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26分)

(活动一·探,诗联中的学问)

1.春节是小奇最期盼的。小奇的妈妈请小奇平时注意练字,春节来临时,为亲朋好友写几副春联。为此,小奇还特地查阅了春联的相关资料,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6分)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贴春联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颇受推祟的重要年俗之一。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它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现存最早的春联是唐人刘丘子所作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意为立春后阳光泽润万物,万物又重新开始生长。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就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2分)

(2)上面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帮小奇找出来并订正。(2分)

错别字( )——订正( ) 错别字( )——订正( )

(3)请根据上述材料,给“春联”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字)(2分)

2.下面是小奇和小霞的诗句赏读对话,请你一起参与。(8分)

小奇:这几首诗词里,我最喜欢吟诵(1)____(作者)的“______,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写出了诗人无意所得,悠然忘我的心境。真令人向往啊。

小霞:我喜欢李清照的《如梦令》,“争渡,争渡,_________”的画面真有趣,我仿佛能感受到她的心情从瞬间的惊愕转为喜悦。

小奇:唉,可惜李清照在南渡后生活变得不幸,《渔家傲》“风休住,_________”正是她渴望寻求幸福的心声。

小霞: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使同处春天,同样是看见禽鸟,作者的心情不同,诗词所描绘的景象也大不相同。杜甫感于安史之乱,写下 “_________,______”;而欧阳修晚年辞官隐退,带着惬意的情怀,写下“______,______”。

【答案】

1.(1)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2)祟——崇,暮——幕。

(3)春联是在过年时所贴的,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的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2.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惊起一滩鸥鹭 蓬舟吹取三山去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3.小青同学想要策划一场“人间草木”的知识大赛,她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请你参与她的活动。(6分)

(1)辨析下面几种说法,有错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A.《愚公移山》一文中,智叟嘲笑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指草木。

B.《白杨礼赞》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茅盾的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C.“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用两个“一何”,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D.《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外国诗集,其作者是英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

(2)小青搜集到一则咏菊的古诗,请理解诗中菊形象及其象征意义。(4分)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的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形象:菊花盛开在秋天,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从不与百花为伍,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象征意义:象征着品行高洁、坚贞自守的君子形象(意近即可)。

《昆虫记》中的昆虫名目众多,阅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昆虫进行分类积累。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小题。

5.根据下面的两段文字,填写表格中(1)(2)处的昆虫名。(2分)

他们看见在烈日炙烤的草地上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1)半昂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只见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幅祈祷的架势。

(2)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给粪金龟和圣甲虫归类并起一个类别名称,说明命名理由。(2分)

类别名称: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阅读《昆虫记》时,对昆虫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2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1)螳螂; (2)蟋蟀

6. 清道夫;粪 金龟和圣甲虫都以粪便为食

7.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昆虫记》的内容,把握昆虫形象特点,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44分)

(活动二·赞,大丈夫的风采)(18分)

翻开书本,小奇向大家推荐了一组古诗文,供大家比较阅读。请你读后完成各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於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丙)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①,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②。

(注释)①新丰市,古地名,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②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8.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2分)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已而之细柳军(__________) (2)军士吏被甲(__________)

(3)中贵人将骑数十纵(__________) (4)是必射雕者也(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11.小奇觉得(丙)诗颔联的“疾”和“轻”用得好,却说不出所以然。请你结合诗句说说好在哪里?(2分)

12.结合(甲)文内容看,(丙)诗中用“细柳营”代指将军所居的军营,用意是______;通过描写一位将军狩猎和归猎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赞美之情,蕴含了诗人自己______的豪情壮志。(4分)

13.阅读完(甲)(乙)两文,小霞赞叹周亚夫和李广都是“真将军”。你知道他们的“真将军”风范分别体现在哪里?(2分)

【答案】

8.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9. (1)到,去 (2)同“披”,穿着 (3)带领,率领 (4)这

10.(1)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

(2)匈奴人多而且离我们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

11.“疾”是指鹰眼因草枯而锐利,“轻”是指“马蹄”因“雪尽”而轻快。用猎鹰和骏马衬托出将军的身手敏捷。

12. 将军有周亚夫的名将风度(比肩真将军周亚夫,意对即可) 渴望建功立业

13.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侵犯;李广:技艺超群/处事冷静/智勇双全。

任务三:品读《寻常茶话》(16分)

