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效方集锦】国医大师治胃炎秘验方下
和中消痞汤
【方源】李寿山效验方
【组成用法】党参15g 制半夏10g 黄连3g 丹参15g 蒲公英15g 白芍15g 炙甘草6g 干姜3g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ml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1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要坚持治疗3个月为1疗程。
【功效主治】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治疗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闷胀,或脘腹痞满,嘈杂不舒,似痛非痛,饭后饱胀明显,纳呆食少,口苦口黏,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痰湿中阻、寒热夹杂之胃痞证。
【加减应用】胃痛明显加元胡、香橼皮;胃中冷倍干姜,加肉桂;灼痛口干者干姜易炮姜,加石斛;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枳壳;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
补中消痞汤
【方源】李寿山效验方
【组成用法】黄芪15g 党参15g 枳实10g 桂枝10g 炒白芍15g 丹参15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5枚白术15g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ml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1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要坚持治疗3个月为1疗程。
【功效主治】益气温中,导滞消痞。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空腹隐痛,得食稍缓,喜暖喜按,噫气矢气,纳呆食少,口淡乏味,倦怠消瘦,便溏,舌淡脉弦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弱、气滞偏寒、升降失调之胃痞证。
【加减应用】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脘中隐痛明显者加元胡、香橼皮;胸脘拘急、气逆咽梗者加香附、苏梗;胁背胀痛加广木香、郁金;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大便溏泻加茯苓;大便秘结加肉苁蓉;贫血、头眩者加当归、枸杞子。
康胃汤
【方源】田玉美效验方
【组成用法】丹参15g 沙参炒白术 茯苓 炒枣仁 厚朴佛手片 山楂 神曲 玄胡各12g 陈皮 法半夏 鹿角霜各10g 砂仁3g 水煎服。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行气和络。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及部分胰腺、胆道疾患,临床表现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加减应用】呃逆连声、腹胀加煅赭石30g (先煎),沉香9g;腹胀朝轻暮重加草果仁3~6g,槟榔10g;便如柏油或鲜红者加地榆炭30g,三七末6g (冲服);胀偏膈部去厚朴加枳壳10g;胀偏膈上者去厚朴加枳实10g。
佛手散方
【方源】石冠卿效验方
【组成用法】佛手120g 焦山楂90g 鸡蛋壳50g 共为细面。每次服6g,每日早晚各服1次,红糖水冲服。
【功效主治】理气消积,制酸和胃。治疗寒凝气滞,脾胃不和或肝气乘胃之脘痛,呕吐酸水,嘈杂暖气,或大便潜血,包括现代医学之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等病。
健脾和胃汤
【方源】王祖雄效验方
【组成用法】太子参10g 苍白术各9g 茯苓15g 炙甘草3g 法半夏9g 陈皮9g 木香6g 砂仁6g 蔻仁6g 厚朴6g 佛手片9g 香橼皮9g 川芎6g 丹参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理气除湿化瘀。治疗浅表性胃炎,症见食纳减少,食后胸脘胀闷或疼痛,兼见呃逆,脉缓弱,舌淡苔白腻。
【加减应用】如患者见舌红、口干、便结者去苍术,加玉竹、石斛各9g,生白芍9g,火麻仁15g,见苔厚腻、口黏、便溏者,加藿香9g,佩兰9g,苡仁15g,煨诃子15g;兼食滞嗳气、腹胀者加神曲9g,山楂9g,麦芽9g,大腹皮6g。
寒热苦辛方
【方源】王文正效验方
【组成用法】熟附子12g 干姜9g 姜川连9g 连翘9g 苏叶9g 香附12g 儿茶6g 白豆蔻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辛开苦降。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虚实并见之证。症见脘腹胀痛,痞满不舒,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
【加减应用】若寒邪偏盛,胃脘冷痛,遇寒痛重,酌加吴茱萸、荜拔,但苦寒之味不要减量或不用。若热邪偏盛,胃脘嘈杂,或有吞酸者,酌加蒲公英、煅瓦楞子,辛温之姜附照用。若脾气虚甚,纳少乏力,可酌加黄芪、党参以益气健脾。若湿浊不化,泛泛欲呕,舌苔厚腻,脉见滑象,酌加藿香、佩兰、苍术。若胃气上逆,嗳气频频,或呕吐清水者,原方酌加生姜、旋覆花。
