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丨14亿中国人,今天都要好好吃饭

极物君语:

秋分,丰收。

丰收,是农民脸上灿烂如阳的微笑,也是中国大地被染上的金黄。

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

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实现粮食丰收,2019年我们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人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丰收,是物质的充裕、生活的底气,也是中国人内心生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你知道吗?

一粒米的诞生,从种植早稻到作物成熟需要90到125天。

我们经常吃的玉米,从种植到收获,最快也要70天。

14亿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好的背后,是无数农民春播的忙碌脚步,和秋收的辛劳背影。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从严寒荒芜的高原到梯田起伏的山区,从肥沃的冲积平原,到富饶的江河湖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中国人,总能在脚下的田野里,获取最丰饶的粮食。

长江和黄河,中国两大母亲河,孕育了大小粮仓,也形成南稻北麦的作物格局。而在或贫瘠或严寒的高原上,青稞、土豆、高粱,也不曾亏待过勤劳的中国人民。

东北黑土地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东三省,我国最大的粳稻、玉米和大豆产区,这里出产的大米,堪称“黑土地上的黄金”。

“一两土二两油”,东北每一厘米厚的黑土层,就需要两百到四百年的演化。

日照时间长、高寒地区一年只出一季谷物,让东北大米积累了更多风味和营养物质。

“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粒长色白”,早在《新唐书·渤海传》就记有“卢城之稻”,如今卢城所在的伊通河,今天吉林省安图县石门镇一带,至今仍是吉林重要的水稻产地。

清朝时,康熙皇帝在松花江边吃了一口吉林大米,忙赞是“粗碗白饭仙家味,在禾之中享安宁”。

虽然我们今天吃到的东北大米,是民国以后选育的日本稻种,但这也印证了东北黑土地千年来的肥沃。

但天寒地冻的东北,引进的稻种容易“水土不服”,经过一代代东北稻农的努力,东北地区才真正从“北大荒”,成为今天中国当之无愧的“北大仓”。

被《舌尖上的中国》誉为“中国最好稻米”的黑龙江五常大米,无疑是东北大米中最出圈的,煮出来米香沁人、米粒缠绵,油润光亮。

而在辽宁,被誉为“鱼米之乡”、“辽河金三角”的盘锦,独特的稻蟹共生关系,则形成了盘锦特色蟹田大米。水稻给螃蟹栖息之地,螃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又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

南方人

以米为食,无米不欢

在全国水稻面积种植最多的10个省里,除了黑土肥沃的黑龙江,其余省份均来自南方。

水稻主要还是集中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南方,所以南方人以米为主食,无米不欢。

北方出矮胖的粳米,南方则出苗条的籼米。

相比口感软软黏黏的粳米,籼米口感偏硬,也是扬州炒饭、广东煲仔饭等南方米食的主角。

被誉为“中国丝苗米之乡”的增城,出产的丝苗米,细长苗条、晶莹洁白、米泛丝光,堪称“米中碧玉”。

煮熟后的丝苗米口感介于糯和韧之间,似泰国茉莉香米般清香,加入汤水搅动后,饭团散开,汤仍清澈见底,饭粒条状而不烂。

广东煲仔饭,就必须选用增城丝苗米,粒粒分明的米饭在锅里恭候锅中食材的油脂,米饭和油脂交融后,下层是焦脆的锅巴,中层是米饭原香,上层则有食材和酱油混合的美妙滋味。

制作扬州炒饭,江苏淮安出产的籼米最适合就地取材。粒粒松散,让蛋液把它们颗颗包裹,油香充盈米粒间,让人馋得欲罢不能。难怪全中国的炒饭,都要一沾扬州炒饭的光。

食惟糯稻

贵州人的糯米情结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农田耕地离家远,所以云贵山民们大多因地制宜,修梯田耕作。

红糯、黑糯、白糯、香禾糯、秃壳糯、旱地糯……黔东南苗族侗族人就在这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种植着上百种原始糯稻,水田里同时还养着鲤鱼和鸭子,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

糯稻耐湿,又能适应高山温差变化,贵州无疑是最适合它们的栖息之地。而且糯米营养丰富,能迅速补充体力,又能捏成团、方便携带,对于需要外出干活、不便返家的山民来说,是极扛饿的主食。

据《黔南职方纪略》载:“黑苗,食惟糯米,舂之甚白,炊熟成圈,以手掬食”,在黔东南地区也慢慢形成将糯米捏成团、直接用手吃的“吃抟(tuán)饭”的习俗。

贵州从江县加榜梯田盛产的香禾稻,被称为“糯中之王”,用它做成的抟饭,口感软黏,光吃糯米饭团也口口盈香!

图片2|白石不可 ©

“糯食之乡”贞丰的油糯米饭,经过两次焖蒸的糯米,再用猪油炒好后装在铁锅内,用文火保温。

上碗时配上油炸肉片,米香肉酥,油光满糯,食之不腻。若是恰好能吃到锅底那一层金黄酥脆的锅巴,贵州人可以开心一整天。

遵义人则喜欢把豌豆汤倒入糯米饭拌着吃,豌豆和糯米在碗里争香,筒骨和黄豆熬成的汤底,又让糯米在其中升华。

小麦

黄河沿岸的史诗

新疆的馕千姿百态,陕西的油泼面火辣豪迈,河南的烩面大碗朴实,山东万物皆可大馍馍......

