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虎 | 从国际比较的视野看学生作业问题
2021年7月3日下午,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文摘周报社承办、中关村第一小学协办的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以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廖红等与会领导对我院举办教育科普论坛、推进教育科学普及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等与会专家围绕“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作业”论坛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就作业问题达成一些初步共识。论坛采取线下会议与线上直播结合方式,来自北京、江苏、重庆、山西、河北等省市的高校和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人员、家长等200余人出席了现场会议;线上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关注度达9万余人次。论坛得到教育战线和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取得明显正面成效。本周起,我们陆续推送会上领导和专家精彩讲话和报告的文稿,以期对全国推进落实“双减”政策有所助益。
朱小虎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成员
我一直在做大规模教育评价研究,在大规模的教育评价中,作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今天主要探讨的是课外作业,因为我觉得课外作业可能是我们今天面临问题的重要挑战。
我按照图片的情绪负向、正向、中性来做了一个计数(见图1)。发现韩国语检索到的负向图片有8张。芬兰语,没有一张负向的图片,也没有一张正向图片,只有中性图片。所以芬兰这个国家是不是特别值得研究?中文检索的家庭作业图片,出乎大家的意料,负向图片也不多,正向图片也有,中性图片也有。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可以看到,如果从社会舆论的角度来看,韩国的家庭作业问题更为突出。并且,东亚地区普遍负向评价较多。东亚国家的教育竞争、社会的竞争相对比较强,所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社会竞争的传递。
我们在中英教师交流的时候也拍了英国小朋友的数学作业(见图3)。
为什么有作业?库珀对几百项关于作业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他从这些方面阐释了作业可能的积极影响,比如说它有短期的对孩子学习的成果的影响,有长期的学术获益;有非学术方面的影响——对今天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孩子能够获得更强的自我目标定向的能力,更自律,会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时间,以及能够有更多的、更好的、更强的好奇心;家庭作业还可以起到联系父母、学校和学生的作用。但是,过多的家庭作业会造成一种餍足效应,比如对学习失去兴趣,身心疲劳,占用休闲和社区活动等等。所以用好家庭作业对于教育是有意义的,但是用不好也会造成负向影响。
首先,中国学生的作业时间在全世界是最长的。这里的13.8小时不仅包括初三学生、高一学生,还包括职校的学生。我们的学生课业负担非常重。
从图6中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学生的成绩最高,在右侧最上角。同时,我们的学习时间也是最长的,尤其是在和芬兰日本这些与我们成绩差异不太大的地区相比时,你会发现我们确实学习效率较低。我们的学生每周学习时间为57个小时,芬兰的学生学习时间36个小时,我们整整多了21个小时。有这21个小时,我们的孩子可以做多少事情!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些时间全部用在所谓的学习上?
我们的老师特别擅长教学,但是不大善于布置一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业。
▲图7 数据来源:TALIS 2018数据库
以OECD的31个国家的均值画一个十字线(见图7),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台湾和日本是较少布置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的自主作业的,也很少布置长作业。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这种特征更加明显。这与整体教育的关注度有非常大的联系。当然并不能据此诟病我们的老师故意不布置这样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