消化道溃疡
消化溃疡方
【方源】杨继荪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4g 郁金12g 苏梗9g 黄连5g 吴茱萸1g 八月札10g 姜半夏9g 枳壳9g 炒白芍12g 延胡索30g 制香附9g 玫瑰花9g 沉香曲9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疏肝清热,和胃降逆,理气和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滞郁热型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脘疼痛或脘胀,胸闷,嗳气,恶心,嘈杂,热灼,泛酸,口苦干,苔黄,脉弦滑等。
疏肝和胃饮
【方源】谭日强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10g 白芍15g 柴胡10g 瓜蒌10g 薤白10g 枳实6g 法半夏10g 陈皮5g 甘草3g 蒲公英15g 煅瓦楞10g 上药每剂煎两次,第一次用清水250ml浸药,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成100ml,取汁温服,第二次用水200ml,文火煎成100ml,去渣温服。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制酸止痛。治疗消化性溃疡。
【加减应用】嗳气打呃者,去柴胡加旋覆花10g,代赭石10g (布包煎);流涎吐酸者,加左金丸3g (吞服);胃内灼热者,加炒栀仁10g,淡豆豉10g;痛引胁肋者,加玄胡索10g,川楝子10g;疼痛剧烈者,加炒蒲黄1og,五灵脂10g;呕血便血者,加炒茜根1og,乌贼骨10g。
健胃散
【方源】郭谦亨效验方
【组成用法】鸡子壳80g 甘草20g 贝母20g 佛手20g 枳实10g 鸡子壳拣去杂质,洗净烘干,枳实炒至微黄色。同其它药共研成细粉,放入玻璃瓶内贮存备用,每日饭后1小时,调服4g。
【功效主治】理气解郁,制酸健胃。治疗胃痛泛酸(相当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症见上腹隐隐作痛,进食缓解,饥则痛显,痛处固定,发作有规律,或灼热嘈杂,脘闷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加减应用】痉痛势急,心烦易怒,嘈杂口苦,舌红苔黄燥为热郁,加石膏20g,大黄15g,芦根20g,川楝子12g;痛而喜暖,涎冷,肢凉乏力,舌淡苔白,为虚寒痛,加黄芪40g,白芍20g,肉桂10g;痛处固定,拒按,舌紫脉涩,为血瘀,加丹参30g,郁金15g,三七15g,桃仁15g;兼有黑便,或便血,加大黄20g,三七15g,花蕊石15g,地榆炭20g,元胡15g。
郭氏胃药
【方源】郭子光效验方
【组成用法】白及60g 乌贼骨60g 白芷40g 瓦楞子40g 肉桂20g 砂仁20g 沉香20g 丁香20g 广木香20g 甘草20g 延胡索20g 共研极细瓶装,1日3次,每次5g,饭后2时温开水调服。
【功效主治】和胃降浊,收敛止血生肌。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以胃脘痛、胀满、嗳气、泛酸或不泛酸为用药指标。
【加减应用】若舌红少津,咽干口燥,兼阴虚者,加服汤剂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川楝);若舌红苔黄厚,中焦湿邪化热者,加服三仁汤化裁(茵陈、白蔻、苡仁、黄连、厚朴、半夏、竹叶、滑石、通草)。待阴虚、湿热纠正,即单服胃药调治。
肝胃百合汤
【方源】夏度衡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10g 黄芩10g 百合20g 丹参15g 乌药10g 川楝子10g 郁金10g 甘草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治疗肝胃不和、气滞血瘀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加减应用】上腹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滞暗或见瘀斑者加桃仁10g;腹痛而见黑便者加生蒲黄10~15g;便秘者加火麻仁或瓜蒌15~20g;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数者加沙参、麦冬各15g,或加生地12g,瓜蒌15g;神疲气短者加明党参12g,黄芪15g;腹胀明显或呕者加枳实、白术各15g;腹痛,不泛酸者加白芍20g,甘草5g;泛酸明显者加瓦楞子15g 或牡蛎20g;得碱性食物痛增者加乌梅10~15g;牵及胸背胀痛者加九香虫3g;腹痛有灼热感、拒按、喜冷饮者加蒲公英15g;腹痛有冷感、喜按欲热饮者,加高良姜3~6g;上腹热痛而又喜热饮者,宜寒温并用,加蒲公英15g,高良姜6g。
加味乌贝及甘散
【方源】袁家玑效验方
【组成用法】三七粉30g 乌贼骨30g 川贝30g 白及30g 黄连30g 甘草30g 砂仁15g 延胡索30g 川楝肉30g 佛手30g 广木香18g 生白芍45g 共研为极细末,每日早、中、晚饭后各吞3g,连续服用3个月至半年。
【功效主治】柔肝和胃,调气活血,制酸止痛,止血生肌。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肝胃不和)、胃脘痛、泛酸、呕吐、便血、呕血等症。
钟乳石方
【方源】祝谌予效验方
【组成用法】钟乳石30g 黄柏10g 肉桂5g 蒲公英30g 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调和阴阳。治疗寒热错综、虚实挟杂、脾胃不和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启幽汤
