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
学者介绍
高波,男,1982年生,陕西榆林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2001年至200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心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至201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尤其关注其中政治思想的部分。论著有《追寻新共和: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1886—1932)》(三联书店,2018年4月),译有《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近年发表论文有《民初代议制危机与贤人政治论的展开》、《康有为与民初政治保守主义的调适》、《晚清理学视野下的英国殖民秩序》等。
驻访感言
首先是对文研院的感谢。在这个时代,这里自然平易的学术气氛实在是太珍稀了,在这里,学者像学者,学问像学问,事物回到了朴素和本真的状态。我是一个比较宅的人,没事很少出门,一开始对每天都要来文研院感到不太习惯,但渐渐就被吸引了,变成每天都要来,来了很欣悦,算是完整地体验了文研院的宗旨:“近者悦,远者来。”
我知道,我所经历的这一切是很昂贵的。在这个数量化学术的时代,稍有经验就能知道,维持文研院这样的存在需要面对的各方面的压力。我最为感谢的是,文研院上下,从邓老师、渠老师开始,平易自然地做事,平易自然地与我们相处,就好像文研院的存在是很容易很平常的一件事,无需多少努力。要向这份看似平淡的担当致敬。
我在文研院的四个月期间,除了参与内部报告会与讨论会外,另外做的一件事是在孙歌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组织了一个读书会,与北京各高校历史与文学两系的八、九位朋友一起读沟口雄三的《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目前已读了五次,暑假将继续在文研院进行。个人研究方面,主要是在进行下一步研究的理论阅读与资料整理工作,重点放在晚清同光时期政体与文明思想的变化方面,完成了对廖平思想的初步梳理,接下来将围绕这些主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写作。
对我个人来说,文研院的经历不仅关乎学术,也关乎朋友,关乎做人。各位同期的互相砥砺,邓老师、渠老师、韩笑兄温润平易而又自有风骨的为人处事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学问上的长进倒在其次,这些东西是更珍贵的。我觉得,文研院有些传统书院的意味,于无声无臭处陶冶涵容,处处皆有春意。昨天和孙歌老师说,在这里,对理学乃至中国传统的某些精微之处,好像也有了一些切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