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谯国楼前白鹭飞

谯国楼前白鹭飞

文/应可军

本人受诗社委托,曾为上金谷题过一首诗,全诗如下;

谯国楼前白鹭飞,双溪清白近天台。

三五黄鹂鸣翠柳,若问王孙归不归?

关于这首诗意,我是这样考虑的:

首句谯国楼前,意为古代城门上建的楼,可以瞭望,喻此地为台岳门楼。水母溪是徐霞客两次游宁海的分界,距岔路口5公里的上金村,前临浩浩白溪,两面青山,四时松影,景色绝佳。这是当年登天台古道。《徐霞客游记》中有“……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因为这之前走的都是一马平川的宁西平原,而自渡过水母溪始,徐霞客走的都是“迂回临陟”的山路了,因为“山峻路滑”,徐霞客不得不“舍骑步行”。水母溪即白溪,为宁海县域内主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溪流。原来溪中架有一座木板桥,因为桥面极狭,人行其上,稍有不慎便会跌下桥去,所以当地百姓把它称作“落魂桥”;在上金村至黄泥塘间之山岭,名松门岭,极险要,当地百姓把它称作“送命岭”。由此可见徐霞客当年经过此地时的艰难险阻。白溪上游即为天河生态风景区,为国家级水利工程风景区之一。内有岩奇林幽的浙东大峡谷,旁有规模恢弘的九台娘娘坟。水母溪东岸为上金村,为中共宁海县委成立地,建有革命纪念亭。水母溪旁的卵石古道至今保存完好。松门岭古驿道颇为完整,现存一乱石砌筑的路廊,乃古代行旅者避风躲雨、驻足息肩的凉亭。游人至此,恰如《游记》之描述:“……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次句台岳,即天台山,《舆地志》中曰:“天台山,一名桐柏,众岳之最秀者也。”

台岳周围八百里,四面如一,山有八重,复有四门。隋代智者定天台赤城为南门,新昌石城为西门,唐代徐灵府又定嵊县金庭观为北门,明代传灯大师在《天台山方外志》中确立台岳四门,其中宁海县王爱山是东门。

王爱山的命名,始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隋文帝派兵下江南,灭陈统一全国时,陈后主之子吴兴王胤举家南逃。此时台岳已经葛玄、葛洪、智者等仙释开创,声名远扬,由会稽入剡溪,越会稽岭过万年寺、石梁桥、华顶、天封寺,连通此山的古道已经形成。吴兴王至此,知已近海滨,爱此山岗地势高爽,区位偏僻,海风宜人,土地肥沃,风景秀丽,遂定居,以岭头陈名村,故命名此山为王爱山。

岭头陈村附近称筋竹岭,筋竹庵处于筋竹岭诸村(宁海县的大路下、山头程、岭头陈和天台县筋竹村)之间。是长达近20公里之王爱山岗的中点,还是宁海至天台古道上的大客栈。筋竹岭距宁海县城、天台县城和国清寺、华顶峰均六十华里。筋竹庵门前东南角的岔道口,立有一块分路牌,上书“东至宁波府 西通华顶山 南往天台县”。过往宁海、天台、华顶三地的客商和僧、道、文士,一般都要到此住宿、用餐。筋竹庵等斋堂是僧人、道长、文士的食宿之所,大路下村的诸多客栈,则是客商的憩足之地。

歌咏王爱古道的文献很多,今举二例。传灯的《天台山方外志》形胜考写道:“若夫丹山夷夷,草木萎蕤,何独王爱,我亦爱之,则有王爱山之胜;修竹千竿,兰若数楹,长者福聚,纳子化城,则有筋竹岭庵之胜;云生足底,人行天上,谁挈成衣空中五两,则有弥陀庵、仰天湖道中之胜。此东门第二支,取华顶之仄径,以水母溪为界也。”徐霞客之《游天台山日记》写道:“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云)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岙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上峰顶……”上述二则文献,出于分别精通天台山与全国地理形胜的名家之笔,描绘了王爱山古道形胜的全貌,至今面貌依旧,值得今人细细品评,实地体察。其中需说明的:越潦,指越涉仰天湖;天封寺已在天台县境内,距峰顶——即华顶三公里。今王爱山古道中,主要景观有水母溪、松门岭、新店路口、大路下客栈、筋竹庵、稍场路廊、直石岭、弥陀庵、仰天湖、鸡冠尖、天龙坪(宁海、天台界)。天台县境内古道还有八寮、天封、华顶三处。

