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出书、作曲受热捧

张先航处女作受热捧

“恩高在校小作家,

必须要赞,
一定去买本支持”

“买,一定要买”

“迫不及待想买一本回来”


“恩高人才济济,厉害呀!
儿子早已推荐歌曲、作文,唯独小说还没看,
周末到恩高一定买一本”

“既能学理化,又可写小说,还会作词谱曲”

“大一学姐为小学弟打call”

“13级学姐为学弟打call”

“12级学姐为学弟打call”

······

好评如潮

日前,《恩高首部长篇小说出版,刘醒龙推介》(点击阅读)一文在收心斋推送后,张先航同学处女作《晴空楼楼顶》引起关注,好评如潮。

《收心斋》留言精选

校友:

学弟太厉害了

家长:

迫不及待想买

三骚贺电

诗骚词骚赋骚

朋友圈疯狂转发

《晴空楼顶》虽是恩高在校作家张先航同学的处女作,但是经过整整一年的打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长篇小说笔法老练,细节丰满,令人惊叹,特别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爱与梦想,光与希望”的主题也充满了正能量,导人向上,启人深思。正因如此,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得到了恩高师生以及家长校友们的高度肯定。

不仅有恩高人高度肯定张先航同学的小说,而且还有中国作协会员、利川文化名人罗晓燕欣然作序。因版面所限,《晴空楼顶》这本书上的序言有所删减,收心斋推送完整版如下:

楼顶之上,用心灵抚摸世界

雨   燕

雨燕,原名罗晓燕,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有散文《空中的园子》、中篇小说《旺子的后院》、长篇小说《这方凉水长青苔》《盐大路》

朋友让我给孩子的作品作个序,我欣然应允了。原以为高中生出书,无非是把数年写的小散文编辑起来,结集出版而已。作为搞过文字的长辈,推介鼓励一下也是理所当然。等作品发过来,没翻几页背心就渗出些许汗粒,原来是洋洋洒洒20万字的长篇!

我必须承认,我近些年的阅读已经与青春期的孩子们的喜好相去甚远了,而且我们的思想,远远落后于如今孩子的视野,他们的成熟甚至是超前让我们意想不到。尤其是我们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人。少时的我们渴望阅读,但家里突遭变故之后,连专业书都一本不留。想看一场电影,得摸黑走几十里山路去到镇上,还只有“革命样板戏”。上到高中,明明擅长文科却被迫上了理科。理想的嫩芽,刚刚出土就遭遇营养不良,甚至是压榨和扭曲。

这个我未曾谋面,把自己叫着“怪人三桑”的孩子,无疑是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

如果我们单纯把他们理解成为一个幸运儿,是无忧无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一代人,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他们的确拥有优越的物质生活,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丰富多彩的模式,他们每天有目不暇接的新事物。但他们欣喜不已的同时,也面临着太多困惑和痛苦。

认为衣食无忧,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或生活就没有了烦恼,没有对生命何去何从的思考,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他们的误解。这也许是两代人之间无法愈越的鸿沟。换句话说,这是我们对他们的亏欠,我们为他们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却没有在这些物质中间为他们劈开一条通往自性心灵的路。我们为了生存,远离本真走到一个极其繁华而又偏远的世界,把他们降生到这里,带领他们一块迷失,忘却了归途。

我们依然在世界忙碌,太多的俗务,太多的争竞与应酬……世界的喧嚣,已经压制了来自心灵的声音。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繁华,也拥有从未经历的孤独!

然而,他们却真实地听见了。

上帝用泥土以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之后,在其上吹了一口气,使之成了一个有灵的活人。从亚当开始,上帝的灵一直在我们里面。因上帝的形象和那口气,我们一直是这个世界最尊贵的动物,可以创造管理这个世界。可以思考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类从原始农耕发展到今天,可以算是登峰造极了。在人不断欣喜自己的创造,为自己骄傲甚至忘乎所以的时候,上帝赋予给我们的这个灵依然在提醒我们:回去!穿越这一堆光怪碌离的物质,回到人的本真,以最赤裸的方式,婴孩一样回到上帝面前。

从“怪人三桑”这部作品里,我看到这个时代的孩子,那种不甘心被物质埋没,渴望回归的精神实质。

对艺术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纠结在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楼顶在我看来,是一种期待突破或超越的意象。一个人不自觉喜欢的东西或地方,是心思意念的一种折射。从屋顶往下看,对世界的角度是审视。同时,也是一个孩子,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小小年纪的人,常常爬到楼顶(写到这里,我不觉一丝苦笑,如今的孩子想领受一点阳光,似乎也只有楼顶了),有意思!楼顶的故事多半是虚构的,在这个虚构的故事里,是一个孩子以他独特的视角,来诠释他对这个世界的观感。以及世界之上,阳光、蓝天、云朵、雾霭的遐想。

你,我,都看到了什么?

我不想也不能用自己肤浅的理解来诠释这部作品。即使一个技法娴熟的大家也不可以。因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往往是见仁见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知,所领受的完全不一样。我很愿意留连于这些文字,他的文笔老练,细节丰满让我惊叹!作品给我全新的视野,还有对少时的回味与怀念。致我们逝去的青春,我们能说什么呢?感谢他为我们这一代人进行了捡拾与整理。虽然不同年代,但,青春却是一样的美好,如四月天的繁花似锦。

我喜欢的一位日本作家岛田雅彦说: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生态龛。是的,人一旦有了思维,都在寻觅一个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既有肉体的,也有灵魂的。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一生都在寻找,有些人随遇而安,找到或找不到都不重要,只活在当下。

寻而未见是痛苦的。

人类历史上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诱导我们,那个声音是赫尔墨斯、第欧根尼,还是摩西,佛陀,老子,还是耶稣?但愿“怪人三桑”在寻找的旅程中,有某位神灵、圣人或导师陪伴,寻就寻见,扣门门开

2017年12月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