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哥雷语】帮忙不添乱,莫让《女子献血九年母亲用血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带乱了节奏
之所以一惊,在当前“无需证明我是我,我妈是我妈”的大背景下,还有人强求做这样的证明,太不懂事了吧!然而看过内容之后,连当事记者也认可“工作人员是秉着对献血者负责的态度严谨办事,承认当事人张女士提供不了有效证明”,却偏偏在标题的选择和报道的口径上带坏了节奏,事儿办了,却添了乱,这则报道通过网络的发酵,伤害了无偿献血事业,我心里无奈的,凉凉的。
这里有一组数据,据国家卫健委消息,2018年无偿献血接近1500万人次。1998年全国采血量不足500万单位,到2018年达到了2500万单位,近20年都在增长。1500万人次,按中国人口13.95亿,适龄献血人口(18-55岁)约60%,共约8亿计算(参考2016年人口年龄结构数据,19-54岁的占56%,加上18岁和55岁的,60%为估计数,不是很准确,应该很接近),中国适龄人口每年人均献血次数不足0.02次,约0.03单位。张女士2004年开始,到现在15年(注意不是9年,假定张女士不满56周岁,因从报道中无从知晓张女士年龄,未求证)献血4次,1400毫升(7个单位),年均献血次数0.27次,0.47单位,是2018年全国平均数据的13倍和18倍,一个人的贡献量抵得上十几个人,单从无偿献血这事儿来看,张女士献血次数很多,数量不少,那时她母亲没有生病,她献血的初衷肯定是为了帮助他人,为的是公益,而不是后来媒体为带节奏所说的“献血为母亲”,这样一个有爱心的人,是多数人学习的榜样。
张女士母亲2018年手术用血,按照国家和河南省规定的用血报销政策,她启动了报销血费的程序,这个经历跟我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我办的很顺利,她办的不顺利。
我从1993年学生时代开始献血,跟张女士一样,献血不连贯,到2009年,16年时间,共献血8次,3000ml。2009年,我母亲突发急病,生命垂危,抢救用了很多血,但没有挽救她的生命,事后我也走了报销流程。报销前我找人到血液中心去咨询了报销需要的材料,在老家的派出所开了相关的亲子关系证明(因为我的户口也迁出很久了,户口本上好像证明不了)。后来报销过程很顺利,总共报销了2000多块钱的用血费,把我在省血液中心的所有的献血证(省血液中心2200毫升,济南市血站800毫升,这两家当时应该没联网)都给用上了,也包括了1993年的那次。这事儿当时如果写一篇文章带节奏的话,标题大概可以用《男子献血16年,仍然未能救母亲》,然而我当年献血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母亲会用到我的献血证,跟我和张女士一样,多数的献血者都不想用到自己的献血证,用到献血证即意味着家人有危险,谁会为了这个初衷而献血呢!何况互助献血政策也叫停了。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献血为母亲”不是事实,人民日报都这样写,罔顾事实,太过分了。
当然当时我没写相关的文章,但这之后我的献血频次明显增加,2009年到2017年上半年,8年献血11次,后几年到间隔期满(6个月)就献血。母亲未因我的献血而救命,但至少需要用血救命之时有血可用,比之现在很多病人因血源紧张推迟手术耽误治疗或抢救,已经足够欣慰了,这次用血的经历让我更加认识到献血的价值。2017年11月之后,为了能更高效率地献血救人,我开始捐献血小板,每半个月可以一次,其中2018年献血22次。按照当年的全国数据,我一个人的献血量可以抵1000个人的献血量!作为一名资深献血者,我觉得更有资格说说这事儿。
张女士这事儿,经河南卫视帮忙得到了解决,本是好事儿,她的证明是否合乎规范,跟报销的规定和程序要求有关,先是说不符合规定,后来媒体介入,领导发话解决,似乎也缺了点儿规则意识,这事儿不展开讨论了,否则就偏离我想表达的主题了。
问题出在河南卫视帮忙又添乱上,事儿办了,为了刷存在感,用了惹眼的标题和字眼,而这确实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但明显带坏了节奏,伤及了无偿献血事业。一则报道会伤害无偿献血事业,有这么严重?你看看相关文章的评论区就清楚了,几乎清一色地质疑无偿献血。要知道多数人,98%以上是不献血的(2018年年均不足0.02人次),其中很多人也是因为质疑无偿献血而不献血的,这篇文章给了足够的“口实”,让这部分人不再想去献血。我跟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打交道很多,知道缺血是常态,更知道这些献血的组织者开展工作很难,现在会因为这篇文章,他们会难上加难。
所以我们好心办好事的时候,得注意不要伤及别的人和事,要充分考量可能带来的后果。从无偿献血的角度,需要大家对于无偿献血本身(公益)有正确的认知,对于无偿献血的现状(缺血!)有清醒的认识。一般老百姓不管不问不知也就罢了,媒体人,有话语权的人,应该知晓这些情况,故而这部分群体也应该是献血宣传的重点。这事儿如果放到山东电视台,绝对不会出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主持人中好几个都是献血大使,王蕃,书匀等,经常献血,经常宣传无偿献血,她们知道献血是脆弱的事业,需要呵护,经不起折腾。
一则报道,帮了一个人的事儿,伤了一群人的心。
一则报道,会让很多急需用血者无血可用。
一则报道,会让很多采血工作者的心血付诸东流。
一则报道,让这个社会少了些温情,多了些寒意。
媒体人,多了解一些献血知识,多关注献血事业,让这样的报道少一些,让鼓励无偿献血的报道多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