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色,红色记忆(上篇)
11月的第三周,满满是红色的记忆。
这一周,参加了一期培训班,到威海去接受党性教育,参观考察,从甲午之战的丁汝昌、邓世昌,再到抗日战争的天福英雄理琪于得水,到近代的郭永怀。无数民族英雄,写就红色的胶东史诗。
这一周,组织了公益榜样分享会,连续下来的4天,组织了无偿献血活动,23万毫升热血从工大汇聚到省血液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一批身边的英雄讲述了他们的红色故事。
上篇 热血江湖大会的红色记忆
分享会和无偿献血活动的前前后后,我做了一些策划工作,活动过程中,团委、学生处、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等很给力地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让整个活动比较圆满。
这次公益榜样分享会是为配合下半年的校园无偿献血活动而举办的。一年两次的校园大规模无偿献血活动,给了千余名工大学子奉献自我,做英雄的机会。今年的活动,我们约请了全国献血状元战斗英雄房泽岸还有公益大使蔡玉霞,他们的到来给这次宣传活动增添了英雄的色彩。
1.约请
请房泽岸是比较容易的事,虽然贵为全国状元,有着很多国字号和省字号的头衔,他却没有什么架子。我与他相识还不到一年,是通过化工学院马毅老师认识的。仅仅在微信上交流了几句,他就很热心地邀请我吃饭,请我去参加活动,那次是到长清区归德镇看望刘德成老人,他带着一帮书画家去献爱心,我们一起参观了刘德成纪念馆,还讨回了一副书法作品。从那以后,他也会找我的志愿者去给他帮忙整理资料等等,渐渐就熟悉起来了。
交流的过程中,向他发出了邀请,有机会来学校给学生做个报告,他也欣然应允了。
2.组织
看似一场很好的活动,要动员同学们参加并不容易,如果只是一个通知发出去,来参加的寥寥无几。除非像张嘉佳这样的作家或什么歌星之类的人,有着很多的粉丝,才会一呼百应。像这种公益使者,是不会成为明星的,社会的大氛围决定了,“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社会就是这个样子,德之失多矣久矣,要找回想要的样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反过来说,像房泽岸这样的人物都没有机会校园走走的话,占据青少年头脑的只能是那些看似姐姐的哥哥们。
组织这类的活动,是不太受欢迎的。同学们说不上喜欢,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唯有强制参加,什么宣传动员,都是没用的。所以必须官方出面,这次直接甩给了校团委学生处,工大青年论坛是他们经营管理的,组织献血的官方对接单位也是他们。于他们是责无旁贷的,我只是帮忙而已。我知道,各基层团委也不喜欢,因为他们要发动和组织学生,也是有难度的。
但不能因为大家都不喜欢,我们就不搞这些活动了,毕竟学校要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立德树人不是轻轻松松的娱乐活动能够实现的,需要一些有深度有内涵的东西。有人会说,要寓教于乐,要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这话的,不服你来试试。
当然,总体来看,团委组织报告会还是比较给力,毕竟周四的下午没课的同学较多,但好多同学是下午三四节有课,所以报告会进行了不到一半的时间,走掉了很多的人,也是不得已的。
3.赶场
这一天,我作为活动的主要策划和组织者,却在市区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所以具体的组织工作只能拜托团委学生处和几个学院的兄弟们去做了。只能远远的适当过问调度一下,也相信大家能组织好。分享会我是主持人,还是要回来参加的,于是这一天的日程非常紧张,时间管理精确到了5分钟以内。
11月22日的工作日程
早上4:40,起床
5:05 跑步
6:58 回房间,洗澡,收拾好物品
7:30 早餐。
7:45 去教室
7:55 到达教室
8:00 上课
11:20下课
11:35 午餐
11:50 开车回学校,途中加油,遭遇堵车
13:00 去27号楼取西装
13:10 办公楼见血液中心王主任
13:25 一起去艺体中心见房书记
13:30 台上准备
13:40 现场按座号抽纪念品
13:45 修正捐赠环节参与人员
13:52 活动开始,全程主持
15:52 活动结束,合影,采访等
16:30 文科楼换衣服,放物品
16:47 出发去西客站
17:34 到达车站
17:42 上车
17:49 开车
18:30 修改完成主持稿,发相关人员 休息,聊天
回到学校,匆匆换衣服,去办公楼会议室见王主任,约好她带来一批小玩具,作为现场开场抽奖的纪念品。她自己驾车和王学捷等一起来的,中午饭也没顾上吃,喝了一盒奶凑合了。房泽岸直接去了艺体中心,我们在那里集合。房泽岸去找地方换装,我们查看一下台上的情况,做好准备。
