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专栏(188) | 赵丽丽: 秋日乡行

沈丘专栏主编 / 露白

沈丘专栏副主编 / 刘彩珍  张杰民  王倩倩

文:赵丽丽 / / 图源:堆糖

♫. ♪~♬..♩

香落尘外沈丘专栏群成立以来,已经有30多位文友加入。许多友友们只是在群里通过文字相互了解,虽彼此仰慕久已,却无缘相见。大家一直想找机会一唔。九月九来临,正是文人登高望远的日子,广阔的大平原,有心聚会,何处可登高呢。正在此时,我收到林寨村党支部书记林峰先生邀约,他热情地说:“我们村为六十岁以上老人过重阳节,你带文友来采风吧,我特意为你们作家安排一桌饭。”

和林峰先生相识已久,知道他是性情中人,乐善好施。记得那年我们单位一位年轻的同事身患重病,同事们积极为他募集医药费,他在我的朋友圈看到消息,拿出一万块钱交给我,让我转交同事,并特意叮嘱不要留名。这么多年,看着他从普通职工到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再到回村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路跌跌撞撞、披荆斩棘,硬是带领林寨村民走出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把林寨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全国文明村”、“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股份改革试点村”,林峰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有故事的人,还是一位有担当有情怀的共产党员。

晚上在专栏群发出了去林寨村采风的消息,不一会儿就有十几位文友报名,以至于我不得不紧急艾特群主露白老师,让他赶紧发群公告,宣布报名截止。心如简老师老家和林寨村距离很近,为了和文友相聚,特意报名从郑州赶回。

露白老师是大家公认的“沈丘百科全书活地图”。这么多年,他利用节假日,走遍了沈丘境内的大小河流,走过了每一座桥梁,考证每一个历史典故和传说,整理了十多万字的资料,为众文友规划采风路线,他当仁不让。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有此采风的机会,良辰美景自是不能辜负。露白老师领路,从县城出发,顺路凭吊古遗址“姬僚冢”和“石佛寺”,由远及近到林寨。

在乡间公路上穿行半个多小时,来到“姬僚冢”。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两间不大的小屋静静地站在一个大土堆上,两面红色的旗子在风中飘扬,这就是传说中的“姬僚冢”。所有的粮食已经入仓,空气里尚存收获的气息。刚犁过地耩上麦,褐色的土地晒着大小不一的红薯片,和天边洁白的瓦块云相映成趣。沿着小路缓缓上行,穿越时光的隧道,三千多年的历史尘埃下,掩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古吴国国王姬僚就长眠于此。相传古吴国国王姬僚死于一场兄弟阋于墙的宫廷政变,远去的刀光剑影中留下许多未解之谜,和他的死亡一样扑朔迷离的还有江湖传说的“鱼肠剑”,和他死后为什么葬在距离吴国都城那么遥远的蔡河岸边。

我们在冢上荒草从里找到一块残缺的石碑,上面刻着“姬缭冢”,“河南省人民政府立”等字样,此“缭”彼“僚”是不是通假字无从得知,历史总在传说中不断被丰富,就像冢上小庙门楣上贴着“姬缭奶奶庙”一样,融入了后代人的想象和欲望。

在秋风的叹息声中告别姬僚冢,去下一站石佛寺。

石佛寺在后赵桥村,是心如简老师娘家,这也是她专门从郑州赶回来,陪大家一起采风的主要原因。她提前联系本家近门侄子,让他送来石佛寺的钥匙。我们跟着心如简老师,沿着小河往村子东北角走。心如简老师边走边给我们讲述石佛寺的来历。她指着这条大约2米宽的小河说:“这就是八丈沟。相传石佛寺的汉白玉佛像坐着筏子,就是从这里过来的。佛像顺着八丈沟来到这,族里长者带着村人给佛像烧香磕头,说是村小钱少,建不起大庙,让神仙们别处安身。又带着村民把神仙们乘坐的筏子送入水中。没想到,第二天,神仙们乘坐筏子又回来了。既然神仙和这里有缘,族里长者号召大家捐钱捐物,修建了石佛寺,距今已经六百多年。”

露白老师在一旁补充道:“你们别小看这条沟,相传这是三国时期邓艾修建的一条运送粮草的河道,已经有一千年多的历史了。后来年久失修,河道拥堵,当时京都开封水位上涨,各路大臣纷纷上奏折,要求和八丈沟平行,新修一条河道,清理疏浚颍河,再引颍河水入淮河。彼时,苏轼任颍州知府,多次实地考察后连上三折,详细讲解颍河、淮河走势和水位,及引颍河入淮河引起河水倒灌引起的严重后果,朝廷最终放弃这项工程。”

