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读博终不悔

生物钟规律还是极为有必要的,就像我,昨天9点就睡着了,睡到凌晨4点,再也无法入眠,凌晨4点干点啥好呢?脑子里想七想八。可是,熬到五点的时候起身,本想把idea记录下来,却发现都忘记了,不成体系的东西很难归纳。

想起2年前和朋友聊天,他说建议你读读逻辑学,平时大家聊天说话都没有逻辑,意思表达不清、累赘,没有重点等等,听了他的劝,我买了逻辑书,读不下去枯燥。

以后还是要定严格的生物钟并执行下去,雷打不动,做时间的管理者。

王先生终于毕业了,如果说读博有何技巧,那就是坚持。还记得复习博士期间最后一门考试时,王先生挑灯夜战,苦恼地说“考完这门,终于考完了上学的考试”。也记得要准备毕业答辩的时候,王先生把答辩PPT排练了3次,严格控制时间,恩,每次的presentation他都是这么准备的。

当然,博士期间考试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发文章。从酝酿一个idea到思路成型到有严密的逻辑和尽可能充分的论据去呈现,这中间实属不易。有一点相同的是,我和他都是文字工作者,我是打短线,他是长线作战。我跟他说“好羡慕你啊,一篇文章可以写那么久,我们一周就得赶出来”。他回复说,论文要是像你们的稿子那么好写,我一年可以发10多篇,那就太好了!

但是显而易见,论文不同于稿子,比稿子更严密,更需要专业度。

好了,这是他的博士三年,我的视角下的他的三年。这期间,他没有很多抱怨,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人情绪不够起伏,我是波动的乐观,他是long term乐观。我采访过王先生,这三年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说,“因为有你”。我说,说真话?他说人生设定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博士毕业并不是终极目标,但是 是实现终极目标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梯,所以遇到挫折了,也会咬咬牙站起来;而如果遇到开心的事儿,也不会沉醉在满足感上,继续向前。

要数算这三年幸福的日子,就是在疫情之前,和他一起吃复旦食堂,蹭复旦图书馆,日子往复。但是,如果非要说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当一个人在某一领域钻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有点怪癖,或者是太过较真,或者是太过执着,五头牛都拉不回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