寻常茶话

汪曾祺

我的家乡有“喝早茶”的习惯,或者叫做“上茶馆”。上茶馆其实是吃点心,包子、蒸饺、烧麦、千层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点心未端来之前,先上一碗干丝。我们那里原先没有煮干丝,只有烫干丝。干丝在一个敞口的碗里堆成塔状,临吃,堂倌把装在一个茶杯里的佐料—酱油、醋、麻油浇入。喝热茶,吃干丝,一绝!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本地人叫做“坐茶馆”,“坐”,本有消磨时间的意思,“泡”则更胜一筹。这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一个字,“泡”者,长时间地沉溺其中也,与“穷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语源。联大学生在茶馆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干什么的都有,聊天、看书、写文章。有一位研究生,可称泡茶馆的冠军。此人姓陆,是一怪人。他曾经徒步旅行了半个中国,读书甚多,而无所着述,不爱说话。他简直是“长”在茶馆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独自坐着看书。他连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洗脸刷牙。听说他后来流落在四川,穷困潦倒而死,悲夫!

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舒服。无论贫富,皆如此。一九四八年我在午门历史博物馆工作。馆里有几位看守员,岁数都很大了。他们上班后,都是先把带来的窝头片在炉盘上烤上,然后轮流用水汆坐水沏茶。茶喝足了,才到午门城楼的展览室里去坐着。他们喝的都是花茶。北京人爱喝花茶,以为只有花茶才算是茶。我不太喜欢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老舍先生一天离不开茶。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倒是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他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上几口,一转脸,服务员就给倒了。老舍先生很愤慨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一天喝茶喝到晚,也许只有中国人如此。外国人喝茶都是论“顿”的,难怪那位服务员看到多半杯茶放在那里,以为老先生已经喝完了,不要了。

龚定庵以为碧螺春天下第一。我曾在苏州东山白的“雕花楼”喝过一次新采的碧螺春。“雕花楼”原是一个华侨富商的住宅,楼是进口的硬木造的,到处都雕了花,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龙、凤、牡丹……真是集恶俗之大成。但碧螺春真是好。不过茶是泡在大碗里的,我觉得这有点煞风景。后来问陆文夫,文夫说碧螺春就是讲究用大碗喝的。茶极细,器极粗,亦怪!

我还在湖南桃源喝过一次擂茶。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木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

茶可入馔,制为食品。杭州有龙井虾仁,裘盛戎曾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别出心裁。日本有茶粥。茶粥是啥样的呢?我曾用粗茶叶煎汁,加大米熬粥,自以为这便是“茶粥”了。有一阵子,我每天早起喝我所发明的茶粥,自以为很好喝。四川的樟茶鸭子乃以柏树枝、樟树叶及茶叶为熏料,吃起来有茶香而无茶味。曾吃过一块龙井茶心的巧克力,这简直是恶作剧!用上海人的话说:巧克力与龙井茶实在完全“弗搭界”。

(选自《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2014年6月版,有删改)

14.同学们发现,作者围绕着“茶”,将记忆中与之相关的人、事娓娓道来。请你按照提示依次概括(3分)

家乡“喝早茶”的习惯——________________——老北京人早起都要喝茶——________________——“我”在湖南桃源喝擂茶——________________

15.赏读中,同学们发现有些词语有特定的语境义,请你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语境义。(6分)

(1)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舒服。

(2)不过茶是泡在大碗里的,我觉得这有点煞风景。

(3)用上海人的话说:巧克力与龙井茶实在完全“弗搭界”。

16.关于选文第②节结尾处画线句,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它与该节内容无关,可以删去。对此,你如果同意,请补充理由;你如果不同意,请阐述理由。(3分)

17.有同学把选文与《昆明的雨》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它们在语言上都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平淡有味”。请你从文中摘抄一处,加以品味。(4分)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 示例:摘抄:喝热茶,吃干丝,一绝!(摘抄的语句要能体现“平淡有味”的语言风格) 品味:这三句话语言简短,质朴浅显,如话家常,但短短三句话呈现了作者故乡特有的民风民俗,“一绝”饱含作者对家乡习俗的自得之情,平淡有味。

你和小奇、小霞本学期阅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请你完成各题。(10分)

(材料一)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是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节选自课文《蝉》)

(材料二)