4.调动
这次活动的主持词早都发给大家看了,饶是如此,还是小有调整,但还好,基本上是准点开始的。
一场公益分享会,对于同学们的吸引力是很弱的,要调动他们的热情,很难很难。稍显冷漠的大学生心理和对于强制参与的自然的抗拒心理加在一起,会让这样的报告场面很尴尬。
必须化解这种尴尬。
先从抽奖发纪念品做起,全场千人,抽出10%的人获得一个小熊或者小熊猫的玩偶。现场的气氛就有些活跃了。
公益分享会从江湖这个词说起,我试图唤起与同学们的共鸣:“大家知道金庸吗?”我本以为所有的人都会知道,然而只有不到20%的人举手,看来真的对他们不了解了,他们的阅读书目中大概已经没有射雕英雄,没有雪山飞狐,可能还有卫斯理,肯定会有张嘉佳,而我们在张嘉佳来校读书会之前也不知道他为何方神圣。这就是巨大的代沟啊!
还是继续,毕竟江湖大家是知晓的,我讲到,今天将相聚在公益江湖,江湖的众侠客将分享自己的故事。由此切入报告会。
5.报告
先是省献血办副主任王淑荣的报告,她大概用了40分钟的时间讲解了献血的基本知识,国家政策,献血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其中大篇幅的内容是讲她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既做采集血液工作又自觉无偿献血的感人事迹。我觉得,通过她的讲解,同学们会成为无偿献血的明白人,今后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讲给身边的同学听,讲给自己的家人听,让社会消除对无偿献血的误解。这个时候,王主任和她的同事,就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
房泽岸的报告开始前,两位同学的深情朗诵了他的诗《从老山战场回来的军人》,本来他想自己朗诵这首诗的,然后配上1名女生朗诵,但考虑到没法提前演练,就改为两名学生直接朗诵,为此,他还特意将诗改为第三人称。
通过这首诗,大家聆听了一个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老山战场排雷的时候,最后一颗地雷不慎触爆,老班长一把推开他,将危险留给自己,将生的可能给了战友。股动脉破裂,大出血,班长躺在他的怀里牺牲了。那一刻,班长是他心目中的英雄,这一刻,班长也是全场师生心目中的英雄。
演讲前,房泽岸郑重地换上军服,带上军功章,带上“全国献血状元房泽岸”的绶带,我则隆重做了介绍。
他是一名战斗英雄。在参加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中负责老山战区的通信保障任务,参加了中越边境的扫雷工作及战后中越边境争议地区的军事勘测等任务,坚守在李海欣高地附近的那拉火炉48.4阵地200多天,并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他是全国无偿献血状元。二十多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共计484次,折合献血量26.8万毫升(跟我们上学期799人献血量相当),这些血液,可以救活1000多人的生命。
他是一名道德模范,无影山“泽岸志愿服务爱心先锋队”队长、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房泽岸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名誉主席、济南市红十字会道德模范志愿服务队队长、济南市第十届青年联合会委员。曾荣获过“中国好人”、“全国无偿献血状元”、“山东省学雷锋标兵”、“济南市十大杰出青年”、“济南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济南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等荣誉称号。
他还是一名诗人。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执行理事,先后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回忆录等300多篇,其中我们刚刚欣赏的诗歌《从老山战场回来的军人》荣获了全国诗歌大赛第一名。
演讲台上,房泽岸用他那不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他从老山战场归来参与无偿献血的故事,20多年,484次,26.8万毫升,可以救活1000多人的生命。我知道,这一串数字,于他是一种救赎,他在用自己的英雄行为告慰班长的在天之灵。
他还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次,去泉城广场做献血宣传,在坐公交车的时候,自己装有几十本献血证的的包被小偷顺走,询问血液中心,被告知献血记录可查,但献血证不能补,他郁闷不已。后来故事却有了戏剧化的转折,小偷拿到包后,看到包里面的一本本献血证,被感动了,幡然醒悟,悄悄地将包还给他,同时附信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一刻,他是失足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后来在济南市728暴雨中,他还有英勇救人的壮举。