明代传灯在《天台山方外志》山源考中写道:“天台山者,东濒大海,界水而止,为东南一大结局。而父於南岳,祖於峨山,曾於昆仑,高於雪山,自雪山东南而下,不减四五万里,其中所有灵粹之气,莫不毕集于此。为神仙之窟宅,罗汉之道场,间生圣贤,养育英哲,岂徒然哉。”而王爱山古道,就是神仙、罗汉、圣贤、英哲过往的大道,留下很多珍贵的遗迹。徐霞客游台岳,癸丑(1613)年四月初一,壬申(1632)年四月十五,皆在筋竹庵用午餐。还有诗仙李白梦游天姥,观望海日之鸡冠尖踪迹。以下略叙道佛史料。

名高僧弘法传经之路。台岳是佛教天台宗的创立之山,下引三则智者至台岳创立佛教天台宗的史料:一、《大藏经》智者(538一598)传,智者居台岳,早年机缘是尚未出家之十七岁时,“当拜佛时,恍焉如梦。见高山临海,山顶有僧举手指之……汝当居此,汝当终此。”20岁出家,至陈太建元年(569)居金陵瓦官寺时,毅然告别陈朝君臣,率徒20余人赴台岳。“师止瓦官,前后八载。七年(575)谢遣门人曰:'吾初年共坐者,共四十人得法,次年百余人,得法者不满十人,其后徒众转多,得法转少。吾闻天台幽胜,昔人见称。将息缘兹岭,以展平生之志。’……秋九月,遂入天台。……乃于北峰创立伽兰,植松引流,宛若昔梦。寺北别峰名华顶。”二,宋代《嘉定赤城志》寺院载:“天封寺,在县北五十里。陈太建七年(575)僧智顗建。初,入山见老父云:'师卜庵遇盘石可止’,其后果如所告,遂结庐焉。因自号灵墟,盖第五思修地。其注《涅盘经》处号智者岭。中有卓锡泉,北望一峰摩云,即华顶也。隋开皇五年(585)赐号灵墟道场”。所以诗曰;清白两溪近天台。该智者传又云:(太建九年即577年)“天台濒海,民业渔捕。……师讲经竟,乘舟出海口,望芙蓉山,众峰峭耸,横石孤垂。师曰,昔梦游海上,正似於此。”从上述记载可知,智者选台岳创立天台宗,主要原因是台岳有高山临海的地理环境,至台岳当年就建灵墟——天封寺,还曾乘舟出海游昔日之梦境,智者出海,华顶、天封至海滨的王爱山古道,是必然的通道。王爱山还有梁代古刹蒋山海云寺(隋改称海月,今称永乐寺),可作智者憩足之所。王爱山古道还是佛教东传日本的通道。唐代天宝三年(744)鉴真和尚第四次东渡日本时,率30余人,自天童寺至宁海宿白泉寺(今水车寿宁寺),过水母溪,登王爱山至天台国清寺。还有唐时日僧寂照朝台岳;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至雍熙二年(985),日僧奝然等朝宋,亦由水车寿宁寺的口岸,请去释迦旃檀真身像和首部佛教《大藏经》,乘宁海郑仁德商船返日,亦可能经王爱古道朝台岳。

