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让孩子做家务?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妈妈,帮我切点水果”

“妈妈,帮我准备明天穿的衣服”

“妈妈,帮我整理下玩具”

……

生活中,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存。但是,也因为有一个全能妈妈,孩子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这个时候,可能有家长要反驳了:孩子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别的啥也不用做。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会做家务的孩子,不会差到哪去

1938年,哈佛大学学者对456位少年进行长达75年的追踪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15:1,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全球教育强国芬兰早已经把家务纳入课程体系,系统训练孩子好好生活的能力。芬兰家政课的全称是家庭经济课(Home Economics),从小学开始开设,从七年级开始则会成为必修课。

我国知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相比学科知识的学习,实际生活能力的训练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根本。

孩子最初在家庭中学会的解决问题能力、自律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成为他们获取幸福必备的最重要品质。

总而言之,懂得做家务的孩子,将来必然差不到哪里去。

只要方法合适,没有不爱动手的孩子

没有不爱动手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父母。如要家长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做家务,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做家务也可以很有趣。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玩角色互换,做家务变成亲子游戏,让孩子也当一回“家长”,自己负责玩,孩子负责管理和收拾。

总之,让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体会到乐趣,孩子自然会喜欢上做家务。只有发自内心地喜欢,

学会称赞

称赞是做好的助推剂,直接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比简单地夸奖好。比如,「你把房间收拾得很干净,看上去真是太舒服了!」、「你的房间比爸爸妈妈的房间都整洁,看来,我也要行动了。」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瞬间自信心会爆棚,也会越来越爱做家务。

学会示弱

对于孩子来说,“宝宝,妈妈今天有点累,你可以帮妈妈倒杯水吗?”这样的求助,会给他们一种“我是被需要的”心理暗示,同时大大提高了他们做家务的满足感和参与感。

应该让孩子做什么家务?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各种家务劳动值得他们去尝试:

1~3岁:做家务是最好的游戏

独立吃饭,使用勺子或筷子;洗手、洗脸,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脸;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并归位;整理、归类玩具,并归位。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对大人的各种行为都可能跃跃欲试。这是他们探索欲的体现,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

对于生活用品和玩具的归类、组合,也是孩子进行数学启蒙的一种方式。这一时期的家务劳动,也能够帮助孩子锻炼大动作和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4~6岁:在家务中发展想象力和自信

扫地、拖地,用抹布清洁桌椅;参与烹饪,制作蛋糕、饼干、雪糕等;照顾花草、宠物,帮忙照顾幼小弟妹;挑选衣物进行搭配,叠衣服,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摆放餐具,分发食物。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热衷于各种「过家家」游戏。相比玩具,孩子们可能对真实的生活用品更感兴趣,那么给他们一些机会去尝试吧。

孩子参与家务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我力量的过程。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孩子,会更有勇气挑战尝试新鲜事物。

7~9岁:在家务中掌握独立自主能力

手洗简单衣物;学习使用洗衣机、吸尘器、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尝试学习烹饪,做简单的早餐或煮面条等;整理房间,参与家庭中的摆设安排;旧物改造,进行手工创作。

孩子天生具有独立的愿望,当他们能够掌控的事情越多,则他们的安全感和自我驱动力越强。孩子就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探索和实践中去。

9~12岁:在家务中掌握社会能力

掌管一部分家庭财政,比如安排家庭购书支出等;组织安排家庭聚会,写邀请卡,为宾客准备礼物;组织家庭节日活动,购买节日用品;拟定出游计划和出行攻略。

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被赋予更多的平等权利,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家庭决策的层面中来。

当孩子感受到尊重,并且能够为家庭服务,这种付出会成为亲子之间关系的润滑剂,还能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大,“书呆子”将越难越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想想孩子最需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会生活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