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淮生:红学光四海,文卷载痴心———红学新百年的学术思考
清人阮元曾经说,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值此新红学百年纪念之际,我们策划了“新红学百年回顾与反思学术笔谈”,试图在新红学百年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对红学新百年做一些具有学术启示意义的展望与谋划。
可以肯定地说,学术升降不是本次学术笔谈的唯一目的,红学新百年的学术传承与学科建构才是本次笔谈的最终目的。
当然,我们深切地意识到建立广泛的学术共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热切地期待这次学术笔谈所做出的关于新红学百年以及红学新百年的判断或评估能够获得比较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这次学术笔谈的选题如下:1、《回到王国维超越王国维——从“旧 红 学”“新 红 学”到“后红学”》;2、《何为“新红学”——为纪念新红学创建一百周年而作》;3、《新红学百年之际对〈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研究问题的反思》;4、《周汝昌先生与新红学百年》;5、《红学光四海,文卷载痴心——红学新百年的学术思考》。
以上五个选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对于人们认识和评价新红学百年的得与失以及认识和把握红学新百年的发展方向具有显而易见的启示意义。
2021年3月20日,“新红学百年回顾暨《高淮生文存》出版研讨会”于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博物馆报告厅成功举办。这次研讨会由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博物馆文博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中国矿业大学期刊中心、知识产权出版社共同主办。
这次研讨会议题包括四个方面:1.民国红学研究的学术史回顾;2.海外红学研究的学术史回顾;3.新时期红学学科建设与发展;4.《高淮生文存》的学术评估。
可以说,五位学人的学术笔谈既是对这次研讨会议题的充分阐述,也是对这次研讨会议题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如果说这次研讨会揭开了全国范围的新红学百年纪念学术活动的序幕,那么,我们期待这次学术笔谈可以翻开红学新百年学术传承与学科建构的崭新一页。
2021年对于新红学而言,可谓论升降之年,回顾、反思应与展望、构想兼顾起来,这样才能看到红学新百年的希望。我对红学新百年的展望与构想姑且简略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近年来,我与乔福锦教授提出了红学学术史建构、红楼文献学建构、红学学科建设的三位一体的构想,这一构想并非空中楼阁般的臆想,而是建立在对新红学百年反思以及新百年红学展望基础之上的富有建设性的设想,这一设想已经落实到我们的学术实践之中了。
从2015年至今,我们策划了多场高端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其中2015年“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学术研讨会”(江苏徐州)主要议题是红学学术史建构,2016年“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红楼梦》文献学研究高端论坛”(河南郑州)主要议题是红楼文献学建构,2017年“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红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北京)主要议题是红学学科建设。
此外,我们还策划了2016年“红学发展的希望与未来专题座谈会”(北京)、2017年“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北京)、2017年“《周汝昌红学论稿》出版暨纪念周汝昌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北京)等等。
以上学术活动已经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学术史、文献学、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学术倡议已经受到了红学界的广泛关注。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我在撰著《红学学案》(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过程中便决计另辟蹊径,换一种眼光看红学。
2013年4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共同主办的“《百年红学》创栏十周年暨《红学学案》出版座谈会”,本次座谈会上,著名红学家李希凡、蔡义江、胡文彬等先生以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红学学案》为现代红学史“建档归宗”的学术创新意义。《红学学案》是红学史的新写法,开辟了红学史的新路径,同时具有人文社科诸学科学术史的范式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李金齐执行主编的总策划之下,开设了“现代学 案”栏目,2014年至2019年陆续刊发了40余篇学案文章,出版了《现代学案选粹》(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举办了“《现代学案选粹》出版座谈会”。
由此别具一格的红学学术史新建构的实践经验推而言之,红学新百年的真正希望寄托在这种“换一种眼光看红学”的学术建构过程中,而学术史、文献学、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学术倡议同样是“换一种眼光看红学”。
《高淮生文存》,高淮生著,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我曾在《“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综述》中说:“红学今后的百年,看看能否诞生更有活力的多种体系来,这才是红学发展的命门。体系与体系的比武,总比观点与观点的论争,更有学术高度和境界。
所以,我们倡导大家都励精图治,建立起自己的体系来。”1新红学百年历程中能够自成体系者历历可数,这就是红学百年尽管如“烈火烹油”般地兴盛 却“富而不贵”的根本原因,至少我是这样评估的。
当然,我的这一评估是建立在《红学学案》的述学过程中的,即从《红学学案》到《港台海外与红学学案》(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年版),再到《民国红学学案》(正在撰述中),我逐渐建立起了以上认知。
这一认知同样可以用来认识学派生成的重要性。新红学百年,真正意义上的红学学派当属胡适开创的新红学学派,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迄今为止的重要成果主要是在新红学的影响下或启发下生成的缘故。
既然人们在回顾与反思过程中发现了新红学学派的固有制约性,那么,展望与构想红学新百年的发展蓝图也就成为今后红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红学学案》
众所周知,百年红学最不缺少的是红学论争或“笔战”,最缺少的则是最基本的学术共识。刘梦溪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书中将头绪纷繁的公案、论争或“笔战”系统地梳理出十七次论争、九大公案,其实何止这些呢!以至于人们如此感慨:剪不断,理还乱,是红 学!
这些论争或“笔战”往往因为意气之争而湮没了学理论辩,使得正常的学术争辩或争鸣由此变了味。归根结底,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并未真正建构起来。
如何建构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我认为可以先从专业的学术著作评论即书评做起,这是西方国家谋求学术昌盛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
杨联陞在《书评经验谈》一文中说:“许多人认为书评不重要。我则认为一门学问之进展,常有赖于公平的评介。”2笔者深有同感,所以立意做一本红学书评,于是《昨夜的星辰——红学书评初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20年10月出版。
《昨夜的星辰——红学书评初集》,高淮生著,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0年10月版。
这本书评是百年红学的第一部,是基于对红学如何建构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思考之后的初步尝试。这本书评的文章在出版之前曾陆续发布在苗怀明教授创办的“古代小说网”公众号,意想不到的是引起了香港学人洪涛的回应。
他在回应《看清红学真相的方法论佳作:洪涛著〈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2020年9月4日刊于苗怀明教授创办的“古代小说网”)一文时这样说:“颇感意外。《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是十二年前出版的,书评的作者高淮生教授为什么这个时候谈论一本旧书?”3洪涛撰写了五千余字的文章回应我的这一举动表明:红学需要有效的学术评价。
其实,不仅红学需要有效的学术评价,当今的中国学术整体性地需要有效的学术评价。
回顾中国现代学术史,民国时期的学人集中精力用于借鉴西方的学术以建构自己的现代学术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整体性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政治运动导致了学术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则严重影响了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学术日趋繁荣发展却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
会议合影
当然,真正建立起整体性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并非易事,需要学界同仁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注释:
1、高淮生:《“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综述》,《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2、杨联陞:《汉学书评》,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58页。
3、该文发布于2020年9月26日的“古代小说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