即兴应景之作。
方苞(1668年—1749年),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之一。康熙年间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年)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后官至礼部侍郎。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要结构条理,语言雅洁;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品读经典 品读好诗词
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
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