当他的故事讲完,全场雷鸣般的掌声送上,这一刻,他是全场的英雄。
下来是济南天桥区好佳园养老服务基地院长蔡玉霞,她讲述了自己创办护理院的经历。当初她放弃安逸的工作,投身于养护事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然而她忘我投入,坚持下来,在养老事业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为花甲老人撑起一片天空,她是这些被照料的老年人心目中的英雄。在报告会上,她告诉同学们做公益利他利己,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安心做事,勿求回报,她也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
蔡女士讲完后,我结合她的敬老主题,给同学们提了一个建议:“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每个人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长信,不少于2000字,回顾一下父母关爱你的点点滴滴,详细汇报一下你的大学生活。相信他们看到后,会为你的成长和懂事而骄傲。”
老英雄们讲完自己的故事,学校也给他们送上了一份荣誉,聘房泽岸和蔡玉霞未“校外辅导员”,房泽岸也给学校带来带来了礼物,他亲笔撰写书法作品《齐鲁学子、热血真情》,并向学校赠送“无偿献血齐鲁楷模、美丽泉城温暖你我”锦旗。让他的道德模范服务队大乾分队成员参与捐赠,表达对齐鲁工业大学的无偿献血工作的敬意。
6.传承
这时候,该把接力棒交到青年人手中了。活动现场,山东省无偿献血事业的元老王学捷走上台来,20多年前,就是他带着我去血液中心献出自己的第一份血液的。这次,他将齐鲁工业大学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队旗郑重交到化工学院沈增瑞同学手中。
沈增瑞是化工学院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第二任队长,从今年年初,他们就利用各种时机开展献血宣传,校运会、毕业马拉松、校庆马拉松、济南马拉松都见到他们的身影。此外,他们还到大学城爱心献血屋做志愿服务,做无偿献血的使者。
除了他们之外,材料学院的同学在王介峰副书记和振国辅导员的组织下,也是无偿献血的积极倡导者,他们在化工学院之前做了很多的工作。还有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也是积极参与其中。没有这些同学的付出,无偿献血在学校就很难推广。因而他们是献血组织者的英雄,也是同学们身边的英雄。
沈增瑞同学还是有些拘束,讲话稿没有出彩。初入献血江湖,还有些羞涩,也属正常,将来他们都会成为大侠客的。
7.分享
报告会的主题导向奉献和公益,我讲到,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观看《榜样3》,那是电视上的榜样,而他们几位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作为主持人,我也给同学们分享了我的献血故事,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动他们。
我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1993年,大二,第一次参与献血。毕业后留校在化工系做辅导员,97级的刘永刚同学,组建了无偿献血协会,那时,我们4000多人的学校,年献血量在10万毫升以上。学校无偿献血自此一直走在全省高校的前列,被媒体称为“献血110”。我从2001年开始定期献血,累计到2017年,有19次,共计7400ml。刚才王主任讲了无偿献血的返还政策,其实我们每一个献血者都不想用上这个政策,这意味着你的亲人遭遇了不幸。但谁能说不幸就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真正需要的时候,会不会面临血荒问题?我有着切身的经历,2009年,我母亲突发大出血,发现后送到医院抢救,输了大量的血,但最终没能挽救她的生命。等我赶回的时候,她的体温尚在,但呼吸心跳已经停止了,血袋还挂在输液架上。刚开始回想这事儿,尽是悲伤和愧疚,后来再想,心里有了一些安慰。她在临终的时候,至少还有一袋袋血液试图挽救她的生命,我想,那是我曾经献过的血在力图挽回她,也算尽了做儿子的努力了。后来,我只要到期就献血。直到去年,我了解到献血小板可以频次更高,更有用。又转而成为一名“板友”,从去年11月18日起到现在,累计献血小板23次,46个单位,而法定的最高次数是24次,我这一年的献血总量超出了前24年的总和。
