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读过萧红的故事,却未必读懂她笔下的《生死场》
作者:洞见·许朝暮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也是民国第一苦命女子。
她幼年丧母,屡遭抛弃,在颠沛流离中结束了短短31年的生命。
然而,上天给了她接二连三的苦难,也赐予了她惊世骇俗的才华。
在不到10年的写作生涯中,她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佳作,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尤其是她的成名作《生死场》,将她从不向命运屈服的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死场》中的故事,围绕着哈尔滨近郊一个小村庄展开。
村里的男男女女,像牛马一样,糊糊涂涂地生,糊糊涂涂地死。最后却在日寇铁蹄蹂躏下,逐渐苏醒。
鲁迅先生曾评价这本书:“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透过麻木、愚昧和懦弱的众生相,我们反而能领悟到更好的活法。
1
一群生活艰难而贫乏的妇女,拉开了《生死场》的帷幕。
老王婆是村里命运最坎坷的女人,接连遭遇过家暴、改嫁和丧子。
二十几岁时,她边做农活,边照看孩子,一时疏忽,导致三岁的女儿跌到农具上摔死了。
她竟然不觉得难过,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着孩子在怀中咽气。
常常拿着钩子、掘菜的刀子,帮村里女人堕胎的她,早已看惯了惨烈的场面。
在她眼中,鲜活的生命如同任人践踏的野草:
“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们以为我会暴跳着哭吧?我会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时,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
到了秋收的季节,她几乎忘记了孩子的存在,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割麦上。
女儿丧命带给她的痛苦,甚至远不如将家里的老马卖给屠宰场。
十七岁的金枝,在河湾边失身于本村青年业成,糊里糊涂地怀了孕。
想到将来会被村民们指指点点,金枝成日惶恐不安。
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去田里干活时心不在焉地摘下很多青柿子。
母亲却丝毫未察觉她的异样,只注意到她败坏了柿子,狠狠将她踢打在地。
母亲不是不爱护她,而是农家的麦子、菜棵,甚至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
物质的匮乏,让他们无暇顾及生命的诞生与消逝。
反正,到了繁衍的季节,鸟雀孵雏,牲畜交配,女人们也会接连生下孩子。
萧红说:“在乡村,人像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
在她笔下的那个遥远年代,人如蝼蚁,命如草芥。
所有人都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浑浑噩噩地走过自己或长或短的一生。
2
东野圭吾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这句话在《生死场》当中,更是体现得十分透彻。
月英曾是村里最美丽的女人。
自从因病瘫痪后,她那双多情的眼睛里只剩下哀怨。
起初,丈夫替她请神、烧香,帮她找偏方治病。
可到了后来,看到月英一日不如一日,丈夫便开始埋怨她拖累自己,对她不管不顾。
甚至经常动手打她,还在她四周摆满了砖块,盼着她早点死。
丈夫的虐待,疾病的折磨,导致她皮肤溃烂,牙齿发绿,憔悴得不似人形。
王婆来看望她时,她无助地哭诉:“我是个鬼啦!快些死了吧!活埋了我吧!”
三天后,月英撒手人寰,被葬在了荒山下。
送完她最后一程的王婆,也在第二年尝试自杀。
那年,王婆和前夫的儿子做了土匪,被官府枪毙了。
她得知后悲痛不已,服了毒想要跟儿子一起走。
可她还没完全咽气,丈夫赵三便开始操办她的丧事。
王婆和前夫的女儿冯丫头来了,赵三也催促她离开,想赶紧办完了事。
不料,王婆此时突然清醒了过来。
赵三以为她是“借尸还魂”,毫不犹豫地拿扁担刺向了她。
王婆到底是没死成,在入土前再次醒了过来。
夫妻两人默契地不再提起葬礼上的事,日子照样过了下去。
看遍世间凉薄的王婆,不再对人心怀有期待。
就像萧红所说:
“死人死了,活人计算着怎样活下去。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
男男女女们为了活着已用尽全力,根本不会对身边的人、对过去的情作过多的留恋。
3
夹缝中求生存的村民们,无一不在跪着讨生活。
时间久了,他们就忘了该如何站起来。
过年的前夜,王婆的丈夫赵三出事了。
地主要加地租,赵三等人不愿意,便联合起来,拿着猎枪,计划除掉来收钱的刘二爷。
可他错手打伤了一个小偷,被送进了监狱。
后来还是地主替他说了两句好话,才把他从牢里放出来。
出狱后的赵三,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李青山问他该怎样铲除刘二爷,他连忙忏悔道:“从前是我错了!也许现在是受了责罚!”