第三句,三五黄鹂鸣翠柳,说此地是风景佳地。请看历代文人的诗咏就可略知一二了。

锦屏山

上金后山状如屏,故名之。

童会江

兹山祖六岳,蜿蜒出万壑。

矫折忽东行,倜傥见大略。

西南豁然开,嵸起冲而作。

列峙峰如屏,逶迤原可度。

娄氏於焉居,景物异凡落。

红日丽苍松,碧纱施丹雘。

沛雨或沉云,佳气每绰约。

经霜枫欲醺,疑杏鹊频跃。

瑞雪冷琼英,青罗添朱箔。

村前带白溪,滨水森林薄。

西渡拟孟津,东下如剑阁。

遂使村与山,气宇增宏廓。

磅礴发英华,士夫多卓荦。

小驻跃春秋,众情无的莫,

漫嫌天地小,有此容落拓。

作者简介:童会江,字岳川,清宁海前童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暨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毕业。曾任浙江讲武堂教官,省民政厅秘书,徐州总司令部军需正,宁波防守司令部中校军需主任。

角山夕照

娄景中

骨立如拳耸,大观返照开。

晖留松顶鹤,翠别石狮苔。

晚客苍茫渡,蝉声断续催。

不愁归路杳,月向冷湖来。

作者简介:娄景中,清宁海岔路上金人。

角山夕照

娄契周

金乌返照挂天东,谯国村前古岫空。

刚射鹿头千万紫,却流莺背两三红。

霞笼梵刹斜烟雾,彩丽金桥压雨风。

多少游人寻佳趣,遥看日净冷湖中。

作者简介:娄契周,清宁海岔路上金人。

角山夕照

娄家雍

谁凿嶙峋紧镇东,日光返照翠微空。

晚萝远带村烟紫,归鸟斜惊木秒红。

欲送樵歌吹月笛,旋流梵磬渡溪风。

不图摩诘天机画,万丈云霞一幅中。

五日登角山

葛鸣文

新晴随步入山巅,正是行人插柳天。

草色旋经细雨湿,莺声剧向暖风喧。

云边望海思游屐,眼里桐洲想画船。

多少钗头飞艾虎,踏青归去夕阳烟。

作者简介:葛鸣文,清宁海岔路人。

冷湖夜月

娄则山

寻芳闲步碧沙堤,浩魄无心逐浪栖。

一色冰轮高下别,双开明镜水天齐。

潭深岸阔银蛇跃,衣静波平北斗低。

遥听渔人回棹曲,惟余素月照湖西。

作者简介:娄则山,清宁海岔路上金人。

冷湖夜月

娄契周

朦胧月色照隋堤,为伴湖光影倒栖。

碧落空明和雾冷,沙痕澄澈并天齐。

水光潋滟生文緎,荻影参差宿鹜鷖。

岸立小桥凝望远,只身如到斗牛西。

仙岩古洞

娄景云

山僻偏多物外情,态游仙境觅长生。

丹烧岩畔烟笼月,犬吠洞中声作鲸。

时有初平朝叱石,俄来子晋夜吹笙。

此身旧向蓬莱约,玉版何须问姓名。

后山吟

齐先觉

空际郁岧嶤,兀立沧海东。

势如天马起,矫矫翔云中。

紫霞散气满林表,光彩映日吐晴虹。

吾闻其上有神仙,次第招来十二峰。

觅路欲上形影只,探幽穷尽烟霞癖。

苍崖划开十八盘,盘盘嵌空碎圭璧。

天风一夜吹彩鸾,绛节飘扬动石室。

玉女散花花佗毡,千岩万壑堕金钿。

芙蓉数朵含青烟,劈出万丈飞流泉。

上有丹炉融玉液,下有紫茵茸凝尖。

翠色霏微横碧汉,肤寸触石无灾旱。

有时寒潭跃金龙,之而卷雪气精悍。

我欲豢之恨无术,凭空恍惚悟潜见。

安得拔剑直探颌下珠,瑶光闪烁若流电。

作者简介:齐先觉,字任斯,清天台人。

春日偶与咸勋游凤凰山

童保俊

凤凰兀立绿云垂,万竹扫天映晚曦。

听鸟入林惊鹤话,看花寻径啖松脂。

荷喧疑雨风声急,鹊噪知情蝶过迟。

今日春光为最好,与君宽坐学敲棋。

作者简介:童保俊(1894. 2—1934)。字伯坤,宁海前童人。民国三年甲寅,卒业於浙江第六中校。民国七年戊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十三年,中国国民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於黄埔。任军校战术教官。

