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朱元璋在位期间被称为洪武之治,朱棣在位期间被称为永乐盛世,朱高炽、朱瞻基在位期间被称为仁宣之治,成为明初三大盛世,那么这四位皇帝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呢?

一、朱元璋上朝听政,亲历亲为

洪武年间,在奉天门上朝听政,在朝堂上展开讨论,当场拍板,是朱元璋主要的决策方式。一般情况下,朱元璋都亲自决策,亲自处理奏疏,只是对太子朱标有一定的授权。

当然,并非所有的奏疏都在上朝时处理完,朱元璋拿出大部分内容在上朝时公开讨论,由上呈奏疏的当事人,记录裁决结果,即圣旨。

朱元璋设立六科给事中负责稽查政务,与六部对应,即与吏部、户部、兵部、礼部、刑部、工部相对应。

为了防止圣旨无法顺利传达,奏疏中提出的问题涉及哪个部门,便由这个部门对应的给事中负责记录皇帝的裁决。

而且,为了防止上疏官员和六科给事中的欺骗和蒙蔽,朱元璋还令司礼监的宦官当场记录圣旨,并追踪文件的下发过程。古代的宦官实际上是皇帝的家奴,荣辱得失全掌握在皇帝手里,不太可能与官员合谋欺骗皇帝,因而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

此外,朱元璋规定记录圣旨的文件一共五份,分别由中书省、五军都督府、御史台的官员各抄录一份,同时六科给事中和宦官各保存一份,这样一来,各机构相互监督、核查,圣旨不可能被篡改、扣押,因此得到及时、有效地执行。

从洪武十三年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工作量大大增加,他每天起早贪黑,天不亮便上朝,太阳落山时仍在工作,但还是忙不过来。

朱元璋于是找了几位乡间的老儒,设置四辅官协助处理政务,然而这些老儒缺乏政务处理经验,帮不上忙。后来,朱元璋又设置殿阁大学士,随侍御前,担任顾问。

总而言之,洪武年间,绝大部分政务都由朱元璋亲自处理,朱元璋每日在奉天门上朝,在朝堂上与群臣公开讨论并决策,然后付诸实施。

二、朱棣设立内阁,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辅政群体

朱棣登基后,挑选翰林院官员入直文渊阁,即设立内阁,大学士的职权逐渐扩大,但是当时的内阁并非法定的决策机构,只是提供决策咨询的顾问机构。

在永乐年间,内阁成员相当于朱棣的高级秘书,他们品级虽然不高,但是办事干练、学识丰富,朱棣让他们帮忙起草诏书、各种文件,让内阁成员“详看诸司奏启”。

内阁成员与朱棣朝夕相伴,帮助处理大量政务。

朱棣亲征蒙古期间,让皇太子朱高炽监国,处理日常政务,不过军国重事仍由朱棣亲自决策。

遇到重大决策时,朱棣主要找才能出众的六部尚书和内阁成员商议。

内阁成员杨荣才干突出、谋略出众,深受朱棣信任,无论巡视北京,还是出征漠北,朱棣都让杨荣跟着,杨荣逐渐成为参与决策较多的参谋或顾问。

虽然朱棣处理政务时,经常咨询内阁成员的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阁拥有制度规定的议政权。朱棣并非所有的决策都征求内阁的意见,内阁成员只是顾问,朱棣根据需要去咨询他们的意见、看法。

经验丰富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辅佐太子的杨士奇、经常随侍御前的杨荣等人逐渐成为永乐年间比较稳定的辅政群体,经常参与决策。

辅政群体的权力和地位虽然特殊,但他们并非过去的宰相或丞相,只是得到特殊授权的高级秘书和顾问。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皇帝的工作量巨大,朱棣登基后,先后五次亲征漠北,不得不依靠辅政群体处理政务。

与朱元璋相比,朱棣放权、授权较多。迁都前,朱棣离京期间,让朱高炽临时监国,北征时让夏原吉辅佐皇太孙朱瞻基处理北京行在的政务。

在永乐年间,宦官的地位虽然大大提升,有些宦官甚至被任命为监军,但是始终不曾在皇帝的决策中起作用。

三、朱高炽以批答奏章为主,让朝廷重臣票拟

明朝皇帝不上朝是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的。

朱高炽作为皇太子监国期间,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得力的辅政团队,帮助朱高炽处理重要政务,这个团队的成员与他关系密切,而且理念几乎一致,朱高炽对他们十分信任和倚重。

朱元璋、朱棣在位期间,决策主要是在上朝时做出,虽然当时也有很多奏章是在下朝后处理。

朱高炽即位后,主要以批答奏章的方式进行决策,比朱棣放权、授权更多,但是大部分奏疏都是亲自处理,而且从未让宦官抄录大臣起草的圣旨。

四、朱瞻基让秉笔太监代为批红

用红笔抄录大臣起草的圣旨,即批红,是皇帝专有的权力,朱瞻基登基后,为减轻工作量,把这项工作临时分给了数名太监。

在朱瞻基的决策过程中,夏原吉等辅政大臣起草政务处理意见,朱瞻基亲自执笔批示一些奏疏后,由秉笔太监替他抄录。

起草圣旨,即票拟,是皇帝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朱高炽、朱瞻基经常授权夏原吉等朝廷重臣起草谕旨。