地主跟他要上下打点的费用,他不敢争辩,卖掉了家里唯一的耕牛。
地主变本加厉地涨地租,他不敢反驳,还天天进城给地主送蔬菜。
王婆瞧不上他:“曾经像铁一样的男人,后来越看越成了一堆泥了。”
村子里的女人们,更是处处忍气吞声。
她们不停地生育、劳作,被丈夫像牲口一样对待。
金枝结婚不到四个月时,业成的拳头和训斥,就密密麻麻地落在了她身上。
业成还拿孩子撒气,狠心摔死了刚满月的女儿。
但金枝似乎无动于衷,自身尚且难保,如何能护得了孩子周全?
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将孩子扔到乱坟岗,尸体被狗扯得一点不剩。
一波又一波的苦难,磨去了他们的愤怒和勇气。
每个人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不敢反抗,任由命运随意摆布。
但生活向来欺软怕硬,一味地逃避和退让,最终只会酿成更可怕的后果。
4
大难不死的王婆,把女儿冯丫头接回了身边。
她每晚在林中训练女儿,要求她将来为死去的哥哥报仇。
但十年过去,仇还未报,日本人就占领了东北大地。
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皆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孕妇们被开膛破肚,姑娘们被糟蹋,乱坟岗上也尸横遍野。
四处望去,尽是残损的房屋,荒芜的田地和炸弹留下的洞穴。
当生存受到威胁,这群大字不识的农人,恍然明白所谓的救世主只有自己。
原本麻木、闭塞的村庄,爆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李青山把村民召集在一起,动员年轻人们联合起来救国。
昔日对地主唯唯诺诺的赵三,也被亡国之恨唤回了青年时的热血。
他逢人就讲亡国、救国、革命军……苦口婆心地劝告年轻人参战。
看到跛脚农夫二里半在动员会上昏昏欲睡,他也恨铁不成钢:“这是什么年头还睡觉?”
一夜之间,曾经低声下气的村民们,全都挺直了脊梁,决心把自己活成一座山。
胡风在后记中说:
“这本书不但写出了愚夫愚妇的悲欢苦恼,也写出了蓝天下的血迹模糊的打底和流在那模糊的血土上的铁一样重的战斗意志。”
他们不再对苦难逆来顺受,不再对欺凌无动于衷,而是为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自由而战。
5
战争的残酷,远超村民们的想象。
业成、二里半的老婆和儿子都死在了日本人的枪炮下。
金枝成了寡妇,为免遭日本人凌辱,她逃到哈尔滨当了缝补工。
但她在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
挣到的钱大半都给了住店的店家,还被单身汉玷污了清白。
她失魂落魄地跑回家乡,想要躺进母亲怀里大哭一场。
然而,母亲眼里只有她带回来的钱,鼓励她重新到城里去。
王婆也劝她,哈尔滨一定比乡下好,去了就不要再回来。
一向隐忍的金枝,这次却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执意要出家当尼姑。
尽管尼姑庵已人去楼空,但这是她第一次有了主宰自己命运的念头。
从前对国难漠不关心的二里半,自打失去家人后,仿佛突然间觉醒了。
他不愿守着妻儿的坟墓苟活下去,要跟李青山一起走上抗战道路。
赵三挖苦他:“我看你一点胆量也没有,杀一只羊都不够。”
可二里半挺起胸膛,将家里的老羊托付给了赵三,一瘸一拐地追赶着队伍渐行渐远。
金枝会不会回到城市的炼狱中?二里半敢不敢上阵杀敌?
时代的洪流泥沙俱下,没人知道千千万万小人物的结局。
但当一个人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寻找生命的价值,纵使再多的苦难,也拦不住追求自由的脚步。
6
这本书为什么叫《生死场》?
生老病死、人性丑恶,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也许是萧红想借残酷的生与死,告诉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
哪怕活得如蝼蚁一般,无力抵挡狂风骤雨,依然不要放弃追求自由和独立。
就像一度失去希望的王婆,不再寻死觅活,活成了全村最勇猛的女人;
曾屈服于强权的赵三,不再唯唯诺诺,热情投身于救国浪潮中;
最胆小怕事的二里半,不再听天由命,鼓起勇气参加了战斗。
作家路遥说: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悲是喜,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向命运束手就擒,换不回岁月静好,只会被加倍剥夺生而为人的尊严。
与磨难奋力相搏,才有机会打破枷锁,为自己拼出一方天地。
无论前路多艰险,自身多渺小,愿你始终有主宰命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