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 |专家带你认识静脉血栓栓塞症
专家简介:黄智勇,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行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人工血管置换术;动脉瘤及动脉闭塞病(内脏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开放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动脉置管溶栓、取栓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外科手术微创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取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微创治疗,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瘘的建立及使用维护。
2014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每年的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纪念Rudolf Virchow教授首先提出的“血栓形成”理论。而今天,2020年10月13日,是第七个世界血栓日。在这个节日,许多国家与地区都会举办相关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什么是血栓性疾病?我们有幸邀请到知名血管外科专家黄智勇主任带大家了解这一疾病。
血栓这个词相信各位读者都不陌生,血栓形成主要是基于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这三大要素。
血栓栓塞,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通俗来说,就是血管中形成了血凝块,堵住了血液正常的通路,减缓或者阻断了正常的血流。更可怕的是,血栓可以脱落到血管中,随着血流来到其它器官,阻断其它器官的血流供应,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肺栓塞等严重疾病。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血栓性疾病中的一种——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就是在静脉中形成血栓,而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它的两种常见形式。深静脉血栓是在腿部的深静脉中形成的血栓,而肺栓塞是血栓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
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而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也同样严峻,但由于我国公众对此疾病认知不足,流行病学数据缺乏,掩盖了这种疾病的广泛影响。
深静脉血栓发病隐匿,非专业人士常不易做出及时和正确判断。而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1-2小时内死亡,且度过危险期的患者依然存在复发致死性肺栓塞的风险。
什么会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创伤、骨折、手术(特别是髋部、膝部以及肿瘤相关手术)、长期制动(包括长期卧床、长期乘坐交通工具等)、高龄、吸烟、妊娠/产后、肥胖、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异常、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化疗、糖尿病、心肺功能衰竭、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均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患者有什么症状?
当深静脉血栓发生时,患者可能有疼痛、肢体肿胀红肿、体温升高的症状出现;而当进一步发展为肺栓塞时,可能有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胸痛且深呼吸时加重、心率快、轻微意识丧失或晕厥等症状。当这些预警症状出现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一定有读者要问了,既然深静脉血栓这么可怕。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血栓的出现吗?
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主要包括戒烟、减少饮酒、控制体重、定期运动、避免久坐、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
此外,一些物理措施也可以减少其发生率: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弹力袜等。
最后,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可以采取药物预防。药物抗凝包括注射抗凝药物、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通常抗凝时间建议为35天。
静脉血栓的治疗
如果一旦发生了静脉血栓栓塞,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复发,是治疗的核心,贯穿治疗全程;急性期溶栓治疗、微创抽栓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栓,选择性植入滤网可以有效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慢性期介入治疗、压力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可以缓解下肢静脉高压。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尽早到血管外科就诊,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治疗手段,才能实现对血栓栓塞疾病的全程科学化管理,让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不再受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