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医
作为广东省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大力投入研发和自主创新,为实现特医食品从进口依赖转型为自研自产的突破!
1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微量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七大营养素,若这些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加,则容易引起营养不足。若这些营养素摄入过多,营养素特别是脂肪在体内积累,会导致营养过剩。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部分。临床上营养不足通常是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即由于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和体征。严格意义上,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不良的广义范畴。但人们习惯把营养不良等同于营养不足或营养缺乏,因而下文所讲的营养不良主要是特指营养不足。营养不良是指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不能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求,可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机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营养不良(特指营养不足)在世界上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据统计,2007年全世界有9.23亿人营养不良,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儿童占全部死亡儿童的45%。
在中国,营养不良状况已明显改善,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示:我国成年居民营养不良率仅为6.0%,该数值比2002年降低了2.5%。其中农村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城市,尤其贫困山区较为突出。
疾病类型根据病因分型可以分为原发性营养不良和继发性营养不良。原发性营养不良主要指营养素摄入不足,而继发性营养不良主要是营养素吸收利用障碍或者消耗过多,而导致的营养不良。传统上通常将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干瘦型或单纯饥饿型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为能量摄入不足,常见于慢性疾病或长期饥饿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脂肪和肌肉消耗,皮褶厚度和上臂围减少,躯体和内脏肌肉量减少,血浆白蛋白可显著降低。发生于婴幼儿者则生长发育迟缓。
低蛋白血症型常见于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创伤和感染等应激状态。与干瘦型不同,该型伴有明显的生化指标异常,主要为血浆白蛋白值明显下降和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患者内脏蛋白质迅速下降,毛发易脱落,出现水肿及伤口愈合延迟。若不采用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因免疫力受损,导致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或严重真菌感染。
混合型营养不良为严重的一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均不足所致。常见于晚期肿瘤和消化道瘘患者。因原本能量储备少,在应激状态下,体蛋白急剧消耗,极易发生感染和伤口不愈等并发症,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分册(2008版)》指南及规范进一步指出:已有营养不良的住院患者接受规范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结局,包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相反,如果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治疗不但让患者获益机会少,而且还将增加医疗资源耗费。肝脏是机体内最大、最活跃的代谢器官,它参与体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一旦肝脏发生病变可引起人体营养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患者尤其是一些慢性和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不仅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还与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及预后密切相关。不同肝脏相关的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当然也有这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法,我们后面几期会给大家带来不同肝脏疾病的相关的营养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营养风险筛查(WS/T427-2013).2013,北京.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分册(200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