为了让可信任的太监替自己批红,朱瞻基开始派人教小太监学文化。

明朝的决策方式逐渐由皇帝一人决策转变为朝廷重臣参与决策、秉笔太监代为抄录的方式。

朱瞻基开始让宦官参与政务,为后来的宦官乱政埋下隐患,不过,他仍然把重要的决策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因而在宣德年间,并未出现刘瑾、魏忠贤那样擅权的宦官。

(0)

相关推荐

  • “蛐蛐皇帝”朱瞻基,功绩堪比朱元璋和朱棣,却为何差点断送大明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个皇帝,是朱棣的孙子.在他少年时期,朱棣对这个孙子百般宠爱,倾心培养.据说,在朱瞻基出生的前一个晚上,朱棣做了一个梦,父亲朱元璋把象征权力的大洼赐给了自己,并嘱咐道:''传之子孙,永 ...

  • 明朝太监“大有作为”,源头是朱元璋的制度设计

    洪武十三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并随即下诏罢革中书省,至此沿革千年之久的丞相制度宣告终结. 没了丞相,皇帝本人成为政府首脑,总理日常政务,集相权君权于一身,皇权空前高涨,前无 ...

  • “仁宣之治”的缔造者朱瞻基,他留下两条隐患,葬送了整个大明朝

    历史上的朱瞻基给大明朝留下了怎样的隐患? 明宣宗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也是明代很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作为守成之君朱瞻基几乎做到了尽善尽美.百姓从连年征战中解脱出来,得以休养生息,朱瞻基整顿军力,减少了大规 ...

  • 90%散户不知道的决策方式,临盘做选择,...

    90%散户不知道的决策方式,临盘做选择,遵循这几个原则,能帮助股民赢多亏少,我昨天做的2只短线标,一个平一个赚,给大家解读一下. 昨天尾盘进了两只标,一个旅游的.一个无人驾驶的,位置介入的比较有优势, ...

  • 我们最熟悉的决策方式(二)

    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 樊登在奇葩说里分享过,我们每个人都很难说,自己做决策是依据有科学的依据的,所以说一定要多读书,为决策找到理论根据,因为书中写的毕竟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甚至是经过验证的东西,这样参考 ...

  • 此人才是明朝最厉害的皇帝,比朱元璋朱棣厉害百倍,却很少被提及!

    明朝有那么一位皇帝,两岁便被立为太子,自幼聪慧,备受皇帝宠爱,成为唯一储君.少年时期,熟读四书五经,其老师所教举一反三,所阅之书更是无师自通,被朝堂内外冠以天才少年之名,他就是朱厚照.被无数人寄予厚望 ...

  • 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决策方式(三)

    为什么一定要知道这个时代最厉害的绝策方式? 以前的知识传播太慢,所以人们需要经验决策.然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是如此的轻松便利,充分利用其他知识来决策才是新时代的决策方式 跨学科的基础原理和规律 ...

  • 多元思维模型: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决策方式

    速读摘要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问题,你是如何找到解决方案的?靠经验?学知识?在这个时代,问题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人们学习的速度.多元思维模型可以让你通过有效的规律高效解决问题.它具有层次性的特 ...

  • 他才是明朝最厉害的皇帝,比朱元璋朱棣厉害百倍,但鲜少被人提起

    在明王朝时期,最为有名的当属朱元璋与朱棣,朱元璋开启了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蒙古人对中原长达百年之久的蹂躏,朱棣通过手段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而且在对外开发方面做出极大贡献,不管是派兵出征北伐,还是派 ...

  • 智能化时代作战决策方式变革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和其他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威力推动着决策思维.模式和方法的变革,建立在小数据时代基于直觉和经验的决策将让位于智能化时代基于全样本数据的决策,并将成为主导战场制胜 ...

  • 史上最令人惋惜的皇帝,若他多活十年,就没朱元璋朱棣什么事了

    康熙和乾隆这祖孙俩创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纪录,康熙以执政六十一年的时间跃居榜首,而乾隆以执政六十年的时间名列第二,但其实乾隆只是提前退位,以表示对康熙祖父的敬爱,事实上他当太上皇的时候,还 ...

  • 职场不顺,可能是你的决策方式有问题

    发布时间:2020-11-19  01 人际关系背后的性格影子 客户刘栋在公司十多年,一直是基层技术骨干,后入公司的90后开始变成自己领导,自己却一直晋升无望.客户黄叶有试用期过不了的可能,因为跟直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