凤凰山

童丙照

高岗鸣凤纪诗歌,此处凤凰价值多。

翔舞空中天欲近,云霞光彩放岩阿。

学士坪

童丙照

自古相传学士坪,牧樵也爱读书声。

云横风卷庐犹在,高士谁为梁父吟。

黄茅尖

童丙照

天然屼突起尖峰,占雨课晴操券中。

可有仙翁骑鹤到,还须一一问奇踪。

谯国八景

柴志顺

望海归云

望海峰头接降霄,森开万象远迢迢。

仰观白日斜侵目,低视红云紧束腰。

览胜无心追谢屐,钓鳌有意度金桥。

倚岩濡墨题名字,几恐如椽碍斗杓。

洞口渔灯

洞口维舟入晦冥,施罾渔火逐浮萍。

几同生夜排天宿,恰似因风掠地萤。

银炬枝枝沉水底,红莲朵朵出沙汀。

为询可记桃源径,共访避秦一叩扃。

鹳顶宿雾

鹳顶崚嶒曙色开,连天密雾锁岩隈。

敢藏玄豹千里赘,似让春山一色裁。

采药师从何处指,巢松鹤去不知回。

此中定有仙人住,并日烧丹烟绕台。

九顷莲花

玉井休夸十丈莲,芳争九顷秀嫣然,

紫红瓣较丹霞丽,苍绿茎同翠岫鲜。

点趣鹭行飞早晚,戏荷鱼阵跃中边。

采菱堤上凝眸望,会有才人唱小船。

冷湖夜月

趣别态游五柳堤,冰轮陡落冷湖栖。

明珠一颗当心印,白璧双开对鉴齐。

风罍波光摇古岸,棹回帆影骇鹜鹥。

拟同牛渚高歌夜,云净天中月净西。

角山夕照

巨灵残劈镇天东,卷尽暮云翠岫空。

影到溪流千涧碧,晖斜木杪万株红。

村烟远袅齐孤雾,牧笛归吹叶晚风。

可倩徐熙横泼墨,重重缀入画图中。

坐坪樵唱

坐坪乐事果如何,赢得樵夫欸乃歌。

总是巴人音自下,非同白雪和难多。

吚唔入耳松风细,杂沓相高好鸟过。

试问谁家凡骨换,相看一局斧烂柯。

仙岩古洞

慵懒无心拨俗情,胜游此日到空明。

岩边草别人间色,洞口花非上苑衡。

妙济终期寻许逊,茹苓只拟谒初平。

询今谁掌仙家籍,为我丹台记一名。

作者简介:柴志顺,字良朋,岔路柴家人,乾隆年间邑庠生。

上金八景

童会江

角山夕照

溪头压小山,横峙作东关。

不关流水与飞鸟,不关闲愁与懊恼。

面揖西山斜日晖,年年接识为东道。

童颜依然邃古如谦态,仿佛春风老。

话到炎凉妄是非,别来黑白容分晓。

山虽小,见怀抱。

善取人之长,不眩世之巧。

息机看浮沉,因时露鳞爪。

谢豹烘成红杏妍,霜枫艳似朱霞绕。

翠岑岚气湿玄黄,白鸟羽衣参蘋蓼。

景色更番竞物华,丙绿底事由天宝。

还看世路总悠悠,几个勋名律吕俦。

何如此山有容兮,休休,四时佳胜自然收。

与人欣赏永优游,无为无相自千秋。

冷潭秋月

今见嫦娥秋水中,化身明慧玉玲珑。

清光出浴思仙佛,冷火忘情证色空。

功到存神为世鉴,香闻无臭与天通。

相传西子西江月,若比斯潭总不同。

洞口渔灯

溪潭午夜观渔火,松节燃燎照水穿。

蛰洞驪龙开睡颌,失躔星斗落深渊。

垂杨倒影添疑网,宿鸟俄惊误曙天。

梦幻人生看梦幻,逢场欢喜托诗篇。

九顷塘莲

九顷塘莲旧著名,无人耕种自然生。

渊深盈丈茎偏劲,苞茁需时韵更清。

比德未教输玉洁,现身何必衬春明。

昆池太液知多小,谁似濂溪最有情。

鹳顶宿雾

晚晴风色似笼纱,鹳顶崔巍雾作家。

琪树半遮疑护佛,银河若接倘乘槎。

未教白鹤怜孤德,好共朱霞饰国华。

到处虫沙看下界,承天曾否问桑麻。

望海归云

层峦更上海天围,雨歇云分望岫飞。

郁勃浓疑带雨返,萧疏淡似倦勤归。

因时啸傲横秋老,如意行藏下界稀。

自是神龙知进退,便教万卉动芳菲。

仙岩古洞

危岑石穴绝云程,仙洞不传仙姓名。

世俗无非希老寿,山人原是厌浮生。

千年凝静藤萝系,一样逍遥鸟雀鸣。

苦恼尘寰如作茧,痴心犹想九还成。

坐坪樵唱

红霞明晚色,稻浪送清芬。

隐隐风传韵,谆谆味出新。

寻声陟丘垄,疑是发氤氲。

词调无机杼,节奏若天真。

绿柳鸣黄鸟,梵音接红尘。

心情泯物我,世事遗周秦。

悉听求其语,无方记厥文。

连棼起晚吹,平楚隔暮云。

藉草待赓唱,杳兮不可闻。

须臾见樵子,负薪出霭雰,

感时怀先哲,钓渭与耕莘。

方此斧斤者,尹人岂异伦。

尾句;因到此地游人流连忘返,设问,何时归去也。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 图片:李非洋/缪军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0)