【方源】俞尚德效验方
【组成用法】炒苍术6~10g 炙甘草10~15g 赤芍10~15g 公丁香2~3g (后入)吴茱萸3~5g 苏木6~10g 炒枳壳6~10g 炒干姜3~6g 熟附子(或益智仁)6~10g 炙鸡内金10g 生代赭石30~60g (先煎30分钟)水煎服。
【功效主治】温肾益火、健脾降逆。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的幽门不全梗阻最宜。亦可用于胃下垂及胃黏膜脱垂之幽门不全梗阻,后二者服药一周后应更方。
【加减应用】苔腻便秘者加酒制大黄。
四乌汤
【方源】赵清理效验方
【组成用法】黄芪15g 党参15g 焦白术12g 云苓15g 乌贼骨10g 煅瓦楞子20g 元胡20g 白芍15g 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止痛。治疗虚实挟杂,肝胃不和,脾胃不足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者。
安胃饮
【方源】吴士元效验方
【组成用法】党参10g 炒白术10g 生白芍15g 茯苓15g 橘皮10g 生草6g 蒲公英15g 制黄精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运脾理气、养胃清热。治疗脾胃虚弱之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加减应用】如见泛吐酸水加煅瓦楞15g,乌贼骨10g;若肝气横逆,嗳气仍频,加四逆散以疏肝和胃;病久缠绵不愈,或过服香燥之剂,出现舌红口干,嘈杂似饥,加川石斛15g,麦冬10g,养阴和胃;如口气秽臭,胸中懊,可加芦根30g,焦栀10g,百合10g,清热和胃。
理脾愈疡汤
【方源】李振华效验方
【组成用法】党参15g 白术10g 茯苓15g 桂枝6g 白芍12g 砂仁8g 厚朴10g 甘松10g 刘寄奴15g 乌贼骨10g 生姜10g 元胡10g 炙甘草6g 大枣3枚取冷水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30分钟,取汁约150ml,再将药渣加水二煎。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以饭后两小时左右服用为宜。
【功效主治】温中健脾,理气活血。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饥饿时痛甚,得食痛减,腹胀嗳气,手足欠温,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沉细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者。
【加减应用】如溃疡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样,加白及10g,三七粉3g (分2次冲服),黑地榆12g;如语言无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温,加黄芪15~30g,甚者加附子10~15g;如嗳气频作,加丁香5g,柿蒂15g;如食少、胀满,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g。
健中调胃汤
【方源】李寿山效验方
【组成用法】党参15g 白术10g 姜半夏6g 陈皮6g 降香10g 公丁香6g 海螵蛸15g 炙甘草6g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ml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1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
【功效主治】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敛疡制酸。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胃痛、嘈杂、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减,喜暖喜按,噫气矢气,大便或溏或燥,舌质淡红,苔白滑,脉象沉细或弦,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偏寒夹饮者。
【加减应用】胃中冷痛较重者,加良姜、毕澄茄;脘腹胀满,噫气矢气多者,加佛手、香橼皮;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者,加茯苓、生姜、三七粉(另冲服)。
溃疡膏方
【方源】乔保钧效验方
【组成用法】生甘草300g 杏仁100g 老木香100g 吴萸50g 黄连100g 田三七100g 郁金100g 白及150g 黑地榆50g 海螵蛸150g 上药共为细末,取蜂蜜2500g,置铜锅或铁锅内煎为淡黄色起大花,纳入药粉搅拌成膏,装瓶备用。
【功效主治】甘缓补中,健脾和胃,行瘀制酸,开通气机。治疗肝郁气逆,寒热交错,脾虚胃弱,气滞血瘀之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症见胃脘有规律作痛,伴嘈杂、泛酸、呕血、便血等。
溃疡散
【方源】吕承全效验方
【组成用法】紫河车粉60g 上肉桂10g 浙贝90g 地骨皮90g 海螵蛸90g 粉甘草30g 共研细末,每次10g,每日3次。
【功效主治】补益温中,制酸敛疮,止痛止血。治疗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的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