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被排挤,总理罕见发怒没有傅部长签字的文件,别拿给我
傅作义被排挤,总理罕见发怒:没有傅部长签字的文件,别拿给我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立下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主席问他以后想干点什么?傅作义当即表态:“大禹治水,利国利民,我愿意搞水利工程。”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打仗的将军为何会选择水利这样偏技术性的工作?
其实,傅作义自小生活在黄河边,对于黄河水患给沿岸百姓造成的巨大伤害,他深有感触。
1939年,身为国民第八战区副司令的他率部进军绥西后套,为解决后勤保障的难题,他提出“治水于治军并举”的思想,并开展了“大兴水利,大办屯垦”的自救运动。后来主持绥远地区行政事务后,更是有效地推进了水利事业,让贫穷荒凉的后套地区,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
不仅如此,1945年夏,傅作义请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测量队到河套,进行从宁夏石嘴山到后套的黄河流速、降波、河床变迁等一系列勘察,积累了珍贵的治理黄河的第一手资料。
傅作义主政绥远几年间,电垦治水,建设城乡,整顿金融,发展教育使绥远成为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凡到过河套地区的人,都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确是绝无仅有的业绩。
所以,对于治理水利这样的工作,傅作义有信心也有能力,他是真心想为老百姓办事。
根据他的意愿,中央正式任命他为共和国第一任水利部长。
傅作义的任命一公布,有人就不服气,“老革命不如新革命,新革命不如反革命”,还有人认为他是非党人士,有意贬低、刁难他。对他以部长名义批示的文件,有不同意的表示。
因此,在刚开始工作的一段时间里,傅作义在看过文件后,都不加批示,而是由副部长批示,并形成惯例。
后来,主席注意到水利部批示的文件没有傅作义的名字,敏锐的感觉到里面有问题,于是就让总理去过问一下。
总理也察觉到这种现象不正常,就专门批示水利部们——“大小事情,没有傅作义的批示,一律无效!要让傅部长列席会议,并发表意见。”
傅作义没有辜负,主席的期望,在他担任水利部部长期间,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定规定、指标,兴建水利工程,造福于人民。他每年用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时间,不辞辛苦,跋山涉水,下到全国各大中型水利电力工地,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北起白山黑水,南至珠江三角洲,西自黄土高原,东到扬子江畔,几乎都留下他的足迹。
在傅作义的主持下,我国的水利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别人赞扬他取得的成就时,他总是说,旧社会就坏在那个制度,想办什么事都办不成。新社会好就好在这个制度,一切难办的时也能办成。
1972年10月,傅作义提出辞去水利部长职务,并得到批准,他认为:自己身体欠佳,不能正常工作本身就是对工作的一种贻误。算起来,他连任了23年水利部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部连任部长最长的一位。
1974年10月,傅作义因病在北京去世,他对祖国水利事业做到的巨大成就受到肯定,而他的这份贡献也应该被永远铭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