在这期间,我渐渐认识到,一个人即便拿出200%的力量,也是弱小的,一群人,哪怕每个人只奉献一点点,也会形成强大的力量。在省血液中心和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和几个老师开始在学校做宣传,推广无偿献血。
做献血的宣传,最大的困难是突破既有的认知:带着大学生献血,会不会影响你们的身体健康?这个王主任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合乎人才培养的理念吗?我们大学要立德树人,德不是生来就有的,不是看一看听一听就会获得的,需要实践训练和体验,才能获得德的感悟和升华。我们先让同学们从献血服务做起,在服务奉献中获得自我的价值认同。通过近距离的接触献血者,感受到献血者的力量,大家就自觉地把献血者作为榜样,进而向他们学习,从而转化为一名献血者。8个月来,在长清大学城献血屋做志愿服务的实践证明,一半多的献血服务志愿者已经转为固定的献血者,最多的已献血14次。这说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善的种子,一旦有足够的水分,足够的温度,足够的阳光,种子就会萌发。我们做献血的宣传推广,就是提供这样一些条件和刺激。
讲到这些,我很自豪,我感觉,我也是全场的英雄。
8.会后
这次报告会没有进行彩排的预演,一切都是顺着设想的进程进行,同学们的反应,总体来看还算比较积极。报告会进行的同时,外面已经有很多同学在撸起袖子献血了。按山东千人献血率9.8计算,他们属于那百分之一的人,这次撸袖之举,让他们成长为自己的英雄。而从他们的反馈看,从献血前的畏惧到献血后的自豪,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蜕变和情感的升华。立德树人,这才是无偿献血进校园的最大价值所在。
报告会结束后,我们一起在艺体中心门口合影。那个宣传牌上的“热血英雄”四个大字是用房泽岸的献血证拼出来的。蔡玉霞女士还到献血车去专门献血,在这里,学校新闻中心和化工学院的同学们还进行了采访。
9.献血
周四这天我上午听报告,下午组织报告会,中午驾车,没法掌握献血的情况,晚上反馈的情况是,不理想。这有点儿出乎意料,这次宣传比以前做的要好的,为什么效果差呢?天气冷?还是人心冷?
按我的设想,每天应该有三百人左右,实际情况是第一天160多人,预期值的一半,看来过于高估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另外,也发现有一些同学没有收到献血的通知,说明我们的信息传递渠道有问题。
第二天反馈的情况还是不理想,到下午2点多的时候,只有120人,情况非常的不理想,本来以为周日周六周日人会多一些,但最终的统计数字也仅仅是维持了一个平均的水平,平均160多人,总计650人。比上半年的799人还少了150人。
尽管如此,从周四到周日的献血现场,还是有不少动人的场景和画面被记录下来,每天晚上志愿者都会把当天拍的照片传到QQ群里,我也能随时关注着献血的信息。有一天注意到是教官示范团的几名同学穿着制服去献血,想到被忽略的一个途径是社团。应该在社团做一些发动工作,他们有可能会组织社团成员集体参加的。
为了让这次活动的效果更好,将志愿者献血者组织起来,活动前我们专门建了QQ群,以及活动抽奖问卷。报告会开始前QQ群里已经有100多人了,主要来自于大学城血小板微信群,有了这帮固定献血者,对于新来的就很方便解疑释惑了。问卷则是为了让他们升华活动的体验,为了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真金白银地在群里发每百人的红包,在问卷里设红包,前后得有三四百元,这个钱已经预支了12月份的血小板补助了。但是做问卷没有引导到位,到现在还有近百元的红包没有发出去,没有很好的调动同学参与。我设计的“体验+反馈”的德育模式没有画上圈,也打了些折扣。
此外,我还提出,为每位献血者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这是很有仪式感的举动,对于献血者是很好的体验。但志愿者们对这个要求理解不够到位,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口径是“同学,需要不需拍个照片?”后来我让他们把引导词改为“同学们,拍一张照片留个纪念吧!”干工作,得从细处着手,否则好的设计也会落空。拍照率不是很高,只有大约1/3的参与了。所以对于志愿者队伍来讲,还是要进行一些培训,否则他们只是机械的做工作,不能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低头拉车,不去思考,志愿服务的体验也不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地让同学们体验和反思,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0.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