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一个县的名字就得自于驿站,为何到了明朝2个驿站却先后被撤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是个因驿站而设县的地方。“有陶丘,赵置馆于其侧,故名馆陶”,战国时期的赵国,在一座名为“陶丘”的旁边置馆驿,馆陶之名因此而得。
刻在砖块上的《魏晋邮驿图》
据清朝的《新山东通志》记载:
馆陶县西临卫河,为水驿通衢,据临清上游、平原旷野,利于车骑。五代梁唐每争为形便之区,颇称要害。
馆陶县便利的交通条件
馆陶地处山东省、河北省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南北方向上在古代分别有黄河、隋大运河永济渠、御河、卫运河等水路交通,因此既是“水驿通衢”,又“利于车骑”。得益于这个便利条件,我国历史上多个朝代都在馆陶设立了驿站。特别是元朝及以后,更是建立了完备的驿站系统,馆陶县就是这个系统里众多驿站的重要节点。
据清朝、民国《馆陶县志》“建置”中记载馆陶县有两个驿站设施:
南陶递运所,在城西南三十五里,明永乐六年(1408年)建,久废。
陶山水驿,在城西南四十里,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建,久废。
清代《馆陶县志》中记载的陶山水驿、南馆陶递运所
水驿和递运所都是明朝驿传系统中的机构,这个记载里的“城”为当时馆陶县治所、今天属于山东省冠县的北馆陶镇,南陶递运所、陶山水驿所在的地方就是今天河北省馆陶县的县城。在记载中建立于永乐年间的递运所和水驿,只是“久废”,并没有确切的废弃的时间。在《大明会典》中则给出了裁撤掉的具体时间,陶山水驿和南陶递运所是分别于隆庆三年(1569年)、万历八年(1580年)从整个大明王朝的驿站系统里被裁撤掉。分别存在了146年、172年,相比之下南陶递运所存在的时间稍微长一些。
《大明会典》中记载的被裁撤的陶山水驿、南馆陶递运所
为何这两个驿站系统里的设施被撤掉,撤掉以后就没有再启用吗?
明朝的驿站系统是元朝站赤系统里继承和发展。站赤,即驿传的蒙语发音,用于“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以至于今天的汽车、火车等停靠之地仍然称为“站”,也是受元朝站赤的影响。服务于元朝站赤系统的在陆路有牲口、大车,水路则为船:“凡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
元朝时的南馆陶站
站赤系统也直接“催生”了今天的馆陶县城所在地南馆陶。元朝时因为从临清向南取直的大运河未能很好地发挥漕运的作用,因此从魏晋时的白沟、隋朝的大运河永济渠、宋朝的御河演变来的卫河仍然承担着从南方向北京运送漕粮的任务,由于从大名府治到馆陶县治北馆陶距离过于遥远,在两者之间设置一个“南馆陶站”就成为必要。
明朝的驿路图
明朝,规定每六十里至八十里设马驿一所,以京师北京为中心连接四方。在北京的总部称为会同馆,是属于礼部管理之下的一个机构,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置,初名四夷馆,以接待四方来朝者。正统六年(1441年)分为南北二馆,南馆在玉河西堤,北馆在澄清坊。清朝的会同馆则位于正阳门内侧东边,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铁路博物馆北。
清朝位于正阳门内东侧的会同馆
会同馆联系京外的水马驿、递运所,主要用于公差人员往来、公文递送等事项,设置原则为“因地里要冲偏僻,量宜设置。”在新设驿站时,先是差人到现场查看,选择靠近乡村市镇的地方,绘制好图形后向上级汇报,里程要适中,还要确定驿站规模,需要船车马驴的数量多少都要详细上奏。待朝廷同意之后,由工部修建驿站、吏部选择驿站官员、礼部铸造官印。京城的会同馆由礼部主客司主事管理,为正六品,县级的驿站由驿丞管理,一般为正九品。
驿站的牲口数量也有严格规定。在交通要道上的驿站,要设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而不在要道的驿站要设马二十匹、十匹、五匹。水驿设船也不等,在通行正路上设船二十只、十五只、十只,较偏僻的地方,设船七只、五只。
明朝山东省驿路,馆陶已显得极为偏僻了
由于明朝对元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进行改造,能够基本上满足漕粮运输的需要,所以卫河运输的漕粮就仅剩河南一省,驿站系统中的南馆陶重要性越来越低。据明朝黄汴于隆庆四年(1570年)修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研究明代水马驿站配置、水陆驿路分布、国内水陆交通路程的重要文献《天下水陆路程》,记载北京向南京、浙江 、福建等省和到河南、湖广、广西三省的两条驿路就已经离开了卫河一线,离开了馆陶。
从北京向南的两条驿路,离开馆陶已经很远
北京至南京、浙江 、福建驿路
北京会同馆良乡固节驿、涿州涿鹿驿、新城县汾水驿、雄县归义驿、任丘县鄚城驿、河间府瀛海驿、献县乐城驿、阜城县阜城驿、景州东光驿、德州安德马驿、渡卫河、德州太平驿、高唐州鱼丘驿、茌平县茌山驿、东昌府铜城驿、东阿县旧县驿……
北京到河南、湖广、广西三省水陆
顺天府、良乡县、涿州、定兴县、白沟河、安肃县、保定府、庆都县、定州、新乐、真定府、栾城县、赵州、柏乡县、内丘县、顺德府、沙河县、邯郸县、磁州……
就连京师到北直隶各府走的驿路也没有经过南馆陶
北京至所属府
顺天府至顺德府、顺德府龙岗驿、临洺驿、广平府丛台驿、肥乡县、大名府、小滩铺、冠县、清水铺、临清州……
从这三条驿路看,南馆陶的重要性到明朝末期已经变得不太重要,因此被裁撤也成为了必然。并且从裁撤顺序来看,先裁水驿,后裁递运所,很显然这正是因为受到大运河离开、水上交通要道性质丧失的影响。先是水驿没有必要存在,后又因大运河沿线的城镇愈加繁华,而沉寂下来的馆陶县在陆路交通重要性上也随之降低,又导致南陶递运所被裁撤。
清代馆陶马夫、青白夫、马匹每年所需费用
那么到了裁撤之后就没有了以后了吗?其实虽然作为交通线路要冲上的南馆陶水驿和递运所在明朝末期先后被裁撤,但是县里和外地的一些公文往来、人员出差也还是需要驿站系统的,所差的无非是重要和不重要,服务于全国大驿站系统的机会比较少罢了。这个情况在清朝《馆陶县志》中记载县里每年的花费就可以显示出来:
驿站里甲夫马,共银一千四百九十八两二钱六分六厘三丝四忽五微九织。
走递青夫十八名,每名八两,走递白夫三十九名、马夫九名、马牌子一名,每名俱十二两。合讲工食共七百三十二两。
走递马十八匹,每匹草料三十六两,驴六头,每头草料四两四钱,以上两项合计共银七百三十四两四钱。
马匹为十八匹,符合明朝时候不在要道驿站的设置。足以证明馆陶的驿站系统在清朝还在运行,只不过是没有元、明时期那么重要罢了。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