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时光将它遗落在了明清
老烟图文影像工作室
各类文体写作,视频、图片的制作与发布
电话:15979382188 微信:zjx5172119
茧庐织字
敬请关注 期待分享
老烟说:石塘人习惯用“武夷山下的小苏州”来赞誉他们的家乡。古街悠巷,商铺鳞次,再加上糯糯的醉里吴音和石塘女子婀娜风情。小苏杭,显然熨帖之极。找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什么也不带,就带上一架相机,带上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口舌,然后,独自徘徊在石塘古镇里那些未被现代侵蚀的街巷,看古街徽筑,赏竹编桥灯,听吴语传情,品水酒果香……于是,你蓦然回到了梦里的明清。
石塘,时光将它遗落在了明清
文●老烟
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
煮罢皇锅舂野礁,方才盼到下槽时。
双竿入水揽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
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
清 程鸿益《竹枝词》
石塘的纸,成就了整个铅山的一段漫长辉煌。
石塘的繁荣因的纸, 尤其是关山纸,和连史纸一样有名。早在元代,石塘的手工造纸就见于经传。迄明,工艺水平已经很高。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的《铅书》记载:石塘“纸厂糟户不下三十余糟,各槽帮工不下一二千(“千”为“十”之误——笔者注)人”,纸工有400—600之众。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现存古籍中所发现的关于我国手工造纸的最翔实的一则史料。
青山绿水马头墙,白垣黛瓦歇山顶。这就是徽派建筑。这些,不仅婺源有,河口有,石塘也有。岁月究竟没能将石塘的故往全然剥蚀,尽管旖旎不再,但庄穆依稀,清幽犹存。古建里的顶梁,鎏金兀自焕彩,花大门的精雕,表情犹然鲜活。
江南多幽巷。而且江南人多喜欢把幽巷和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女孩连在一块去臆想。是的,那很美!但是,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挑着货担穿巷而来。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商业古镇。谁能说这画面就不美呢!
在上饶,铅山的水酒很有名,而铅山最有名的水酒又数石塘。因为石塘水酒像一个柔情女子,只要亲近了,你便会被她融化,在柔情蜜意里被醉倒。
“纤手蒸玉糯,山泉化琼浆,围炉饮温酒,三冬不觉寒。”这便是说石塘水酒了。入冬,邀上三两好友,温一壶石塘水酒,那温热醇甜的水酒不但会消了严寒,还能也浓了情谊。
铅山有谚语:石塘的斗笠紫溪的伞。除了纸业,石塘以前有一种用油纸为敷面过桐油佐以竹编做成的斗笠也十分精致,可惜,可能因成本高昂而废止失传。但与之配套的竹编工艺却很幸运地得到发扬。石塘竹编萌于元代,盛于明清。以淡竹、水竹、慈竹、刚竹、毛竹为原材料编织成器皿和工艺装饰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石塘主要农副经济产业。
今天的石塘竹编大放异彩,他们早已不再满足传统的篮筐箩篓而降技艺升华到了美轮美奂的工艺装饰品上。他们将一丝丝细薄的竹篾编织成花鸟鱼虫,人物风景,使之成为了一件件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
桥灯是一石塘当地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用很多张长板凳连接而成的龙灯,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是一节一节的长条板凳,每张板凳的凳面上安有4个圆桶形灯笼,每个灯笼插一至二根蜡烛。板凳长约1.5米,宽0.2米,两头各凿一个方洞,用安有托板的木棍前后拴连,即能节节相连,每节又可灵活转动。
到了灯会,各家各户早早吃了晚饭,扛着板凳到广场里集中,逐节对接灯龙,点上蜡烛。桥灯一般每户一桥,凡年内有喜庆的人家增加一桥。村庄小的20多桥,大的有100多桥,这样对接起来就有一里多路长,显得十分派头。耍灯人每人肩扛板凳,手扶木栓,排成一列纵队等候,俟三门铳(一种由三根钢管组成,可以连发三响的土铳)一响,便敲响锣鼓,整队出发,桥灯队先到村前社公庙前舞—圈,接着进村一家户地舞,每到一家,这家便要燃放鞭炮迎接。直到游罢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