小麦,是北方饭桌上绝对的主角。

自西亚迁徙千里传到中国,小麦最终在黄河沿岸找到了和原产地相似的环境,因而这里出产的面食,带的是最纯正的血统。

被抛落、摔打才能造就的绵延滋味的小麦,又像极了北方人柔软又坚韧的性子。

夏日,中原大地上风吹麦浪,正是夏粮收成时。在小麦的主战场河南,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上,收割机正喜悦地横扫着大地。

河南的小麦的生产量占中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品种优良的河南小麦,让河南人无论是拿来包速冻饺子、做饼干、方便面,都做到了全国第一!

凭借“天下之中”、“十省通衢”的交通优势,又支撑起了全国人的饭桌。

青稞

高原上的大地礼赞

高寒的气候使青稞的成熟比中原地带的其他麦类要迟两个多月。但能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高原,迎来一种作物的成熟,是藏民们一年中最值得庆祝的事。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喜马拉雅山横亘于南部,它的北面,雅鲁藏布江从雪山冰峰间流出,奔向藏南的谷底,开辟了西藏最富庶的农业区——日喀则。

它被称为西藏的“粮仓”,种植着青稞、荞麦等高原农作物,粮油产量可达整个西藏的40%。

耐寒、耐旱,生长周期又短的青稞,早在数千年前就被藏族人民驯化种植,青稞无须脱壳、易于炒食,也是世界上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麦类作物,青稞供给的营养和能量,让藏民在人迹罕至的高原顽强地生存下来。

糌粑是青稞作为主食的最终形式。秋收后,藏民会把收割回来的青稞炒熟后磨成细炒面,吃的时候把糌粑放到碗里,加上酥油和茶、水,用手捏成团,可御饥寒。

土层稀薄的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

兴许种不出颗粒饱满的五常大米

却是能养出黄黄胖胖的洋芋(土豆)

长江边的高粱,口感大概比不上水稻

却走上了别样的粮食征途,酿出五粮液和茅台

成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国酒

花生、大豆,丰盈饱满,作粮食可以饱腹

也能变身成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调味料——油

东北人秋日的时令鲜物鲜苞米(玉米)

既是人类爱吃的甜蜜主食,也是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玉米价格上涨,我们吃的猪肉价格也要飞上天

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吃饱饭这件事,不过三十年

丰收的另一面不是浪费和挥霍

而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加倍珍惜

秋分,丰收

愿所有期待收成的人们如愿以偿,岁丰年稔

也愿百姓人人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0)

相关推荐

  • 好山好水“好味稻”,广西香米等您来品!

    珍珠为宝,稻米为王.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米饭是我国广大居民的主食产品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米的身影无处不在.除了米饭,包子.面条.米粉等等,都是用大米做成的可口食物. 广西是华南稻米的重要产区, ...

  • 图说丨宁夏引黄灌区:初夏好时节,插秧正当时

    22 . May 小满前,北方陆续进入水稻播种或插秧时节,北方播种的是一季稻,生长周期长,光照充分,故稻米吃起来香糯.韧劲.尤其是宁夏平原所种植的水稻,得天独厚浇灌黄河水,且种植历史长,为国家主要粮食 ...

  • “稻”可道,非常“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溘然长逝,令国人唏嘘不已.中国历来推崇食为民天的思想,不辞羸病能让众生得饱,这是何等伟大而朴素的人生.中国追根溯源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大多数先民以五谷杂粮为主食,而这其中稻米的地 ...

  • 水稻,我们都是干饭人

    乡间的歌谣 永远的依靠 稻香 周杰伦 - 周杰伦地表最强世界巡回演唱会 禾本植物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身高1-1.8米,长长扁扁的叶子,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 所结果实就是稻谷,去壳后成为我们熟 ...

  • 华夏粽子地理

    英语国家对粽子有三种称呼:Tamale.Chimaki和Zong. Tamale来自西班牙语,意为"玉米粉蒸肉",这是在玉米原产地拉丁美洲,墨西哥.巴西等国家流行的一种街边小吃.C ...

  • 原创 | 纪念袁隆平:杂交水稻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5392字8图,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平台转载请查看主页"联系我们". 5月22日袁隆平逝世.在举国哀悼的时刻,网上沉渣泛滥却掀起了一 ...

  • 如果小麦和玉米价格涨到5元,有多少农民会回到农村?

    #三农高热选题创作营# 年初,玉米价格开始暴涨,如今的国际市场陈小麦价格保持1.4元左右,于是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于是就引发了如果小麦和玉米价格涨到5元,会有多少农民重新回到 ...

  • 我为什么说老种子、三不用的稻米是文物级产品?

    我种了九年水稻,有幸接触了许多新农人,也有幸吃了无数种稻米,这是活了几十年从不没有遇到过的,因此感触颇深.鲁迅说:什么是路?走的人多了就是路.那么什么粮食好吃,吃多了,就能找到答案,窃以为,我吃大米饭 ...

  • 中国人的米饭情结

    文/ 彭薇 今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用毕生心血,帮助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米饭情结.作为最早的野生植 ...

  • 糯米,是怎么征服人们饮食结构的?

    糯米.稻米知多少? 汉代的<尔雅>中,出现了一句奇怪的话:"秔(音同'粳')糯甚相似,粘不粘爲异." 其中的秔正是今天我们所谓的粳米,糯则是糯米.由此可见,糯米早在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