心如简老师惋惜地说:“我年轻的时候,这里还是沟满河平,岸边芦苇丛生,野鸭水鸟自由自在地游泳。”

一阵清风吹过,一片片枯黄的树叶挣脱野草的挽留,开心地奔向远方,就像清浅的河水日夜不息汨汨流淌,带走光阴的故事和传说。

绕过两颗高大的白杨树,转过弯,来到一座小院门前。心如简老师说:“这就是石佛寺,是近几年我父亲和本家叔叔组织村民重建的。”心如简老师近门的侄子送来钥匙,看到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侄子,我们不禁莞尔一笑,心如简老师的辈分也太高了吧。文友晨钟惊晓梦宅心仁厚,看着老人家跑得气喘吁吁,和我商量,给庙里捐些善款,众文友欣然接受,聊表心意。

漫步在石佛寺,不禁对当地村民的包容心感到诧异,寺里供奉着时代不同信仰不同的一众神祗,穿着花花绿绿的服装;佛像前摆满各色供品,显示了当地村民对各路神仙的恭敬和崇拜。石佛寺经历多次损毁和重建,和朝代兴衰紧密相连。如今村里百姓又自发组织重建寺庙,说明老百姓已经解决了温饱,开始寻求思想生活和精神生活了。

沿着村内小路往回走,不时有村民亲热地和心如简老师打着招呼。出了村口,心如简老师指着不远处的村庄说:“那就是林寨村,和我们地边搭地边。”

我们在林峰先生电话指引下寻林寨村新建的村委会,他已经在村委会等候多时。刚进林寨村,就听到大喇叭里村干部声音洪亮地高声喊着:“各位村民请注意,今天是九月九,村里请六十岁以上老人集体过重阳节。年轻人都早点回家自己做饭,给爹娘放一天假,让他们也吃一顿现成饭。不到六十岁的不要来哈。”

新建的村委会是一幢青砖黛瓦的小院。这块宅基地是村支书林峰先生家祖上留下的老宅子,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集聚的环境,林峰先生动员老父亲和叔叔们无偿捐出来,修建了村委会。村委会附近已经有老人聚在一起晒着太阳,说着家长里短。村委会门前的广场上,摆了二十多张桌子。看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很受老年人欢迎。

#林寨采风

村委会院内支起两座大火炉,熊熊的大火舔着锅底,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大蒸笼滋滋冒着白烟,一摞摞大红碗已经刷好待命。正在忙碌的师傅们都是本村村民,他们边干活边开着玩笑,看到我对着他们拍照,主动整理一下衣服,挺起腰板,露出和善的笑容。宽大的村委会办公室墙上,贴满了林寨村近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奖状。大家坐下来,认真听林峰先生讲述了他和村干部带领村民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股权经营试点”工作取得的骄人成绩和遭受的挫折。

中午12点,广场上热闹起来。老人们陆续到来,有和邻居结伴而来的,有老两口相互搀扶着来的,也有孩子用车子送过来的。偶遇一位脸色黑红的老妇人,问她村里开展集体过重阳节有多少年了,她仰起脸,若有所思地眯着眼想想,然后笑吟吟地说:“记不清啦。反正从我六十岁以后就年年过,我今年已经六十六啦。”

我被她的笑容感染,不由地也笑起来。我又问她:“今天开心吗?”

她声音高八度地说:“开心啊。一年到头忙,忙完地里忙家里,忙完大人忙小孩;今天好,不用做饭,不用刷锅,跟个客人一样,吃个现成饭。”说罢,禁不住大声笑起来。

旁边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接着说:“现在干部好,看老年人主贵,过年还给俺买新衣裳发钱,想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晴空下,老人们坐在秋风里把酒言欢,你给我叨个菜,我给你夹块肉,整个村庄都沉浸在祥和安静的暖阳里。古老的习俗是历史的活化石,古人九月九登高的仪式已经无从考证;林寨村集体为老人过重阳节,把古老的风俗赋予新的表现形式,不但意趣昂然,亦是对先辈对老人的怀念与安慰。

作者简介:

赵丽丽,河南沈丘人,河南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在《阳光》《散文百家》等报刊杂志。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尾子

主编:烟花    清欢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朱晓燕

美编:无兮    ETA    张婷儿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  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