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文博士在亚洲教育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价值观时代来临,青少年抑郁的文化疗愈
编者按:
9月17日,2021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开幕,大儒心理创始人、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老师受邀发表主题演讲—— 价值观时代来临:青少年抑郁的文化疗愈,以下内容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王旭明先生的介绍。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学博士,也是一个精神科医生。青少年出现空心病的情况以后会出现很多严重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问题,甚至于有极端的情况,我就这个话题进行我的演讲。
1、调查数据
中科院心理所今年发布了一个全国国民健康的数据,调查了青少年抑郁的发生率,青少年抑郁发病率高达26.4%,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在做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去年疫情之后,大家在家里放假,复学以后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自杀率是往年的3-4倍,可能一个省可能要达到3位数,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情况。
最近北京安定医院的郑毅教授做了一个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这个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高达17.5%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碍。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国家在国力日益强大,物质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发生的。
孩子们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广泛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我现在说的是抑郁,自杀自残的问题非常普遍,一个班级可能有10%的孩子有自我伤害的行为,甚至于休学,甚至于结束自己生命的情况,而厌学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我现在每天接到各种各样的家长,或者说朋友的联系和要求,希望我来帮助他们的孩子。
2、空心病
空心病是什么样的情况?
它表面看起来很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很像抑郁症,会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但是这一类的难治,传统康复效果没有或者很少,这样的青少年会感到非常孤独,我们现在独生子女这一代,二三胎政策可能会改变,但是目前独生子女有相当高的比例。
孤独是不仅仅孤单,而是跟这个世界没有联系,不知道自己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我的缺失,不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甚至于因此有放弃人生的这种倾向。
我经常被十几岁的孩子问这样的问题,说徐博士你可以告诉我一个答案吗?用孩子的话来讲,就是你给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在我看来到处都是活下去的理由,这个世界那么美好,但是那些物质丰富的孩子们,内心却空虚到不知道活着的理由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怎么找到自己,从家长的表扬,老师的肯定那儿找到自己,从别人对自己的认同那儿找到自己,所以他们要做''好学生’’,迎合大人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内心发展的需要,也许人际关系很好,但是自己感觉活得很假。
我曾经在国内一流大学工作了12年,我接触了最优秀的学生,在这些优秀学生当中你会发现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对评价的恐惧,他们不喜欢或不希望被评价。
我问他们说为什么,你们那么优秀,一直是第一名,他说你知道有什么比第一名更难的吗?就是一直拿第一,谁能保证一直拿第一,我人设是第一,如果下次考试不能拿第一,就不是我自己,好像人生所有价值和意义都建立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
我们现在对孩子评价体系如此单一,学习成绩成为唯一的标准。
所以我非常赞同前面几位老师提到的,德智体美劳大概现在只剩下成绩,其他的都不要。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会强烈的自我否定,你知道我做这个工作24年,我一开始接触这些孩子的时候觉得你那么优秀,你家庭背景那么好,然后你自己学业成绩那么优秀,各方面那么出色,为什么就会讨厌自己。
人本质上还是比较自恋,我们都会喜欢自己,为什么会讨厌自己?
他们知道自己在做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他们知道为提高学习成绩而拼命努力学习,只为了多考几分,这件事没有意义,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完全被成绩的指挥棒指引到一条死胡同,所以这个死胡同甚至于导致他们自杀自残。
3、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这么高的抑郁症率,这么高的自杀自残的现象出现,不是偶然,有其必然性。怎么理解这些问题?
吃药效果不好,电休克效果不好,传统的生理治疗效果也不好。
我们要和孩子面临一个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人活在世上为了什么事情而活,什么样的事情可以激动我们的人心,可以让人觉得人生是美好有意义和值得过的一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谈一点我的思考和观察。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现在孩子很早熟。
我有一个朋友是大学博导,他初三的孩子会说他头脑太简单。为什么?
我们孩子面对的是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他们可能小学时候读萨特,中学开始读海德格尔,所以他们接触各种各样多元的价值观和知识,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智商早熟是超过我们这一代人的。
我们这一代人,我是70后,现在父母都是60、70、80,我们这代人红旗下生红旗下长,我们价值观很简单,我们很幸福,因为价值观很单一很坚强,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习雷锋好榜样。所以实际上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选择题做,我们就选最好的那个就行。
父母认为什么是幸福,吃饱穿暖就是幸福,这就是改革开放初这一代人的幸福观。而现在的孩子会因为父母不能平等尊重跟他交流,而要放弃生命。
我们用几十年前的经验衡量现在的状况,就会出现严重的冲突。孩子生活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斥着很多垃圾信息、糟糕信息,但是他们被这些信息所淹没,所以感受不到这些美好的东西。
我打个比方,如果你老是吃外卖快餐,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好吃的东西就是得在正襟危坐在餐馆里才能品的。
整个社会现在都很焦虑,都很浮躁,这种焦虑和浮躁,使孩子们成为最终的承载者,他们也是最脆弱的环节。
价值观多元化难以选择的背景下,培训他们的体系就只有一个——学习成绩,所以一旦学习成绩出一点问题,或者他没有办法成为唯一的那个第一名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的脆弱。
我们千万不要把一个社会和教育的问题变成一个医疗的问题,我们让孩子们去大量吃抗精神病和抗抑郁的药物,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就好像如果现在有人得了呼吸系统疾病,可能是他自己身体的问题,如果100人当中有50人有呼吸系统疾病,我们可能要考虑雾霾要治理,如果不治理这个雾霾的环境,大概不可能带来身体的健康。
4、怎么解决?
最后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空心病的起源有西方的因素,简单讲就是这种虚无主义,这种消费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这样的因素在西方心理当中早就存在,为什么那么多吸毒,越来越那么多朋克、摇滚运动,都是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意义。为什么西方出现这样的问题?
因为一切可以物化,一切可以消费,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这个西方病也感染了我们现在这些孩子,这就是马克思说过的资本和物质对人的异化作用。
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商品化,我们也在把我们的孩子变成精致的益己主义者和空心病的患者,我们传递的这些价值观,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都以功利为指向。
为什么孩子们不接受?
我最后谈怎么解决。我是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博士,我有幸得到来访者的信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也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我见过最疯的人,也见过是最恶的人。
人是有精神世界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什么?
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中国文化认为人生而有良知,什么是良知?
做贼就会心虚,帮助别人的话,就自我肯定,别人也肯定你,这是共同的价值观。
但是如果学生、孩子包括自己一直做违背价值观的事情,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就会自我否定自己,不喜欢自己,孩子们尤其如此。
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教育中找到答案。
我非常赞成教育部和中央减负的决定,减负减掉了客观上的负担,但是如果内心不能调整,内心不能回归到自我肯定的良知的道路,我不能让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帮助国家民族乃至世界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人,我的聪明才智能在这方面凸显出来的话,那我只是在为考一个好的分数,拿好的成绩,最后上好的大学,最后找一份工资高的工作,这些人生对现在物质丰富的孩子们来说没有意义,因为他们需要心灵升级,需要更美好的人生,更有意义的人生。
最后根本的问题,从教育中来,到教育中去,要通过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教人成为一个美好的人。而不是为了一个好的成绩,为自己的父母有光彩,为将来多挣一点钱,为这个学校好像有什么政绩,我们要离开功利主义的教育观。
这是我要报告的内容。谢谢。
文字|徐凯文
编辑|张华
关注大儒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