儿童是效果极佳的存储系统。习惯和传统一旦存入他的记忆档案,就再也无法销毁。蝉能如此出名,应归功于儿童。儿童在最初尝试背诵东西时,就结结巴巴地念叨了蝉的不幸经历。有了儿童,构成寓言基本内容的那些浅薄无聊的东西,便将长久保存下去:蝉将永远是在严寒袭来的时候忍饥挨饿,尽管冬天本来不会有蝉;蝉将永远乞求几颗麦粒的施舍,实际上那食物与它的吸管是根本不相容的;蝉还将总是一位乞讨者,所乞求的却是自己从来不吃的苍蝇和小蚯蚓。

出现这些荒唐的谬误,责任究竟在谁?拉·封丹的大部分寓言,确实因为观察精细而引人入胜;然而在上述的问题上,他的确颇欠思虑。拉·封丹早期故事中的主题形象,诸如狐狸、狼、猫、山羊、乌鸦、老鼠、黄鼠狼,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动物,拉·封丹自己是了如指掌的;它们所做的事情和动作,都描写得准确细腻,惟妙惟肖。这些故事人物就生活在当地,出没于附近一带,甚至与作者朝夕相处。这些动物的公共生活和私生活,都发生在他眼皮底下。不过,在他那个“兔子雅诺”蹦跳的地方,蝉是看不到的,属于外乡人;蝉的声音他闻所未闻,蝉的模样他见所未见。他的心目中,那名声蜚然的歌唱家,肯定就是螽斯这类东西。

……

寓言家讲给我们的事情,被事实真相当做一种“肆意杜撰”而摈弃。有时候,蝉和蚂蚁之间是有关系,但都不是较为确定的关系;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它们的关系恰恰与人们所说的相反。并不是蝉主动与蚂蚁建立关系,它活在世上,从来无需别人的援助,这关系是由蚂蚁的主动造成的,他是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在自己的粮仓里囤积一切可吃的东西。任何时候,蝉都不会到蚂蚁的窝门前乞讨食物,也不会保证什么连本带利一起还;正相反,正是缺食慌神的蚂蚁,向歌唱家苦苦哀求。请注意,我说它是苦苦哀求!借还之事,绝不会出现在掠夺者的习俗当中。它剥削蝉,而且厚颜无耻地把蝉洗劫一空。

(选自《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王光译,作家出版社)

18.请根据材料一,梳理蝉的鱼形幼虫从出孔到隐身的过程,完成填空。(2分)

出孔——______——悬挂——落地——______——藏身

19.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蝉的幼虫落地后,面临着哪些“危险”? (2分)

20.根据材料二,小霞发现下面拉封·丹的寓言有一些描述并不符合蝉的真实习性,请你分点加以概括。(3分)

蝉和蚁

蝉在整个夏天,

日日唱歌消闲,

北风终于来到,

它可样样缺少,

没有一点苍蝇,

蚯蚓更不见影。

它找邻居蚂蚁,

前去叫饿喊饥,

恳求蚂蚁宽容,

借给几粒麦种,

捱到春天来临:

“动物一言为定,

明年秋收以前,

连本带利还清。”

蚂蚁不爱出借,

算它较小缺点。

它对借债者说:

“热天你没干活?”

“请您不要见怪,

逢人唱个痛快。”

“唱歌?真是舒服;

何不现在跳舞!”

21.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请以上面两则材料为例,从科学性和文学性两个角度说说鲁迅为什么给予《昆虫记》这么高的评价?(3分)

【答案】

18. 脱皮 掘土

19.①被风吹到没办法掘土隐藏的地方;②寒冷的天气。

20.①冬天本来不会有蝉;②蝉将永远乞求几颗麦粒的施舍,实际上那食物与它的吸管是根本不相容的(蝉不吃麦粒)/蝉还将总是一位乞讨者,所乞求的却是自己从来不吃的苍蝇和小蚯蚓(蝉不吃苍蝇和小蚯蚓);③是蚂蚁剥削蝉,而且厚颜无耻地把蝉洗劫一空。

21.科学性:示例一,使人们获得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比如材料一,让人们了解了幼虫从出孔到藏身的过程。示例二,他注重观察。比如材料三不随意相信流传久远的寓言故事,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证明蚂蚁才是蝉的剥削者(从法布尔关注、尊重昆虫生命的角度也可)。文学性: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任选一方面归纳)。比如材料一中“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是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幼虫悬挂时的动态(文学性的角度还可以是:说明中有叙述、描写,就像讲故事一样,有连贯的情节,妙趣横生等)。

三(50分)

22.根据语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情境:那个周末,我的补习课取消了……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0)

相关推荐