相关推荐

  • 赖岳元║《吟南台大卧佛》外九首(组诗)

    吟南台大卧佛 巨佛静卧岗, 无欲梦馨香. 大地为床榻, 苍天作墅房. 狂风无发动, 细雨有汗淌. 盘古至今日, 诚庇人畜康. 大革命时期之小桑 大平盛世忆以往, 战火硝烟漫小桑. 男士奋勇驱虎豹, 巾 ...

  • 祝贺!这里能建世界最棒的天文台|天文|沙尘|天文台

    中国团队顶刊发文:在青藏高原找到世界级天文台址"冷湖台址" 作者 | 韩扬眉 2020年冬季赛什腾山的雪后夕阳,天文台笼罩在落日余晖中.邓李才供图 中国科学家在北半球.大西洋东岸找 ...

  • 筋竹庵,宁海的“布达拉宫”

    雾锁筋竹庵  徐剑中 酷热的夏天如果能去绿色清凉的王爱山岗待上一阵,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满天的蓝里游荡着灿烂的白,这儿的蓝天白云也是最原始.纯净的那种色彩,不亚于大家一心向往朝拜的西藏.而" ...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张志和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 ...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乔叔叔缓缓说 亲爱的小朋友们,各位粑粑麻麻们,上期的<悯农>你们喜欢吗?希望你们能在古诗里感受到诗意语文的魅力,理解古诗的各种典故,同时,还能了解到每首唐诗的地理.历史.动植物.城市风光等 ...

  • 西塞山前白鹭飞,长江岸边爷们“吹”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人张志和的这首词传唱千古,甚至入选了日本教材.其中美丽的西塞山到底在何处,历来存在争议,位于湖北的西塞山便是 ...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完善 古诗文网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 ...

  • 落纸写旧诗(28)---【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落纸写旧诗(28)---[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析赏] 桃花将谢 ...

  • 西塞山前白鹭飞,儿童画出心中美

    农村孩子生活在乡村,却并不一定能发现家乡的美,城里的孩子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都市,更是缺乏对乡下生活的了解. 古人留下的很多诗句都有着很强的画面感,我希望孩子们能插上想像的翅膀,自己去感受乡村之美,风景之 ...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

    诗词大全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朝代:唐朝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西塞山:浙江湖州.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 ...

  • 唐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今韵

    唐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今韵 一君木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

  • 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

    一君木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